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作者:邬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B5 页数: 60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05.8(6.3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版权信息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本书特色

人类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近代唯物论和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考察历史上相关哲学家们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并不总是截然分属于不同的学者,很多学者的学说都具有多重向度的杂糅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个历史形态。立足于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信息哲学的新成果,建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重大历史使命。由于在存在领域划分方式这一哲学**范式的层面实现了根本性的转换,将要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将在哲学的所有领域引发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与时俱进,而且是对人类历史上所有形态的传统哲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内容简介

人类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近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近代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仅只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靠前个历史形态。信息时代的哲学家们要真正使自己的哲学能够体现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就不能对突现出的信息范式熟视无睹。立足于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立足于当代信息哲学的新成果,建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合理建构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演化论、实践和生产论、价值论、人和社会的本质及发展方式论,以及在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具体阐释的相关理论中都引发了全面而深刻的全新变革。由于在存在领域划分方式这一哲学的优选范式的层面实现了根本性的转换,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而且也是对人类历目前的所有形态的传统哲学的超越。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基于现代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新成果 目录

目录 前言/i 导读 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个历史形态的理论研究/001 **编 信息哲学的兴起 第1章 信息世界的发现/011 1.1 科学的汇流、科学与哲学的汇流/011 1.2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012 1.3 第三次科学革命中提出的四大研究纲领/014 1.4 相关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分析/015 第2章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017 2.1 维纳的信息观/017 2.2 惠勒的“唯信息主义”/018 2.3 科林提出的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019 2.4 弗洛里迪提出的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020 第3章 信息哲学的性质/022 3.1 不应当把信息哲学等同于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022 3.2 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性质/023 3.3 多数信息哲学家的一些基本性共识/026 第4章 信息哲学首先在中国创立/029 4.1 “信息哲学”概念的提出/029 4.2 “信息哲学”创立的标志/030 4.3 《哲学信息论导论》/030 4.4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031 第5章 邬焜信息哲学的国内影响及相关评价/036 5.1 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学界的评价/036 5.2 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学界的评价/041 5.3 21 世纪以来国内学界的评价/046 5.4 “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学术研讨会/061 5.5 各类基金项目的支持/063 第6章 邬焜信息哲学的国际影响及相关评价/065 6.1 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065 6.2 第五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067 6.3 布伦纳的评价(1):《邬焜和信息元哲学》/068 6.4 布伦纳的评价(2):《作为信息时代精神的哲学—对邬焜信息哲学的评论》/072 6.5 索伦 布赫尔的评价: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哲学/076 6.6 其他国外学者的评价和反响/079 6.7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081 6.8 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082 6.9 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085 第7章 中国信息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088 7.1 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的探索与创立期/089 7.2 20 世纪90 年代的退潮和深化研究期/090 7.3 21 世纪以来的成熟发展、被再度关注和国际化发展期/091 第8章 中国信息哲学核心理论的五种范式/104 8.1 状态说/104 8.2 相互作用说/107 8.3 反映说/112 8.4 意义说/116 8.5 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118 第9章 中国的信息哲学教育/124 第二编 人类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第10章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31 10.1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31 10.2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34 10.3 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136 第11章 古希腊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40 11.1 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性的唯物论学说/141 11.2 古希腊唯物论学说中的形而上学/143 11.3 古希腊唯物论哲学家的神学观念/146 11.4 古希腊唯物论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复杂性思想/148 11.5 古希腊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156 第12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63 12.1 阴阳五行说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63 12.2 气一元论说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66 12.3 “以有为本”论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74 12.4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179 第13章 印度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86 13.1 《吠陀》关于宇宙自生性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87 13.2 《奥义书》关于宇宙本原和本性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92 13.3 胜论派本体论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199 13.4 顺世派唯物本体论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205 13.5 古代印度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208 第三编 近代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14章 培根的唯物论和机械论中的辩证法/233 14.1 分子说与物质守恒说/234 14.2 元精说与无重之物/235 14.3 机械与辩证杂糅的物质观/237 14.4 对认识发生机制的辩证思考/239 第15章 霍布斯的机械唯物论中的辩证法/241 15.1 霍布斯的唯物论/241 15.2 霍布斯的机械论/243 15.3 霍布斯的辩证法/247 第16章 洛克的多重性质杂糅的哲学/254 16.1 上帝、物质和个体精神的三种实体的学说/255 16.2 天赋能力说与灵魂、自我和意识的独在性/256 16.3 双重经验论中的辩证法和机械论因素/260 16.4 简单和复杂观念论中的辩证法和机械论因素/264 16.5 三种性质论中的辩证法和机械论因素/266 16.6 洛克的其他一些哲学观点的杂糅性质/271 第17章 斯宾诺莎的多面孔杂糅的哲学/275 17.1 把神自然化的自然一元论学说/276 17.2 可分不可分、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复杂辩证观/277 17.3 对宇宙无限性的辩证理解/281 17.4 对自因和外因关系的割裂/283 17.5 对自由的否定和对偶然性的排斥/285 17.6 泛灵论和二元论的世界观/288 第18章 狄德罗的唯物辩证法哲学/292 18.1 没有上帝,物质是唯一的实体/292 18.2 物质以普遍差异的方式而存在/293 18.3 物自身运动的绝对运动观/294 18.4 普遍中介的整体系统观/296 18.5 万物皆流、随机生成的循环演化观/298 18.6 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性/300 18.7 基于试验和理性思考的自然主义/302 第19章 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的某些辩证思想/306 19.1 拉美特利关于物有感觉、人是机器的论断/306 19.2 爱尔维修的机械认识论中的辩证中介论思想/309 19.3 霍尔巴赫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313 第20章 笛卡儿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23 20.1 笛卡儿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323 20.2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论/327 第21章 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331 21.1 单子论中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332 21.2 单子是具有内在精神运动能力的实体/334 21.3 单子通过表象映现万物的全息性观念/336 21.4 事物普遍差异、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341 21.5 时空和物质运动统一性关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43 21.6 承认自由和偶然性作用的辩证法思想/344 第22章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347 22.1 整体性和体系化的方法/347 22.2 事物自己运动、展开的过程论哲学/350 22.3 三分法和普遍中介的理论/354 22.4 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发展观/358 22.5 包含同一和差异的矛盾对立观/364 22.6 事物质变的突变性质的思想/365 22.7 事物普遍联系、过程展开的全息境界/368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个历史形态 第23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性质的讨论/375 23.1 问题的提出/375 23.2 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376 23.3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更具普适性的哲学形态/378 23.4 对“实践唯物主义”术语局限性的再讨论/381 23.5 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384 第24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概念多维综合的唯物辩证认识/387 24.1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三种自然形态/388 24.2 马克思论述了三种自然形态间的全息统一关系/388 24.3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了天然自然在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392 24.4 以自然的名义表述自然/395 24.5 恩格斯的自然生态学观念/397 24.6 马克思的实践观和恩格斯的自然主义的一致性/399 第25章 恩格斯和列宁的唯物论学说/402 25.1 恩格斯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层次/403 25.2 存在领域的分割与哲学的*高范式/405 25.3 传统唯物论的立论之基及恩格斯的相应观点/409 25.4 唯能论的兴起及列宁对传统唯物论的改造/410 25.5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方法及缺陷/416 25.6 列宁提出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类反映特性的观点/418 第26章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的复杂性特征/420 26.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生产理论具有简单性、机械论特征/421 26.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四种生产和“全面生产”的理论/422 26.3 四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关系/426 26.4 人类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结构/431 第27章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435 27.1 恩格斯关于辩证法性质的论述/435 27.2 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中普遍联系着的变化过程/438 27.3 普遍差异、相互作用与中介/443 27.4 是永恒发展还是有进有退的永恒的循环?/445 27.5 关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448 27.6 恩格斯的全息论思想/455 第五编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第28章 物质和信息:统一而双重的世界/459 28.1 存在领域的分割/459 28.2 信息的本质/465 28.3 信息的分类/468 28.4 物质、信息和精神的关系/471 第29章 认识发生的过程和机制/474 29.1 西方认识论危机的本体论根源/474 29.2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476 29.3 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说/482 29.4 人的认识过程和机制的信息建构与虚拟说/488 第30章 演化、信息、时空融合与全息境界/496 30.1 时空转化与演化的信息/496 30.2 相互作用、双重演化与时空的复杂性/500 30.3 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507 第31章 多维存在的人与社会的信息进化/516 31.1 多维存在的人/516 31.2 个人与社会本质的内在统一性/522 31.3 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523 31.4 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525 第32章 自然价值、信息价值与信息的社会价值/531 32.1 价值存在的范围与价值的本质/531 32.2 价值与信息/533 32.3 价值过程与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535 32.4 价值形态的发展/538 32.5 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540 32.6 网络民主与国家集权、世界霸权之间的价值冲突/545 第33章 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5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