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6.2(7.0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03532
  • 条形码:9787520503532 ; 978-7-5205-035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本书特色

温小明著的《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母亲)》讲述了温厚华服从组织的派遣,带领全家来到边疆扎根,受命组建新疆大学,将后半生都贡献给了新疆的教育事业。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岁月,还是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温厚华夫妇都充满信心,坚定、无畏而富有激情,以热血挥洒青春,以赤诚回报国家……他们激扬奋进的人生, 战争的残酷、历史的无情不可怕,可怕的是随着岁月的消逝,人们应该知道的已无处知晓,应该记住的却已然忘却。如果我们不把知道的说出来、写出来,可能许多往事真就如烟消散了。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内容简介

  《半生戎马半生文 我们的父亲母亲》讲述了在战争年代,父亲是军队里不多的文化人;在和平年代,父亲又是身经百战的创业者。战争的硝烟不但没有腐蚀掉他身上的书生气,反而使他多了一份儒雅。母亲18岁时毅然走出家门,奔赴抗日前线。随军转战,艰苦卓绝从事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淡泊功名,默默奉献。  温厚华夫妇在战争中相遇,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结为连理、白头偕老,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目录

**篇 半生戎马半生文
一 童年和青年时期
童年和身世
发奋读书,追求真理
二 走上革命道路
艰难谋生,投身革命
革命引路人和重庆救国会
坚定信念,激扬青春
抗日宣传和民众歌咏会
秘密奔赴延安
三 戎马生涯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我们的母亲张战英
迎接全国解放
四 火热的年代
在西南局的日子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五 献身边疆的教育事业
临急受命奔赴边疆
创建新疆大学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六 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
恢复重建新疆农业大学
为新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老骥伏枥再出征
七 生平简介
我的自传
温厚华年谱

第二篇 老骥伏枥,鞠躬尽瘁
日记摘抄
浓浓爱国情,拳拳励国心

第三篇 人生芳秽有千载
一 政声人去后
忆张战英和温厚华同志
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光辉典范
开创新大的先行者,立党为公的实践者
念温厚华书记
温厚华同志二三事
爱民如子的好书记
不能忘怀的人
修建新大红湖亲历记
怀念温伯伯
活着,就是幸福
二 永远的思念
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忠实践行者
父亲的军人风采
人生芳秽有千载
永远不能忘怀
缕缕温情留人间
在姥爷姥姥身边的幸福时光
陈妈
后记
展开全部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节选

  《半生戎马半生文 我们的父亲母亲》:  一童年和青年时期  童年和身世  爸爸温厚华1919年农历五月初九出生在四川巴县一个旧职员家庭里。这个家庭很复杂,也很传奇,有一大堆故事。  温家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据家谱记载,祖上温尔里“原籍西域撒马尔罕。洪武时,遣充贡使,朝明太祖于金陵。因识我祖天文秘奥,钦留在朝,佐理钦天监监副,赐宅聚宝门外雨花台侧。更值成祖迁都,幽燕分派。一脉(指温尔里次子温小斋一支)随龙赴北,至今监办事。予祖一脉(指温尔里长子温小小一支),辈辈习学天文”。家谱记载,到了清朝,取消了南京的特殊地位,把南京的一套政府机构全部撤销,留在南京的温氏一支不得不改行,或习商贾,或习儒业,并逐渐流散到江西、武昌、重庆等地。重庆一支“接续修补,以光彝典,以敦昭穆云”,用编撰家谱来厘清血脉宗亲,传承家族遗风。  家谱记载,爸爸家一支是温小小的后代,十一世祖温以臣于清乾隆年间迁入四川。爸爸的曾祖父温存厚(号载之),是温氏第十四世孙,清时授武骑都尉。同治九年(1870年)任四川忠州(县)千总。后自研医学,无师自通,著有《温氏医案》等流传甚广。爸爸的祖父温仁铨(号幼之)在同一兄辈六人中排行*小,属幺房。清时授同知衔,早期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任四川忠县征收局局长,也算是当时当地有权势之人。后因病逝于忠县任上,年仅47岁。按家谱排秩,爸爸这一辈已经是温家的第十七世孙了。  关于这个家谱,我们小时候依稀也有记忆。它是典型的线装本,宣纸、蓝皮、竖排、册页、订线。书签上赫然写着“金陵温氏家谱”,装帧庄重、典雅,古色古香。家谱原来有一正一副两个版本,存放在重庆老家。有一年爸爸因事回了趟重庆,把家谱中的副本带到了新疆,并且交给了当时新疆大学校长张东月教授。爸爸讲,他把家谱给张校长,是因为当时中国和苏联发生了意识形态和边界的纷争。爸爸想让搞历史研究的张校长通过温家家谱来研究证明,历史上中国曾经和西域各国保持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往来。我们的家谱就是*好的例证。可叹可惜的是,这本家谱在“文革”中被抄张校长家的“造反派”抄走了,*后下落不明。后来温家人根据留存的另一本进行了复制,并绘制了家谱谱系图。一次爸爸的表弟温厚鸿来新疆探亲,带来了家谱复制本。一方面表达对同辈长哥(爸爸在“厚”字辈中排行较长,大家尊称“大哥”)的敬重,另一方面寄望温氏后世子孙都能知其来源,维系情感,弘扬祖德(20世纪80年代,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冯锡时看到了我们的家谱,经过研究撰写出论文《由看明初帖木尔帝国与明朝的友好交往》,发表在《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近年,在十七世孙温厚鸿历经艰辛编撰的《金陵温氏(渝分支)族谱》初稿基础上,其子十八世孙温福清(智敏)等一批族人“少长携手,近稽远访,补缺正讹”,终于将比较完整的一部族谱编修完成,“为后世接续谱牒留下弥足珍贵之母本”。  从家谱可以看出,温家是一个颇有来历、家史悠长,或世代为官或书香传承的大家族。即使到了近代还依然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其实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家族中各房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已出现差异,甚至比较悬殊。爸爸在自传中曾写道:“我祖父一代是六个兄弟,很早就分家了。在我记事的时候,大祖父、四祖父是有钱有名望人家,有生意,有房产。”如大房家排行老四的温仁椿(友松),是清授优贡生,曾参加过同盟会,后在蜀军政府做官,再后来成为实业家,任重庆总商会主席、中和银行总经理,经营着川江航运*早的轮船公司,往来于沪渝之间做贸易。又在重庆瓷器口开办两家丝厂,是四川*早的机器工业之一。此外还兴办地产公司、银行、盐号,拥有资产数十万元。去世时全城轰动,各界、各商帮祭奠者络绎不绝,送葬行列长达数里,可谓备极哀荣。家业后由其子温少鹤继业。  相比之下,第二、三、五、六房家就比较穷了。爸爸说过:“我祖父是老六,在我出生前一年,祖父死去。祖父刚死,我家即被当地土匪抄家。父亲被绑架,后托人求情,倾家荡产才把父亲赎回。紧接着我全家逃回重庆巴县,借住四祖父在郊区菜园坝的房子。”  当时家里有祖母、继母,两个姑姑,还有两个弟弟。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父亲在重庆市信托储蓄公司当小职员、每月30元左右的薪水维持着。家里无房无地,无任何动产、不动产,完全靠父亲低薪收入过活,生活十分困难。曾经听我们的姑奶奶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家里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实在无法,只得去亲戚家讨借一点钱。谁想即便同是温氏族人,有钱人家依然冷酷无情,非但没有借予,还冷眼相加。这件事给爸爸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的拮据和地位的不平等,使爸爸很小就在心中埋下了追求社会公平和人生尊严的“反叛”种子。  ……

半生戎马半生文-我们的父亲父母 作者简介

  温小明,1951年7月生。经历知青岁月,在工厂历练多年,逆境中发奋读书,后在高校图书馆耕耘三十余年,历任馆员、副研究馆员、馆长等职。热爱写作,退休后依然活跃在图书馆领域且笔耕不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