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276568
- 条形码:9787122276568 ; 978-7-122-2765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一书编写而成,简述理论,注重实践,既有理论渊源的概述,也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阐释,更强调判定标准与临床应用,旨在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读者,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种健康状态评价方法,用以指导预防保健和医疗实践并从中受益。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内容简介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以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一书为基础,力求简述理论、注重实践。上篇为中医体质学总论,介绍概论、理论渊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下篇为中医九种体质各论,更强调判定标准与临床应用,介绍了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九种体质标准化的研究与建立、中医体质学临床应用;书后附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旨在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读者,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种健康状态评价方法,用以指导预防保健和医疗实践,并从中受益。《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适宜读者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也可兼及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可作为学习和实践中医体质理论和判定方法的常备工具书。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目录
上篇 中医体质学总论
**章 概论 / 002
**节 中医体质研究的意义 / 002
一、创新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 002
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体系 / 003
三、丰富中医预防医学理论 / 004
四、促进中医学与多学科的交融 / 005
五、实现中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对话 / 005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架构 / 006
一、基本概念 / 006
二、基本规律 / 007
三、基本原理 / 007
第二章 理论渊源 / 008
一、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医体质理论形成的源头 / 008
二、东汉时期——中医体质思想临床应用的开端 / 008
三、三国至两宋时期——中医体质思想的进一步积累 / 009
四、金元时期——中医体质思想的不断丰富 / 010
五、明清时期——中医体质思想的临床应用 / 011
第三章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 / 014
**节 中医体质概述 / 014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及其定义原则 / 014
二、兼夹体质的概念 / 015
第二节 体质辨识 / 016
一、体质辨识的概念 / 016
二、体质辨识的原则 / 016
三、体质辨识的内容 / 018
第三节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 019
一、“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概念 / 019
二、以“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带动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 / 020
三、辨体论治的意义 / 021
第四节 体质三级预防体系 / 027
一、一级预防 / 027
二、二级预防 / 031
三、三级预防 / 031
第五节 概念延伸 / 032
一、中医体质与模块思想 / 032
二、中医体质与转化医学 / 034
三、中医体质与4P医学 / 035
四、中医体质与健康医学 / 037
第四章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 039
**节 四个基本原理 / 039
一、生命过程论 / 039
二、形神构成论 / 041
三、环境制约论 / 042
四、禀赋遗传论 / 043
第二节 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 044
一、体质可分论 / 044
二、体病(证)相关论 / 045
三、体质可调论 / 047
第五章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规律 / 048
**节 体质形成 / 048
一、先天因素 / 048
二、后天因素 / 054
第二节 体质生理 / 069
一、体质与形态结构 / 070
二、体质与年龄 / 070
三、体质与性别 / 077
四、体质与心理 / 078
五、体质与适应能力 / 081
六、体质的生理特点 / 084
第三节 体质与证候的关系 / 087
一、体质与证候的区别 / 087
二、体质与证候的关系 / 091
第四节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093
一、体质与发病 / 093
二、体质与病证的演变 / 100
第五节 体质与治疗 / 104
一、体质与治则 / 105
二、因人施治依据 / 107
三、辨体用方 / 110
四、调体宜忌 / 116
五、体质与治疗反应 / 118下篇 中医九种体质各论——判定标准与临床应用
第六章 九种基本体质类型 / 122
**节 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命名依据 / 122
第二节 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述的方法 / 122
第三节 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内涵 / 123
一、平和质(A型)内涵 / 123
二、气虚质(B型)内涵 / 123
三、阳虚质(C型)内涵 / 124
四、阴虚质(D型)内涵 / 125
五、痰湿质(E型)内涵 / 126
六、湿热质(F型)内涵 / 127
七、血瘀质(G型)内涵 / 128
八、气郁质(H型)内涵 / 129
九、特禀质(I型)内涵 / 130
第七章 九种体质标准化的研究与建立 / 131
**节 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 / 131
一、中医体质量表编制的原则 / 131
二、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过程 / 132
三、中医体质量表的性能评价 / 133
四、中医体质量表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开发 / 134
第二节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建立 / 134
一、判定标准的建立 / 134
二、判定标准的使用方法 / 135
第三节 体质辨识技术研究 / 135
一、兼夹体质判定的雷达图 / 136
二、三维中医体质模型 / 137
三、中医体质判定计算机自修正系统 / 137
第八章 临床应用 / 138
**节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临床应用 / 138
第二节 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 139
第三节 不同病种与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结果 / 141
一、呼吸系统疾病 / 142
二、心脑血管疾病 / 142
三、神经系统疾病 / 142
四、消化系统疾病 / 143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143
六、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 143
七、免疫系统疾病 / 144
八、皮肤病 / 144
九、其他疾病 / 144
第四节 九种体质辨体用方 / 145
一、平和体质辨体用方 / 145
二、气虚体质辨体用方 / 146
三、阳虚体质辨体用方 / 147
四、阴虚体质辨体用方 / 148
五、痰湿体质辨体用方 / 148
六、湿热体质辨体用方 / 150
七、血瘀体质辨体用方 / 150
八、气郁体质辨体用方 / 151
九、特禀体质辨体用方 / 152
第五节 体质与亚健康 / 153
一、体质与亚健康概述 / 153
二、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的相关性 / 154
三、根据体质调整亚健康状态 / 155附录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 158
一、总体要求 / 158
二、重点任务 / 159
三、完善政策 / 165
四、保障措施 / 166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 169
一、基本形势 / 16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170
三、重点任务 / 172
四、保障措施 / 178
五、组织实施 / 179
中医九种体质发展历程 / 180
中医体质学科研课题一览表 / 182
中医体质学科技奖励一览表 / 18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 184
展开全部
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作者简介
李国坤,19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学专业,医学学士学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从事本草文献研究和中医药科普工作二十余年。主编、参编著作8部。现任《家庭中医药》杂志社社长、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