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周易》与史学

作者:杜庆余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05-01
所属丛书: 周易文化讲论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6.8(6.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周易》与史学 版权信息

《周易》与史学 本书特色

读史释易,向来是一个讲易的传统命题。作者一方面由易观史,梳理《周易》经传中的历史故事与社会史资料,分析《周易》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一方面由史观易,梳理史书中的易学资料与易学家,并举例探讨了历代史学大家的史学与易学思想。易学与史学,自古至今联系密切:在古代突出表现为“以史治易”,古人常常用历史故事来注解《周易》;在近现代则突出表现为“以易治史”,一批学者受新史学影响,鼓吹“六经皆史”。读者通过本书,当可大体了解易学与史学的深厚渊源。

《周易》与史学 内容简介

读史释易,向来是一个讲易的传统命题。作者一方面由易观史,梳理《周易》经传中的历史故事与社会史资料,分析《周易》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一方面由史观易,梳理史书中的易学资料与易学家,并举例探讨了历代史学大家的史学与易学思想。易学与史学,自古至今联系密切:在古代突出表现为“以史治易”,古人常常用历史故事来注解《周易》;在近现代则突出表现为“以易治史”,一批学者受新史学影响,鼓吹“六经皆史”。读者通过本书,当可大体了解易学与史学的深厚渊源。

《周易》与史学 目录

弁言

**章 《周易》与史学的渊源
第二章 《周易》中的史学
第三章 史学中的《周易》
第四章 著名史学家与《周易》
展开全部

《周易》与史学 节选

  《周易》与史学的渊源  《周易》与史学的渊源非常深远,中国史学在产生的初期,就和《周易》产生了密切关系。文字产生以前,对于自然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氏族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祭祀、狩猎、战争等,人们只能通过传唱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和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以刻木、结绳等方式记录历史,这就是“史”的产生。巫与瞽瞽的意思是失明,中国远古时期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成为记载和解说历史的承担者,他们一面通过各种方法记录下当时发生的大事,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解说历史。这种由巫史合一或瞽史合一所产生的“史”具有二重性,即真实记载的历史和以所谓神意、天意解说或曲说的历史合而为一。再后来,巫与史的职掌逐渐分开,产生了专门负责记事的史官。  文字发明以后,乐官和史官开始以传唱颂扬先祖的业绩和以文字记录各种大事,传播历史。古书上说“仓颉、黄帝史”,指出了史官和文字的关系,文字成为史官记载历史的必要工具。  仓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和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后世人们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系统的象形文字。  到了商周时期,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和钟鼎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19世纪末年在商朝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商朝后期(前14世纪—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钟鼎文是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金文。“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为这两类铜器上的字数*多,所以叫作“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也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甲骨文和钟鼎文出现之后,史官的职责更多的是用文字记录有关国家的大事,但他们要通过占卜来分析重大事件,解说历史的变化,因此史官兼有“巫”与“卜”的职能,和卜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一时期,作为巫的贞人、卜者,有时同样兼有史官的职能。因此,作为解说卜筮结果的《周易》,它的形成过程与史官的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成为史官分析事物、观察社会、解决疑难、解说历史的依据。  在原始社会时期,史官的职责主要是掌管记事。进入夏商时期,史官的地位、身份、职责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国家管理机构中的官员,协助王起草政治文件、推行政令并记录国家大事。先秦时期史官的设置比较复杂,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和御史之分,此外还有左史、右史之说,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职责。  根据《周礼?春官》《周礼》又称《周官》,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周公所着,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的记载,大史主要负责起草发布国家的政令文书、收藏盟约券书、颁布历法,以及国家祭祀的礼法与规范和国家的重要活动,如占卜祭祀、诸侯朝觐、国都迁徙、战争、大丧、小丧、太子即位等,大史都要参加。  小史的职责是保管各个邦国的志记和贵族的宗谱,处理国家礼仪活动中的一些小事,协助大史行事。  内史负责保管国家图书、典籍和发布对诸侯、卿、大夫的任命,执掌国家法律与政令的副本,凡四方奏事的文书,由内史读给王听。内史还负责书写王的命令,并抄写命令的副本加以保存。  外史负责书写和送达中央对地方的敕令,保管四方诸侯国的史志和历史典籍。如果有使者拿着王的命令出使四方,外史就负责书写命令给使者。  御史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国家政令,负责监察和执法,以协助冢宰进行治理。御史也负责帮助王撰写命令。  关于左史、右史,《礼记·玉藻》《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篇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即左史负责专门记录天子的行动,右史负责专门记录天子说的话。  由于先秦时期的史官精通《周易》,他们常常用《周易》来解说历史现象,同时又以史书的记载来解说《周易》,既促进了史学思想的进步,又对易学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  先秦时期的史官是由早期社会祭祀制度下的神职官员发展而来,是世袭制官员,他们作为当时神权的代言人和文化的代表人,运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决定国家大计,参与军政大事,指导王室活动,是极其重要的高级执政官,其地位是庄严而神圣的。  先秦时期史官的主要职责是掌管朝廷的重要文书和档案,发布文告、命令,进行占卜祭祀,沟通天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向人们解说历史。具体地说,当时史官的任务大致是:记录国家的大事,特别是记录天子、诸侯国君的言语与行动,要求做到秉笔直书;掌管卜筮的事情,通过解说卜筮的结果,分析国家发展的趋势,对时局变动和社稷大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观察天象整理历书等。  在这些职责当中,记载当时发生的重大事情只要据实记录就可以了,而对国家大事发展变化的解说,则需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很重要的来源便是《周易》。所以精通《周易》是当时史官职责的需要,他们要运用《周易》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  先秦时期,卜筮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他们上至国家大事,特别是战争等军事行动,下到日常生活,包括婚姻、生育、生病、出行、打猎等,都要进行卜筮,以判断吉凶。在卜筮过程中,史官是重要参与者,他们不仅要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还要对卜筮结果进行解说。统治者根据卜筮结果所预示的吉凶祸福和史官的解说决定自己的行动。事后,史官会对卜筮应验的情况进行记录。  由于先秦史官精通《周易》,兼掌卜筮之事,因此他们常又具有巫祝的身份。中国上古时期称祭祀时负责祭礼的神职官员为祝,地位比巫高,后来人们就将古代负责占卜祭祀的人合称为巫祝。巫祝作为上古时期的高级知识分子,晓天文,懂地理,知人事,更重要的是能与鬼神相通,地位崇高。  先秦史官掌管《周易》、精通《周易》,用《周易》的卦爻辞和卦象解释分析卜筮的结果,进而分析说明事件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为自己的解说寻求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对《周易》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丰富了《周易》的内容和思想。  ……

《周易》与史学 作者简介

杜庆余,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研究生在读期间,长期受教于刘大钧先生,听从先生教诲,始做《周易》与史学之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七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