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作者:刘本旺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6(7.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103554
  • 条形码:9787203103554 ; 978-7-203-1035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内容简介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史,源远流长,不管是汉唐气象还是康乾盛世,都被欧洲诸多国家视为楷模,柏拉图梦想中的理想国似乎在东方已实现。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目录

参政、议政基因
协商民主根源久禅让更替自古有
兴国须有真人才匡正不无谏言官
一统天下九王朝纷争乱世多奇闻
综观千年治理史概览历代谏议制
朋党纷争朝朝乱帝王代代茫
报国被弃枉忠心屈子衔悲投汨罗
谏君有术数张良不为人先智谏诤
年少才高遭众妒善谋为国高建树
司马迁率直谏议遭腐刑苦修《史记》
魏徵谏议传佳话磊落人品可为镜
马周百谏朝野惊太宗三请古今奇
虎狼丛中敢直谏冯道权变不愚忠
范仲淹改革未成遇灾年举措得当
宋太祖开国立誓碑不杀上书言事人
耶律楚材一谏言挽救汉族免屠戮
痴恋政治漩涡中解缙谏君蹈死地
海瑞抬棺传奇谏道德主教难作为
直言极谏达三朝著书立说励后人
慈禧违制立光绪可读尸谏震朝野

参政、议政精要
讽谏
以味说汤至王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欲擒故纵诱帝纳谏
指桑说槐谏将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晏婴讽谏齐景公
俳伶智慧大
巧舌如簧东方朔
正事谏于一笑间
酒宴叹气巧进谏
当知雨亦愁抽税
王硅智谏还美人
直言说唐王
谐音混意妙谏君
借炒栗言国事
鉴史进言
借蝗说事挽衣谏
画中自有言如玉

顺谏(降谏)
怀伤歌谏
苟且谏言
强臣弱谏
顺水推舟妙谏君
欲夺先予谏君王
箕锨进谏
投石问路慎谏君
曲终言谏
以信谏君服人以信
同理共情谏君王
玄黄与玄红

窥谏
取君所好以琴说事
棋盘上的治国理
……
指谏
伯谏(陷谏)
奇谏
参政、议政花絮
参政、议政独见
附一:九大王朝皇(王)谱
附二: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简谱
附三:《依法行权铸权威 一方热土彰民魂》
附四:简易词典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节选

  《参政、议政故事别裁集》:  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东周之前),是谏议制度萌芽期。黄帝没立明台来听取贤士意见,尧设立衢室来求教贤者,舜在有德之士家中设立旌旗来表彰先进,禹在朝堂上设立谏鼓来听取意见等,可见,原始社会的联盟首领已经认识到听取各方意见的重要性,设有专门的地点,采用专门的方式来听取各方贤士的意见,而且普通民众也是人人皆可进谏,这带动后世许多普通人向皇帝进谏。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是谏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在文官系统里设置独立的专职谏官,专门负责指出君主过错、提出合理建议。早在春秋初年,齐桓公就设置了大谏,这是设置专职谏官的开端。然后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等专职谏官出现。谏官这一群体从此以独立身份走上了各个朝代的政治舞台,其岗位职责就是“匡正君主、谏诤得失”,从而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文死谏、武死战”,生动说明了古代臣下事君的*高境界。  秦汉时期,谏议制度初步形成。秦始皇赢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三公九卿制度对历代文官制度皆有影响。侍中、中常侍等,在秦朝仅仅作为加官,员额不定;而在两汉就成为国家的正式谏官,也有了固定员额。一些专职谏官的官职,比如谏议大夫、侍中、散骑、给事中等职名,沿用2000余年。秦汉谏官们以奏对、召对、集议等方式进谏,为历代谏官所借鉴。特别要指出的是,秦汉时期的郎官,作为兼职谏官,*多时可达数千人。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谏议制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此时虽处于混乱、割据的分裂局面,但谏议制度却被多个朝代改革完善。西晋时,出现了属于专职谏官的专门管理机构,即门下省,分担诏命文翰之事,并负责对诏书进行审查。谏官“封驳”职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门下省可以对皇帝下达的诏令或递交皇帝的文书进行审查,如果认为不妥,还可以封还或加以驳正,这一职能真正使谏官体现出价值。但是,这一时期,各朝皇帝多为武将出身,文化素养较差,故虚心纳谏者少,所以这个时期的谏诤活动并不活跃。  隋唐时期是谏议制度成熟的时期。隋朝总结前代文官体制经验,创立了三省六部制,门下省作为专职谏议机关,掌管审查政令及封驳诸事,从此谏官的设置、员额、职掌以及权利保障等机制都走向了制度化。唐朝扩大和完善了谏议制度,如唐太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历朝中*重视谏官谏议的皇帝;武则天增置了专职谏官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谏官必须十日一进谏,否则即为失职;武则天还创立了铜匦制度,是对谏议渠道的一个创新;魏徵、杜甫、白居易等著名文士充任谏官,使得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实现了高度统一。这一时期的谏官设置为历朝*全,分属门下和中书两省,设有三个层次,*高的是正三品的左、右常侍,中间的是正四品下的左、右谏议大夫,*低的是从八品上的左、右拾遗。这些制度的建立,使谏议制度进入鼎盛时代。  从五代十国到两宋,谏议制度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谏议制度建设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回退。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武夫当国,谏官多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宋朝设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谏官,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司谏”,表示专司谏诤之职;“正青”,表示向皇帝说正确的话,纠正皇帝的错误言论)。这时的谏院从中书省和门下省独立出来,成为专司言谏的独立机构。然而,此时的谏官职位,其用途仅仅是决定俸禄高下,非有特旨赴谏院供职者无谏诤之责,.像散骑常侍、谏议大夫之类的官员实际已无谏诤之责与实。宋朝后期,谏议之责被明确授予御史台言事御史,此时的言事御史既有谏诤之责,又能弹劾百官,还可以“风闻奏事”,即根据传闻上奏,即使信息不准确也不能治罪,御史与谏官职能呈现出合流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朝谏官设置员额为历朝*少,在编的谏官仅有4个名额(司谏、言正各2人),甚至长时间内只有1人在任,并且谏官品级不高(司谏正七品、言正从七品),但是宋朝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其谏官的收入是历朝*高的。  元朝谏议制度发展水平严重下降,元世祖废除了门下省、尚书省,谏议、司谏、正言等官职也随之俱废,因而这时的文官系统里没有专职谏官;元世祖又提高了宋朝所设御史台的地位,谏官职能由御史兼负,自此御史台成为台谏合一的*高衙署。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对于汉人为官者始终提防,所以很不重视对谏官制度的建设。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