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作者:罗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19.6(3.5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1914
  • 条形码:9787520321914 ; 978-7-5203-219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本书特色

现代性是当前我国失信问题生发的时代背景。本书以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为视角,以“现代性”为逻辑线索和理论工具,架构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甄别界定了信用、诚信、信任这三个关系密切的概念;总结了历史变迁中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信用的特征;梳理了马克思信用思想。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当下中国的信用问题是如何引起的(社会转型期信用的现代性困境、信用问题生发的现代性背景)”、“如何构建有序的现代信用社会(社会主义信用的现代性目标及现代性建构)”等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的根本性问题。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当前我国失信问题生发的时代背景。本书以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为视角,以“现代性”为逻辑线索和理论工具,架构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甄别界定了信用、诚信、信任这三个关系密切的概念;总结了历史变迁中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信用的特征;梳理了马克思信用思想。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当下中国的信用问题是如何引起的(社会转型期信用的现代性困境、信用问题生发的现代性背景)”、“如何构建有序的现代信用社会(社会主义信用的现代性目标及现代性建构)”等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的根本性问题。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述评 (一) 信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二)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述评 (三) 文献简评 三 选题缘起、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篇章结构 四 研究特色及创新要点 **章 信用的含义及其与诚信、信任的关系阐述 一 信用的一般含义 二 信用与诚信 (一) 诚信的内涵 (二) 诚信是信用实现的道德基础 三 信用与信任 (一) 信任的内涵及维度 (二) 信任是信用实现的心理前提 四 信用、诚信、信任三者关系简述 第二章 历史变迁中的信用及其特征 一 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 (一) 诚实守信: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 (二) 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的历史价值 二 西方契约信用思想 (一) 遵守契约:西方契约信用思想 (二) 西方契约信用思想的现代价值 三 马克思主义信用思想 (一) 马克思信用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用思想 第三章 信用的现代性困境 一 现代性相关理论概述 (一)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 (二) 现代性基本理论 (三)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二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 (一) “现代”的具体时限 (二) 辩证看待现代性 (三) 异化劳动批判 (四)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三 利益与伦理的冲突与张力 (一) 义利之辩与“亚当·斯密问题” (二) 利益与伦理的相互对峙 (三) 经济与伦理的相互支撑 四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信用问题 (一) 现代社会的失信问题 (二) 信用问题的影响 第四章 信用问题的现代性背景 一 来自现代社会的外部挑战 (一) 传统道德作用流失 (二) 制度供给的不足与执行不力 (三) 众所瞩目的政府信用问题 二 现代社会中的主体性危机 (一) 现代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膨胀 (二) 现代社会主体财富欲望的爆发 (三) 现代社会主体生活追求的偏颇 第五章 信用的现代性目标 一 信用现代性目标下的“中”“西”“马”关系 (一) 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 (二) 批判吸收世界文明成果 (三) 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 “中”“西”“马”的融合和优势互补 二 信用现代性目标下的学理透视 (一) 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二) 博弈论: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重复博弈机制 (三) 新制度经济学:构造完备的现代信用制度 第六章 建设有序的现代信用社会 一 建构信用的外在规范秩序 (一) 市场机制与信用秩序 (二) 建设现代信用法律制度 (三) 建设现代征信系统 二 培育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 (一) 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何以可能 (二) 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的重要性 (三) 如何培育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变化社会中的信用: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 作者简介

罗云,女,1982年生,河南信阳人,浙江树人大学社科部副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大复印资料》、《学术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篇。主持省哲社规划课题、省教育规划课题、省社科联课题各1项,参与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曾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教程》、《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理论问题》等书的编写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