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作者:韩毓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4.9(4.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92987
  • 条形码:9787010192987 ; 978-7-01-019298-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本书特色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一书,共分为17章,每一章都是一个小话题。全书并没有采用展示史实、简单评述这一通常做法,而是颇有新意地从历史长河中截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象征符号,从而运用较小的切口和里程碑式的节点,将马克思思想的巨大价值成功地放射出来。同时,该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颇有新意。它一改以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方面的“板起脸来教育人”、“我说你听”的面孔,而是以接地气的语言来阐释较为深奥的道理,这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无疑是做出了一次大众化、时代化的成功示范。在该书稿中,马克思的论述如同写在今天:在这个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马克思依然如同一盏明灯,清晰地照亮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未曾老去,他仍然在我们“中间”,他的理论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依然是所有对人类的未来怀着美好梦想的人们之中*智慧和洞见、说出了*有力的真理的那个人。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内容简介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社和中少社合作,推出《卡尔?马克思》(纪念版)一书。该书是在韩毓海教授的《伟大也要有人懂 一起来读马克思》的基础上,修改、扩展而来。在本书中,马克思的论述如同写在今天:在这个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马克思依然如同一盏明灯,清晰地照亮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未曾老去,他仍然在我们“中间”,他的理论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依然是所有对人类的未来怀着美好梦想的人们之中*具智慧和洞见、说出了*有力的真理的那个人。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前言

 马克思是谁?
  他做了什么?
  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内容。
  马克思说过,人们并不是像唯心主义所声称的那样“自己创造自己本身”,而是在生活和精神上“互相创造着”。因此,我也由衷希望能够在读者、编者和作者的互动中,共同“创造”这本书,希望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而不使这本书沦为作者一个人的“独白”。
  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工作方式:就像建立一个“微信群”一样,我们把马克思推为“群主”,因为马克思原本就是全世界劳动群众的领袖。
  那么,从现在起,就让我们与“群主”——全世界劳动群众的领袖卡尔·马克思一起思考、探讨、工作吧!
  “万事开头难。”
  世上*难以回答的问题,其实就是上述那种看似*简单的东西。而那三个问题就是如此,它们看似极简单平易,实则浑然天成,因此一时使人不知从何说起。
  我想,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唯一正确方法,只能是从第二个问题出发。
  实际上,上述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即“马克思究竟做了什么”*为重要,因为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什么是“唯物主义”。
  于是,本书一开头就要抛出的“见解”便是:所谓“唯物主义”,并不是“物质”或者“经济”决定一切的意思——尽管那是人们对于唯物论的惯常理解。
  在我看来,“唯物主义”其实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态度:即我们看一个人,不是看他做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是否赢得了生前身后名。马克思说:我们评价一个人,不是从“迄今为止人们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出发,不是“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标准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简而言之,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正确方法,其实就是看他是否肯“做事”、是否做了事,以及他究竟做了什么事。
  邓小平73岁第三次复出时,说过这样一段名言:“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很多人为这段话而感动进而被震撼,却说不出感动和震撼的理由,于是他们只能说:“很感动啊很感动,而且,真的很震撼!”实际上,这段话之所以令人感动,就因为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其真正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当年已73岁的“邓大人”,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前者,即在“做官”与“做事”之间,他选择了“做事”,选择做一个“劳动者”——因为在马克思那里,政治工作也是一项劳动,是普通劳动者也能承担的工作,因而,邓小平才将它称为“做点工作”。
  论及唯物主义,也许有人马上会说:等着瞧吧,一大篇抽象的理论教条就要来啦!的确,某些以马克思为题的书之所以使读者感到头疼,以至于沦为毛泽东所批判的“面目可憎”的八股,往往就是因为作者绕来绕去,不能直面、说清楚那些*简单的马克思主义道理。
  如果现在有人“叫板”说:难道你能避免八股吗?难道你能用一句话,就把什么是“唯物论”说明白吗?
  我想,倘冒险一试,用一句话来概括唯物主义,那么这句话就是:人,只能通过“行动”和“做事”,即通过现实的“劳动”来表现自己;人,就是人的活动方式。
  如果“胆子再大一点”,我甚至还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什么是唯物主义,而这个词便是“做事”——当然,把它换成“人的活动方式”,换成“生产活动”,换成“劳动”,换成邓小平所说的“做点工作”,其实也是完全一样的。
  关于唯物论,马克思自己这样写道:
  更确切地说,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没有经过“做事”历练的人,没有用自己的脚掌证实心脏的人,没有把动脑与动手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人,便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甚至不可能是一个活着的、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一般而言,对于世界也就不可能采取唯物主义的立场与态度。
  总体来说,马克思是个现实的乐观主义者:说他是乐观主义者,是因为他把人类历史理解为人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的社会关系逐步改善的历史;说他是现实的乐观主义者,是因为他认为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一种良好愿望,也不是基于爱能够达成的,而是因为人有创造历史的现实手段。
  马克思说过: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而像我这样,在20世纪“思想解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人文知识分子,特别需要认真汲取马克思这段话的教诲。因为对于我们而言,“人文精神”和“思想解放”就曾是一句神圣的口号或者信仰。如果我们还欲求前进、不为时代所抛弃,那就必须从现在起,老老实实地补上唯物主义这门功课,以争取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全部人类历史的**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即现实中做事的人、劳动的人、斗争的人,这就是唯物论极朴素的出发点。而某一时代人们做事能力的“总和”,构成了该时代的“生产力”,做事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了“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厦,便是从这个朴实无华的基石上拔地而起的。
  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分析社会运动的方法、资本的学说——这一切从来都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论和教条,实际上,它教给我们的,无非皆是朴实无华的“做事”和“做人”的道理。而对现实中的普通劳动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否“高大上”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这种学说能为普通劳动者所掌握、所理解,重要的只是马克思的伟大思想能够为更多的人所懂得、所热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书的出版者和我一致认为:必须使我们的叙述更加浅显坦白,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关乎21世纪的世道人心。对马克思伟大的事业而言,本书的内容当然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这就是马克思曾经致力过、希冀过的工作。
  凡做事者,必“把小事当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那么,从现在起,就让我们追随马克思的足迹,迈出**步吧!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目录

引子 写给“做事”的人
**章 马克思究竟是哪里人?
第二章 公民与市民之问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知识?
第四章 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 爱情的力量是怎样帮马克思摆脱痛苦的?
第六章 法应该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还是“公民道德”的基础上?
第七章 为什么马克思自称是黑格尔的学生,又反过来批判黑格尔呢?
第八章 什么是共产主义呢?
第九章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
第十章 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两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
第十一章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斗争,你怎能不打破鸡蛋而幻想蛋饼呢?
第十二章 为什么马克思预言革命将在中国取得成功?
第十三章 为什么说《资本论》颠覆了经济学?
第十四章 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呢?
第十五章 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第十六章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十七章 我们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结语
展开全部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节选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公民”与“市民”之间的对立,正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马克思方才发现了“无产阶级”。
  马克思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那个时候,马克思与现实中受苦受难的工人阶级几乎还没有什么接触。后来的马克思,与其说是因现实的触动而发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还不如说他是通过批判“市民社会”,而发现了“现代公民”。
  在马克思看来,正像“公共事业”构成了罗马社会的基础那样,“物质生产活动”构成了一切文明的基础——这就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那样:“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无疑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而那些进行着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人们,其主体,在马克思考察的视野中,就是无产阶级了。
  马克思对“公共事业”的理解,与卢梭是相通的,这里的“公共事业”并不仅指担任公职、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公共性的文化精神财富。所谓的“公共事业”,特指“生产性的活动”,而“公民”,也就是卢梭所谓“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就是那些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穿”的现代劳动者。
  在马克思看来,罗马帝国的腐败,就肇始于那些献身于“公共事业”的人被冷落鄙视,而现代社会腐败的根源,就是因为那些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被“文明社会”所侮辱欺凌。就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他们“一生贫困,被人轻视。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
  人是什么?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马克思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非常独到、深刻的。
  首先,与彼时流行的看法完全不同,马克思认为人不是观念的产物,而是他自己活动的产物。人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着其感性活动、进行着实践的人。不妨通俗点说,人通过实践和交往创造自己、表现自己,人正是通过其实践确证着自身的本质。
  正像人们的劳动方式、工作方式一样,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从公民到市民的演变,就体现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历史发展。在罗马,人们通过现实的交往而形成了城邦共同体,在那里,人们能够通过互相交往而达到共同目标,这样的人就叫作公民。而基督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瓦解为孤独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交往,个人、个人主义,恰恰是基督教的产物。因此,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就脱胎于基督教。
  实际上,资产阶级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因为它们无非是以法律上、政治上、“上帝面前”即抽象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掩盖了现实社会的经济不平等。当然,今天依然有人把市民社会视为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但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就指出:市民社会绝不是人们所说的自由平等的牧歌乐园,恰恰相反,市民社会里有阶级、阶级差别,有花园别墅和贫民窟,有血和泪,有剑与火,而把市民社会当作理想的王国,这是连黑格尔都不会赞成的观点。
  正是因为看到了市民社会奉行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黑格尔方才诉诸“国家”,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仅仅是“需求的领域”,而国家才代表“精神的领域”;在黑格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国王,但也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公民的共同体”、一个真正的“共和国”,相反,推翻了国王之后,法国落入了市民社会的丛林法则,大革命之后造成混乱,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马克思看来,基督教的王国不但不能调解社会,而且,正是基督教瓦解了希腊罗马的公共精神,并孕育了市民社会。而那时的普鲁士,正是这样一个基督教的王国,如果说,晚期的罗马天主教镇压了罗马公民,那么,现代的基督教王国普鲁士,则在镇压现代公民——无产阶级。
  因此,马克思说:当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不是公民社会时,他是正确的,当他指出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建立公民社会,而是建立了尔虞我诈的市民社会时,他是格外正确的;但是,当黑格尔说,普鲁士新教国家可以超越市民社会,而代表“公民社会”时,他却大错特错了,马克思宣告:唯一可以超越市民社会的力量,就是那个真正与市民社会完全对立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现代无产阶级。

卡尔.马克思-(纪念版) 作者简介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其主要著作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其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