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作者:周金声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12.9(3.4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版权信息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内容简介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采取“文化专题”引领“经典名著”和“精品美文”研读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荟萃精品,呈现思想,启迪心智。其中特别选择中国文化元典《周易》和儒释道经典等进行评介和导读。“三教合一”是东方中国文化领域*重要的源流,自古就有“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之说,这些经典和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影响深远,浸入血脉。导读力求深入浅出,尽可能引录原著精彩片段进行品评论析,使学生观斑窥豹;再配合“研究探索”的提示,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有的结合作者评传,活化先贤神采,形象演绎先哲幽思。在精品研读中,设计了“拓展资料”栏,适当引录相关资料,扩展视野,触类旁通;“争鸣研讨”中给予许多情景问题、比较问题和言语使用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争鸣和研讨。我们希望通过督导学生阅读和实践,能够掌握关于品味汉语语言艺术的方法与增强多层次、多侧面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目录

序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杨叔子)前言:论大学语文的本质及其教与学**单元 中国上古人文语文名家名著与专题**节华夏始祖的精神化石:古代神话传说第二节艺术的起源与风骚传统第三节中华文化的奇葩:《周易》第四节老子与《道德经》第五节孔子与《论语》第六节《史记》与传记文学作品研读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学记(节选)宋人有酤酒者韩非中庸(节选)大学(节选)孝经(节选)谏逐客书李斯苏武传班固习得展示一、研讨会——“人世”与“出世”二、故事会——中外神话故事讲评第二单元 中国中古人文语文名家名著与专题**节汉字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第二节魏晋士人个性自觉与诗意人生第三节唐诗鉴赏与古体诗写作第四节宋词欣赏与填词写作第五节古代散文与唐宋八大家第六节佛禅与佛禅智慧作品研读咏史左思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咏怀古迹(其三)杜甫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答李翊书韩愈长恨歌白居易梦天李贺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山园小梅林逋武陵春李清照兴贤王安石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苏轼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关山月陆游贺新郎二首·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习得展示一、朗诵会——诗意栖居与生态文明二、诗词鉴赏与创作第三单元 中国近古人文语文名家名著与专题**节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第三节《赵氏孤儿》与中国古代戏曲第四节对联艺术的欣赏与写作第五节徐霞客的“千古奇书”与旅游文化作品研读[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郑和列传《明史》廉耻顾炎武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纳兰性德王六郎蒲松龄刚柔互用不可偏废曾国藩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人间词话(节选)王国维习得展示一、演讲会——成功与梦想二、成语字谜竞猜第四单元 中国现代人文语文名家名著与专题**节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节现代小说的转型及创作第三节新诗的鉴赏与创作第四节世纪之交的华语影像世界第五节诗意化流行歌词的欣赏与写作第六节现代小品、相声及其语言艺术魅力第七节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作品研读伤逝鲁迅寻梦者戴望舒萧萧沈从文赞美穆旦回答北岛雨别舒婷祖国(以梦为马)海子错误郑愁予命若琴弦史铁生潘金莲魏明伦苏东坡突围余秋雨甲申文化宣言许嘉璐等习得展示一、创编小报——情爱与责任二、卧谈报告——10年后的一天:“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生活情景第五单元 外国人文语文名家名著与专题**节古希腊神话传说与《荷马史诗》第二节《圣经》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三节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第四节启蒙主义文学与歌德第五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六节卡夫卡与现代派文学第七节中英格言警句经典互译品读作品研读《圣经》二则爱的哲学雪莱豹里尔克当你老了叶芝宛如月光普鲁斯特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迈克尔·怀特、约翰·格里本习得展示一、论辩会——国学与西学二、话剧小品表演附录附录一 汉字应用能力培养与应用水平测试指南附录二 推荐阅读书目后记
展开全部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 节选

  《大学人文语文(第3版)》:  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我们需要将老子思想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入理解老子。“无为”首先是对当政者“有为”的反思:“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统治者一旦将个人的权力诉诸于专制,就会让一切现存的社会严重失范。统治者好物,于是天下物欲横流;统治者尚武,于是天下屠戮横行;统治者立法,于是天下混乱无度。“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这里,批判的矛头直指现世生活中被冠以神圣的权威性的“德治”“法治”。上层统治者推行的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开始成为专制的国家工具时,反而成了可供操纵的鱼肉大众的利器,所以才有所谓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的无法根治的恶果。不仅如此,所谓“大道废,有仁义”(《道德经》第十八章),社会失范时标举的仁义,人性沦丧时倡导的孝慈,其实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大道”衰微时的末技。正如蒋锡昌评点的那样:“至德之时,人皆仁义,故仁义不见。及世君失道,人皆恶逆,乃倡仁义之名以为救济。”“至德之时”的社会,仁义是内在于心的本然,而“失道之时”仁义成了一种由上而下的道德律令,一种规范指导下的外在的修为,这种修为常常会变成虚伪的矫饰和机巧的工具,使整个社会伪诈渐生。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层统治的“有为”刺激着物欲世界的恶性膨胀,强化着等级分明的权力裁策,催生着贫富悬殊的恶果。相反,推行“无为而治”的社会,“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这就意味着,不用权力去强行分化社会的等级,不用单一物质利益的标尺去搅扰人们内心的平静,真正实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的社会和谐。从一定程度上讲,“无为”就是不强为,不妄为,还政于民,使民心淳朴。西汉初年,文景之治时期,上层推行“修养生息”的“无为”之政,轻徭薄赋,息兵革武,反而造就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  “无为”并不限于对统治权力的批判,同样也针对个人价值行为的形塑。相对于上层统治者的“有为”,个人的“有为”常常表现在对个人主体性彰显下的偏执妄为。个体如果在行为上片面依照个人意志,一意孤行,就会导致一种行为的偏执,导致认知层面的二元分化。《道德经》第二章中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者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不善也已”,王夫之评注道:“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故方有‘美’而方有.恶,。”也就是说,美与丑、善与恶是相反相因的,而我们一旦用静止的眼光偏执地为其分出善恶、美丑的两端,势必造成人为的、强行的事物分割,使得世界原本的和谐变成分裂和对立。曹雪芹写成《红楼梦》时也曾无人问津,更遑论后世所谓经典名著的雅称,但当我们放下时代的局限,以普适性的人性关怀去理解它时,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因此,如果我们能用发展的整体的眼光去体认周遭的存在,我们就会发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的道理。从这一角度讲,《道德经》推崇如圣人一般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让我们不要用个体性的语言囚笼去网住丰富的特性,也不要用随意的判断去绝然划分好坏美丑,《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一开始似乎并不可爱,、但人性苏醒后又激发了他的大爱真情。  个体偏执地推行“有为”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自我的异化。在现世生活中,人常常汲汲有为于一己之身,总希望通过一种真实的拥有确立自身的价值,然而世人如果仅仅将身体孤注一掷地投向物质世界的获取中,并将个体生命廉价地让位于权势和金钱,就会变本加厉,过于看重荣辱得失,进而不择手段,胡作妄为,*终就会沦落为物质的奴隶。正如高亨所说:“得宠得辱,失宠失辱,皆若惊者,由于自私其身也。自私其身,则重视外物,重视外物,则情为物移,此人之通病也。”正因此,老子教导人们不要因物伤身,也不要因物丧失做人的精神。保持人格之独立,不为外物移性移情,才能应物自然,惠利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为”是一种“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的人生态度。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