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灞渭文史宝典

灞渭文史宝典

作者:吕卓民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7.7(2.9折) 定价  ¥2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灞渭文史宝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125281
  • 条形码:9787554125281 ; 978-7-5541-252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灞渭文史宝典 内容简介

  《灞渭文史宝典》以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整理目标,以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为地理位置中心,范围包括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城市三环和西安绕城高速。时间追溯到先秦时期,延续到当代,重点讲述隋唐长安漕运历史及该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史。

灞渭文史宝典 目录

**编·概述
**章·地理区位
**节 气候
第二节 地质地貌
第二章·水文特征
**节 天然河流
第二节 汉唐漕渠
第三节 汉唐长安的桥津陂池
第三章·交通与交流
**节 交通概况
第二节 邮驿机构
第三节 内外贸易交流
第四章·人文概况
**节 军事
第二节 文化概况

第二编·先秦至宋元的长安漕运航道
**章·先秦两汉长安漕运航道
**节 先秦长安漕运航道
第二节 汉初时期的漕运
第三节 武帝时期关中漕渠的开凿
第二章·隋唐长安漕运航道
**节 隋文帝迁都
第二节 隋朝兴修运河发展漕运
第三节 中晚唐至宋元的渭河漕运
第四节 长安漕运航道与其他城市、国家的关系

第三编·政治和文化
**章·政治变革与漕运
**节 军事外患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漕运建设
第三节 漕运制度
**章·灞渭沿线城镇兴衰
**节 城镇兴衰
第二节 港口发展
第三节 历史遗存
第四节 桥梁建筑
第三章·文化艺术
**节 文学
第二节 关学
第三节 秦腔艺术
第四节 书画艺术
第四章·商帮文化
**节 先秦萌芽
第二节 汉唐鼎盛
第三节 明清崛起
第四节 陕商精神
第五章·民俗文化
**节 民俗发展
第二节 祓禊文化
第三节 灞柳文化
第四节 庙会文化
第六章·科技文化
**节 造船与铸模
第二节 灞渭沿线的航运与漕渠

第四编·图像
**章·地图
第二章·遗址遗存

第五编·诗文曲
**章·诗词赋
**节 两汉至魏晋时期
第二节 隋唐时期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
第二章·小说
**节 志怪和唐传奇
第二节 话本
第三节 小说
第三章·戏曲
**节 剧目
第二节 剧本

第六编·史料典籍
**章·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章·隋唐五代时期
第三章·宋元明清时期

第七编·名人
**章·政治名人
第二章·军事名人
第三章·义化名人

第八编·学术研究
**章·关中漕渠桥池
第二章·两安古都学
第三章·商贸与文化

第九编·大事记
展开全部

灞渭文史宝典 节选

  《灞渭文史宝典》: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航运的萌芽。周人*初活动的地方在泾、渭二水之间,他们的迁徙是由泾水附近迁到渭水附近,沿着渭水向东迁徙,再向东进行征服。他们之所以如此迁徙,就是因为泾、渭二水愈往东愈有船运之利。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开辟渭河水运的航道,秦晋两国分据黄河的东、西。晋国都于绛(今山西翼城),靠近汾水;秦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距渭水中游不远。由渭水入黄河,再溯黄河入汾水,正是一条较好的水上交通路线。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由咸阳渡渭水经长安聚、轵道、芷阳(今灞河东)、骊邑(今临潼北)、戏(今临潼东北)、郑县(今华州区)至函谷关的大道上即有驿、亭等设置。  据《左传》记载,周襄王二年(前650),里克两弑晋君后,晋国国内混乱。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逃亡于梁地的公子夷吾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作为交换条件,晋惠公在即位前曾答应秦国,如帮助他回国即位,就会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池赠送给秦国作为报答。然而,晋惠公一登上王位就立即反悔了。  惠公四年(前647),一场规模更大的饥荒在晋国爆发,此时的晋国却是府库空虚,路有饿殍却根本没有办法救济。眼看着国内的局势不断恶化,晋国只得向离其*近且有姻亲关系的秦国购买粮食。  因为之前在割地问题上有负于秦国,晋惠公担心秦国不救助,晋国的大夫郤芮劝说道:“我们大可对秦国说大王您并不是有意要违背先前的承诺,只不过是将河西五城暂缓交割;如秦国仍不肯卖粮给我们。那才是对不起我们,这样一来,即便我们先前有负于秦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晋惠公赞同了郤芮的看法,派大夫庆郑出使秦国商谈购粮事宜。  就是否卖粮给晋国一事,秦国方面的态度并不统一。在朝议过程中,蹇叔、百里奚都坚持卖粮给晋国,并认为天灾是无法避免的,而帮助邻国也是符合情理的;但秦穆公却不肯应允。公孙枝说:“我们对晋国施恩,本来就没想过要回报,不回报我们也没损失什么;他们知恩不报,过在他们。但现在情况紧急,我们还是应该卖粮给他们。”而丕豹却认为:“晋君无道,这是天赐良机,我们正好借机灭晋,机不可失。”大夫由余接着说:“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秦国不可乘人之危,我们应当卖粮给晋。”在听取众位大臣的意见后,穆公考虑再三,说:“有负于我的是夷吾,不是晋国的百姓,但现在受到饥荒威胁的却是晋国百姓,我不忍心因为晋国国君有负于我而让他的百姓承受灾荒。”于是,秦国正式决定给晋国借粮。  按照计划,大批方船运载了上万斛的粮食,从秦国的首都雍城出发,沿着渭水顺流而下,自西向东经500里水路,随后又换成车辆运输,横渡黄河之后再改由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送达晋国的首都绛城。从地图上来看,这条运输线路沿着?胃河、汾河的河道从秦都直达晋都,几乎横穿了八百里秦川。按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述:沿途车水马龙,运输队伍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

灞渭文史宝典 作者简介

吕卓民,1953年生,陕西长安人。现为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西北区域历史地理、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西北历史农业地理、西北城镇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西安城市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演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