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作者:辛增明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0.9(5.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8124834
  • 条形码:9787218124834 ; 978-7-218-1248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本书特色

熊雄一生中*光辉的业绩,成就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辉煌的时期,形成于熊雄主持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这本辛增明著的这本《熊雄在黄埔》,就是紧扣这一重大命题,展开全面论述。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品,而是熊雄事业顶峰的一个横截面,一个真实、客观的全方位写照。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内容简介

  熊雄(1892-1927)原名祖福,号中和,字罴上、披素。江西宜丰人。江西宜丰芳溪人镇下屋村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后留法勤工俭学,加入少共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和苏联留学,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是周恩来之后实际负责军校政治部的负责人。1927年被捕后牺牲。1984年8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人物传记系列丛书》依时序详细叙述熊雄在黄埔军校任教的经历,记录了革命烈士熊雄在黄埔军校的事迹,反映了他的革命精神,肯定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人物传记系列丛书》的出版,对黄埔军校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目录

奉命归国
军校——“合作”的产物
参加二次东征
参与军校招生
职掌军校政治部
创新军校政治教育
创办《黄埔日刊》
麾下的政治教官队伍
理论家“熊婆婆”
学员:将星闪耀
中共党团*高负责人
“两会”冲突及同学会的成立
每临大事有静气
北伐出师前夕
政治升温期
支援北伐大前方
援助省港大罢工
在阴霾四布的时候
军校“清党”
狱中斗争
红色基因代代传
附一 新发现的熊雄生前*后一篇文章
附二 熊雄任职期内制定的几个制度和条例
附三 熊雄在黄埔大事记
后记
展开全部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 节选

  《熊雄在黄埔/黄埔军校人物传记系列丛书》:  奉命归国  一  1925年8月初,在苏联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的熊雄一行20余人,奉命离开莫斯科,踏上归国旅途,回祖国参加国民革命。  熊雄这次留学欧洲,转辗法国、德国、苏联等地,阔别故同近6年。  熊雄原名熊祖福,小名中和,谱名中世,字罴士、披素,号介孙、壮飞、铁血书生。1892年3月11日生于江西省宜丰县(时称新昌县)芳溪镇下屋村。父景星先生,清末举人,生有四女七子,熊雄在男子中排行第四。  芳溪在清代以前称芳塘,地处宜丰、万载、铜鼓三县通衢,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历来就是富庶之邦。芳塘熊氏是当地聚族而居的望族,家道小康。熊雄的父亲景星先生为了培养儿孙,专门建有一幢家庭书院,取名“培兰书屋”,延请塾师武师,教子孙们读书习武。1907年,15岁的熊雄与大哥一道考取了瑞州府中学堂,这在当地被传为“一门双星”的佳话。1910年中学毕业后,熊雄又考取了南京优级师范学堂,但他有感于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毅然走出富裕家庭,弃学从军,于1911年初在省城南昌考取了江西新军的学生军,开始了个人闯荡的军旅生涯。  熊雄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在国内参加过辛亥南昌光复、癸丑湖口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逃亡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初,熊雄从东京回国后,又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围战争,先后在李烈钧的滇军和程潜的湘军中工作,担任护国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熊雄触动很大,开始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其时,护国湘军总司令程潜辞职出走广东,总司令一职由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接任。熊雄毅然辞去谭延闿要求他继续留任的聘请,放弃了优裕的军官生活,于12月间取道香港,乘外轮去了法国,过起了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  1922年3月下旬,熊雄从法国巴黎转学来到德国柏林就读。在德国,他加入了共产党,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等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列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当时整个旅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72人,其中旅法58人,旅德8人,旅比6人,熊雄即为旅德党员之一。  在熊雄旅法、旅德学习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四运动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一大批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3月,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列宁,利用马克思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组建成立了共产国际,专门支持、发动、帮助和组织各国的革命政党活动。1920年3月,俄共中央又正式成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又称西伯利亚局),负责领导远东各国的革命,远东局下设海参崴分局东方民族处,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就归属远东局指导。1920年下半年,在共产围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指导下,上海、北京、湖南、广州等地陆续出现了共产党的组织,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党正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20世纪20年代,国内大小军阀林立,各据一方,并没有出现孙中山所期望的“五族共和、全国统一”的局面。由于国民党手中没有自己的武装,孙中山日夜梦想的“北伐”,只能是利用军阀甲来打军阀乙,到头来军阀割据依旧,革命胜利遥遥无期。在屡遭挫折之后,孙中山感觉到必须借助共产党的力量来改造国民党,同时也深感自己手中必须掌握一支武装力量。  早在1918年,孙中山就曾致电列宁和他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的胜利表示钦佩,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1921年他再次向苏联表示要学习苏联的心愿,希望获得私人接触和通信联系。因此,共产国际便派马林为代表来到中国,并由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太雷陪同,于1921年12月到达桂林,与孙中山举行秘密会谈。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