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作者:昌庆志
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21.5(2.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3.0(5.0折)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6164939
  • 条形码:9787546164939 ; 978-7-5461-6493-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本书特色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商业文明与宋元文学发展的动力,宋元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文学特征,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商业化潮流,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的商业性传播,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旨趣的转变,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体式的演进,宋元商业文明与文人小说体式的演进,商业文明在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内容简介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商业文明与宋元文学发展的动力,宋元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文学特征,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商业化潮流,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的商业性传播,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旨趣的转变,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体式的演进,宋元商业文明与文人小说体式的演进,商业文明在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目录

绪论 商业文明与宋元文学发展的动力

章 宋元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节 北宋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一、北宋官营商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二、北宋私营商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第二节 南宋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一、南宋商业管理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二、南宋商业结构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第三节 元代商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一、元代官营商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二、元代私营商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三、元代商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反映
余论宋元商业文明与涉商妇女形象的转型
一、商业文明的发展与商人妇形象的转型
二、商业文明的发展与形象的转型

第二章 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文学特征
节 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真实性
一、宋元商业发展与商人形象的真实性
二、宋元商业格局与商人形象的真实性
三、宋元商业环境与商人形象的真实性
第二节 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时代性
一、宋元商业地位与商人形象的时代性
二、宋元商业基础与商人形象的时代性
三、宋元商业手段与商人形象的时代性
第三节 宋元商业文明与商人形象的逻辑性
一、宋元商人出身与商人形象的逻辑性
二、宋元商人实力与商人形象的逻辑性
三、宋元商人信仰与商人形象的逻辑性
第四节 宋元商业文明与女性商人形象的特殊性
一、商人身份确立与女性商人的家庭形象
二、商业项目选择与女性商人的社会形象
三、经商手段运用与女性商人的职业形象

第三章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商业化潮流
节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商业化创作的条件
一、商业文明传统与宋元文学商业化创作条件
二、商业文明新变与宋元文学商业化创作条件
……

第四章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的商业性传播
第五章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旨趣的转变
第六章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体式的演进

余论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人小说体式的演进
结语 商业文明在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节选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从方勺所记可以看出,北宋和买制度救民与害民,均始于地方官,虽然朝廷推广的预买制度,本意是肯定其救民的作用,但是,北宋末有些地方官竟“不给和买本钱”,导致“民不堪命”。  北宋和买制度在军需国用绢帛方面发展为预买制度,而且预买制度本身也不断演变,这些特征在北宋政论文中也有一些反映。如仁宗庆历七年(1047)三司使张方平《论国计出纳事》云:“景佑年中,天下预买紬绢一百九十万匹,去年至买三百万匹,诸路转运司率多诉者,有司末如之何已。”②反映了因与西夏战争,北宋政府预买绸绢数量增多。而苏轼《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云:“去岁恩旨,宽减上供额米三分之一,而户部必欲得见钱,浙中遂有钱荒之忧。轼奏乞以钱和买银绢上供,三请而后可。”③则反映了北宋预买制度主要起着救济灾民的功能。《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因修廨宇书》云:“今年漕司窘迫,实倍常岁。异时预买绸绢钱,常于岁前散绝,今尚阙大半,划刷之急,盖不遗余力矣。”④又反映了北宋政府一旦预买绸绢的本钱不足,就可能导致害民的情况。  “和买”一词,若从制度实施而言,在北宋主要表现在预买绢帛方面。但是,作为传统的概念,北宋人仍用它来指称政府公平地购买商人或平民的各种物品。如仁宗皇佑五年(1043)七月,诏减开封灾伤县分“和买草三分之一”,则马草也是官府“和买”的物品。此外,对于盐、香、蕃马等,北宋朝廷都曾有“和买”诏令。这种情况,在北宋人的政论文中也有反映。如神宗朝吕陶《奏乞罢榷名山等三处茶以广德泽亦不阙备边之费状》和苏辙《申本省论处置川茶未当状》,都主张在蜀地实行“和买”茶叶政策。实际上,北宋人对“和买”一词的理解是相关宽泛的,但凡官府向民间购买军需国用物品,都属“和买”范畴。  在各种“和买”之中,预买绢帛是为解决军国“衣”的问题,而“和籴”则是为解决军国“食”的问题。熙宁变法前,“和籴”主要是指官府向商人或农民采购粮食。熙宁变法后,“和籴”制度改革力度颇大。首先是“和籴”本钱改革,“熙宁五年,诏以银绢各二十万赐河东经略安抚司,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其次是不仅向商人和农民采购粮食,有时还向弓箭手采购粮食,如熙宁七年,“陕西和籴,或以钱、茶、银、绸、绢籴于弓箭手”。再次是将“和籴”改名为“助军粮草”,“又有坐仓、博籴、结籴、兑籴、俵籴、寄籴、括籴、劝籴、均籴等名”,以更多途径和形式采购粮食。  尽管北宋“和籴”制度相对于唐代有较大的改革,在名称上也显得格外多样,但宋代文学中反映北宋“和籴”特征的较少,并且提及“和籴”的几篇政论文也不全是直接讨论“和籴”问题,如欧阳修嘉佑五年(1060)所写《论茶法奏状》提到河北“和籴”本与置场务专卖茶相关,而“场务尽废”之后,“和籴”必然用现钱,于公私皆不便,直接讨论的不过是置场务专卖茶的问题;范纯仁熙宁二年(1069)所写《条列陕西利害》提到“里外卖酒愈多,转致谷米耗竭,和籴不行”,目的是专论陕西专卖酒的危害性。不过,李觏《富国策第九》也有直接讨论“和籴”的内容,张方平《论京师军储事》还提到“和籴”本钱的来源:北宋“曲院、店宅务课利钱”是“和籴”本钱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沿边“和籴”本钱也不是每年都按常数分拨的,根据沿边粮食储备以及中央政府财政状况可以相机行事。  ……

宋元商业文明与文学 作者简介

昌庆志,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撰写并发表《北宋馆阁词研究》《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等文章多篇,著有《唐代商业文明与文学》《北宋馆阁文人词创作研究》等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