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5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3.1(3.6折) 定价  ¥9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35094
  • 条形码:9787550435094 ; 978-7-5504-350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内容简介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减贫过程中,金融工具、金融服务及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推动着我国减贫工作的顺利进行。2016年央行等七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金融应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这表明扶贫的要点之一就是发挥金融的作用,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而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在未来三年,要全部解决剩下的3000多万人口的贫困问题,所有的贫困县包括592个国定贫困县和200多个省一级贫困县要全部摘掉贫困帽子,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四川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省份之一,且多集中分布在连片特困地区,同时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扶贫攻坚更具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其中,宜宾市属于我国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屏山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是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规模相对较大。区域集中连片贫困与“插花”式贫困并存,贫困问题较为复杂,是四川省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并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区。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宜宾市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新型金融机构扶贫模式相结合等金融扶贫方式,贫困问题逐年缓解。特别是以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信贷公司为主要构成的新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帮助贫困人群克服了信贷约束,另一方面平滑了贫困家庭消费并增加了经济活动能力,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国外研究
1.2.2 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国内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2 反贫困理论与金融减贫理论
2.1 反贫困理论
2.1.1 贫困的含义
2.1.2 贫困的测量
2.1.3 反贫困的含义
2.1.4 综合反贫困理论
2.2 金融减贫理论
2.2.1 金融减贫的含义
2.2.2 金融减贫的影响因素
2.2.3 金融减贫的作用机理
2.2.4 金融减贫的影响机制

3 四川省及宜宾市金融减贫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四川省金融减贫情况
3.1.1 四川省的贫困现状分析
3.1.2 四川省金融扶贫现状分析
3.2 宜宾市金融减贫现状
3.2.1 宜宾市金融减贫模式
3.2.2 宜宾市金融减贫成效
3.2.3 分析结论
3.3 宜宾市金融减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金融减贫任务重,未能完全因地施策
3.3.2 扶贫资金来源单一,财金联合互动较少
3.3.3 扶贫方式单一,发展可持续性较低
3.3.4 卫生资源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3.4 本章小结
……

4 宜宾市金融减贫绩效的实证评估研究
5 国内外金融减贫经验借鉴
6 金融减贫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节选

  《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信贷减贫体系的动态激励机制。动态激励机制是在多重博弈中,信用社在经营小额信贷业务时,将信贷农户的历史记录和对其未来行为的预期纳入合约中,从而促进农户改善还款的行为。如果借款农户拖欠或不能偿还所贷款项时,信用社会降低其再次获得资金的可能性,甚至不再对其提供贷款;偿还信贷资金表现良好的农户在后续借款时可以获得更高金额的借贷资金,即信用社对其实行累进贷款,从而增加了借款农户逃避其债务的机会成本,对其顺利履行合约产生了正向激励作用。  小额信贷的团体贷款筛选机制。小组信贷目前是大多数小额信贷所采用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借款者之间的自我组合与筛选,以及小组成员自我甄别风险特征,从而将不同风险程度的借贷者分离开来,并通过设计针对不同风险特征的信贷合同,利用连带责任方式及时有效地淘汰小组中的违约者或潜在违约者。这种机制缓解了贷款者和借贷者之间的信息约束即信息不对称,高效地化解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在违约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社会资本与连带责任派生出的来自小组其他成员的压力,增加借贷合同的执行效率。  信贷服务有利于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的完善。信贷服务的扩展实质是信用制度在农村的扩张。在信用制度的扩张中,有助于农户树立和培养现代金融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信贷修正了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函数,追加的资金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流动性和集聚性配置,形成效率扩散效应,使得在不增加其他要素的情况下,通过要素结构的改善来有利于农户产业的定位和产品结构的转换。农户生产经营的要素调整,能够实现低效率向高效率均衡的改进,实现生产函数的改进从而增加农业的产出和农民的收入。另外,若农户将获得的资金转换为技术或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会形成技术或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出现家庭经营边际成本的递减。农户由于获得资本支持,能够在既定的经营安排下,实现产品品种从量到质的转换。由于新要素投入的追加,农业中经济资源的含量和资源的产出效率趋于上升,实现了农业资源配置的改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农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中高效率资源替代低效率资源的过程,即实现“低效率均衡”传统农业向“高效率均衡”现代农业的迈进。  扶贫信贷}肖减金融排斥对贫困户贷款的影响。金融排斥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地理排斥、条件排斥、评估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以及自我排斥。地理排斥指由于被排斥对象无法就近获得金融服务,因而依赖各种交通工具到距离较远的金融中介获取服务;条件排斥则是指经济主体获取金融产品存在附加条件且条件不合理;评估排斥是指主流金融机构通过风险评估手段对经济主体施加的准入限制;价格排斥是指金融产品价格过高并超出了某些主体的偿付能力,将这些经济主体排斥在外;营销排斥是指主流金融机构的目标营销策略,往往会将某类人群有效排除;自我排斥则与被排斥主体的自身经历和心理因素相关,是被排斥主体主动将自身排斥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贫困农户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在这个多维度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农村金融的雷区,因而被金融市场排斥在外。小额信贷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基于此前提。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金融减贫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作者简介

  刘艳,女,生于1980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金融学系主任。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融扶贫理论与实践、财税理论与实践。主持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等纵横向课题多项,在CS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合著著作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