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25cm 页数: 15,314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3.5(4.9折) 定价  ¥1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要求,系统分析梯田、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深入研究生态渗滤沟的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提出非点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措施体系,并从坡面、小流域及河流等不同尺度归纳总结丹汉江水源区流域-河流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系统阐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指导思想和建设技术体系,从目标、理念、措施和管理等角度阐明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本书结合丹汉江水源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实践,对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示范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多种类型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模式。*后,提出生态流域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体制与控制战略。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要求, 系统分析了梯田、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 深入研究了生态渗滤沟的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 提出了非点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措施体系。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前言 第1章 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1.1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与控制 1.2.1 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2.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 2.1.2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2 陕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2.1 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2.2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2.3 区域水生态安全制约因素分析 2.3.1 水源区自然条件 2.3.2 水源区经济条件 2.3.3 水源区环境条件 2.4 南水北调陕西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4.1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2.4.2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 2.4.3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5 区域水环境安全特征演变——以商洛市为例 2.5.1 TOPSIS法 2.5.2 综合指数法 2.5.3 投影寻踪分类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丹汉江水源区非点源污染源分布与负荷 3.1 水源区的污染物特征及危害 3.1.1 非点源污染发生的特征 3.1.2 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3.2 水源区各县(区)污染物分布 3.2.1 污染源的总体分布情况 3.2.2 污染物类型与来源的县域分布特征 3.3 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农村生产的关系 3.3.1 非点源污染与种植业的关系 3.3.2 非点源污染与畜禽养殖的关系 3.4 非点源污染与农村生活的关系 3.4.1 生活污水量及人粪尿排放 3.4.2 固体废弃物量 3.4.3 化肥施用及流失 3.4.4 农村生活对区域非点源污染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章 非点源污染经济损失价值 4.1 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比较 4.2 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价值 4.2.1 计算思路与方法 4.2.2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价值的总量和构成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与分区 5.1 非点源污染分区基本方法 5.2 污染源敏感性分析 5.3 水源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 5.3.1 研究单元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比例 5.3.2 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 5.4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分区 参考文献 第6章 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 6.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6.1.1 典型小流域坡改梯对土壤养分再分布的调控作用 6.1.2 谷坊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作用 6.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6.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6.2.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6.2.2 不同种植类型下养分流失量分析 6.2.3 不同种植覆盖度下养分流失量分析 6.2.4 农业措施对氮、磷输出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第7章 植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机理 7.1 试验材料及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设计 7.2 不同坡面条件下水土流失过程试验研究 7.2.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水土流失过程 7.2.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覆盖坡面水土流失过程 7.2.3 不同草被过滤带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7.3 不同坡面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试验研究 7.3.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养分流失过程 7.3.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坡面养分流失过程 7.3.3 不同草被过滤带养分流失特征分析 7.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关系与调控机理研究 7.4.1 草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作用 7.4.2 影响水土-养分流失因子统计分析 7.4.3 坡面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关系分析 7.4.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与水蚀动力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治理模式 8.1 丹汉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8.1.1 陕西省丹汉江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8.1.2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做法 8.1.3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 8.1.4 治理规划与未来工作重点 8.2 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8.2.1 非点源污染控制主要技术措施 8.2.2 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 8.2.3 农业污染防控措施及其局限性 8.3 水体修复管理技术 8.3.1 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8.3.2 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 8.3.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 8.4 小流域治理模式 8.4.1 立体配置模式 8.4.2 水平配置模式 8.4.3 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功能 9.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历程 9.1.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起源 9.1.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9.1.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 9.1.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作用意义 9.2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2.1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9.2.2 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启示 9.3 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 9.3.1 防治目标、理念不同 9.3.2 规划不同 9.3.3 治理措施不同 9.3.4 管护不同 9.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目标 9.4.1 清洁小流域的内涵 9.4.2 清洁小流域规划建设原则与目标 9.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功能布局 9.5.1 生态农业区 9.5.2 村镇污染防治区 9.5.3 生态缓冲带区 9.6 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丹汉江清洁流域关键技术与治理布局 10.1 生态沟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10.1.1 生态沟渠简介 10.1.2 生态沟对河道非点源污染作用的分析 10.1.3 生态沟对坡面沟渠非点源污染的削减作用 10.2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改进与发展 10.2.1 生态袋梯田坎设计 10.2.2 生态边坡治理与维护措施设计 10.2.3 谷坊 10.3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0.3.1 土壤渗滤床 10.3.2 “四位一体”沼气池 10.3.3 化粪池 10.3.4 堆肥场 10.3.5 农村垃圾处理措施 10.4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 10.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 10.5.1 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 10.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污染控制途径 10.6 小流域污染物治理措施分区布局 参考文献 第11章 桃花谷水土保持清洁示范小流域建设实践 11.1 示范园概况 11.1.1 地理位置 11.1.2 水土流失状况 11.1.3 非点源污染状况 11.2 示范园建设目标与工程布局 11.2.1 指导思想 11.2.2 示范园建设目标 11.2.3 工程布局 11.3 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11.3.1 坡耕地改造工程设计 11.3.2 核心区坡面水系工程 11.4 效益分析 11.4.1 生态效益 11.4.2 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12章 丹汉江清洁小流域示范体系 12.1 石泉县大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12.1.1 指导思想 12.1.2 小流域建设目标 12.1.3 工程总体布局 12.2 商州区闵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12.2.1 指导思想 12.2.2 建设目标 12.2.3 工程布局 12.3 其他生态清洁小流域 12.3.1 西乡县樱桃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樱桃特色产品 12.3.2 旬阳县佛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狮头柑特色产品 12.3.3 宁强县肖家坝生态清洁小流域——茶叶特色产品 12.3.4 洛南县香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旅游型 12.3.5 宁陕县鱼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 12.4 陕西省清洁小流域规范化建设 12.4.1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12.4.2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参考文献 第13章 生态流域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体制与控制战略 13.1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建议 13.1.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对策 13.1.2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流域动态管理水平 13.1.3 完善管护机制,提升流域治污设施管护能力 13.1.4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流域管理的公众参与意识 13.1.5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分类分级建设体系 13.1.6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13.1.7 技术推广及示范工程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13.1.8 制度建设 13.1.9 宣传体系 13.1.10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13.1.11 建立清洁小流域利益相关者的组织机构 13.2 推动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13.2.1 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13.2.2 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构建 13.2.3 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 13.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13.3.1 尽快制定、完善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法律 13.3.2 强化执法 13.4 政策措施 13.5 技术措施 13.6 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13.6.1 生态移民范围及规模 13.6.2 生态移民的环保措施及迁出区的生态恢复 13.6.3 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