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翻译的美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251204
- 条形码:9787568251204 ; 978-7-5682-512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翻译的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以翻译审美研究为基本取向,以语言审美及语际转换的审美理论需要为目标,对中西美学理论进行了扫描分析,强调“翻译为体,美学为用”的原则,为翻译美学把稳了大方向。 《翻译的美学研究》紧紧抓住语言审美这一翻译审美的基点,从文字结构、语音结构、词和词句层面、语段和篇章层面以及超语言层级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美进行了层层扫描和分析。这种从“实”人手、从感性人手的方法,保证了翻译美学理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读者和研究者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出发,全方位理解和感受语言之美,并逐渐进入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审美观。 同时,《翻译的美学研究》还明确地把价值观论引入语言审美和翻译审美的讨论中,这对于形成正确的语际语言观、语际语言审美观和语际审美转换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翻译的美学研究 目录
**节 翻译的科学性概论
第二节 意义的复杂性和意义转换的科学性
第三节 翻译思维形态的科学性
第二章 翻译的艺术性研究
**节 翻译的艺术性概论
第二节 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译学中的美学渊源探寻
**节 译学中的美学渊源概论
第二节 西方译论发展概略
第三节 西方译论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美学对中国译论的意义
第五节 中国传统的文质统一调和论
第六节 中国传统译论与其他美学
第七节 中国传统译论思想及其美学方法
第四章 翻译审美中的客体研究
**节 翻译审美中的客体概论
第二节 翻译中的形式系统
第三节 翻译中的非形式系统
第五章 翻译审美中的主体研究
**节 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制约
第二节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章 翻译审美中的意识系统研究
**节 翻译审美的心理运作
第二节 翻译审美的认知过程
第三节 翻译审美中的想象
第四节 翻译审美的再现规律
第五节 翻译审美中的移情
第七章 翻译在艺术创造中的层级研究
**节 翻译审美中的基础层级
第二节 应用翻译的审美思考
第八章 文学翻译的综合艺术层级研究
**节 文学美和文学翻译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审美内涵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
第四节 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
参考文献
翻译的美学研究 节选
《翻译的美学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导出西方逾两千年译论史的发展轨迹。其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西方翻译发轫于古罗马对希腊文明的渴求,即爱琴海文明的西渐。“希腊文明”包容范围很广,当时翻译关注的主要有《荷马史诗》、哲学(集中于所谓“三哲”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史(集中于戏剧、散文及战史)及雅典的民主政治。在西方,《圣经》翻译的高潮迟至16世纪才出现。由于翻译题材的广泛多样,译论也趋多样化,而不仅仅是针对经书翻译标准和要求等内容。中国古典译论之伊始则始终集中于对宗教翻译的述评。 第二,西方译论的立论依据比较广,议论范围也比较宽,但始终围绕语言学展开。西方古典和古代译论主要人物都是古罗马人,立论于古希腊的哲学、美学(诗学和古典修辞学,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古代语文学)。古典译论家奥古斯丁就是古典美学家。近代译论主要立论于古代哲学、语义学、词源学、文艺学(诗学和悲剧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译论的前期非常关注语义学,同时受到索绪尔社会符号学语言观、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现代文论的影响,开始注意语言结构和文化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的西方现代译论后期是译论与现代语言学逐渐结合并倾向于依附语言学的时期:从语言学方面来说,以布隆菲尔德结构主义的衰落和应用语言学各学科的兴盛为标志;从译论方面来说,则是科学翻译理论的渐兴。西方传统译论(尤其是古典译论期和古代译论期)常常是文、史、哲大师的“副业”,所以他们通常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来开发译艺。从现代译论后期起,西方翻译事业大大发展了,题材已远不止文、史、哲等传统领域。翻译专业化促使译论也向专业化发展,立论从普通语言学、后现代文论、诠释学、传统修辞学、语义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扩及现代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的许多分支学科,呈现了一种全方位发展的新局面。西方译论较早地从美学转向语言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方语种的亲属关系使它们之间在词语形态与句法形态上较易实现同源对应(cognateequivalence),这正是18世纪末以来历史比较语言学为之奋斗的目的。译论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当然,这主要是就译论一方而言。 西方各语种大体属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分为东部印欧语系[以波罗的海一斯拉夫语族(Balto-SlavicLanguageGroup)为主]与西部印欧语系(以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凯尔特语族和希腊语族为主)。就翻译而言,由于原语和译语均属同一语系甚至同一语族、同一语支,语言渊源相同或相近。因此译论很早就关注词源学、历史比较形态学、语义学,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又非常关注现代语言学各学科(尤其是转换生成学派)的发展。这是西方译论突出的特点之一。 第三,从传统上看,特别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比较,西方美学并不关注语言审美,中国美学思想中的辞章美学命题(如意与象、神与形、文与质、虚与实、雅与俗以及意境论、风格论、章法论、修辞论等)在西方美学中一概阙如。这大抵是由于西方语言不是什么很感性的语言,讲求“语法逻辑”,与汉语比较差异极大。西方美学一直关注的是美的本质问题,把文艺美只当作美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来探讨。西方早期的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极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罗马美学集中关注“美的本质”问题,*初是把美学看成哲学的组成部分,到苏格拉底开始注意到美的人文性,提出美的标准在于“对人的效用”,后世西方美学深受古典美学的影响,探讨扩及美的本质、美的产生、美的表现。西方中世纪美学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认为感性事物的美是有限的,“上帝的美是无限的”,前者具有直观性、非目的性,后者则是“*高的美”“神性之美”。中世纪晚期的经院哲学一美学以著名的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提出“美的三要素”(threefac-torsofbeauty)即“整体性”(integritas)、“和谐性”(consonantia)和“鲜明性”(claritas),基本上不谈语言审美。近代西方美学仍然主要关注美的性质和形式因素,受阿奎那的影响很深。18世纪英国经院派(Scholastics)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外物的形式符合人的主观心理结构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康德(Kant,1724-1804)在经院派哲学一美学影响下,将“心理结构论”与德国理性派(rationalists)的“主观天赋论”相结合,推出主观主义“心意状态说”。19世纪中期以后的西方现代美学承袭了康德的思想,大都从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视角来探讨美的本质,集中于美的属性问题,思辨色彩很浓,基本是“形而上”,语言则是“形而下”的交流工具。从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总趋势是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朝专门化、多元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由“自上而下”的思辨演绎转向“自下而上”的经验实证,虽然仍热衷美的定义和本质属性的探讨,但美学课题已逐渐扩及审美主体与客观的关系这个更为广阔的领域,方法论上也从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转向科学的实验验证。科学经验主义(Scientific Empiricism)与传统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交相观照、相辅相成,是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流。 ……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字海探源
¥25¥78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3¥15 -
文言津逮
¥10.2¥28 -
那时的大学
¥12¥28 -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6¥58 -
2020年《咬文嚼字》合订本
¥2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