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进展
1.1.1 多尺度湿地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2 湿地水文模拟及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1.1.3 湿地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1.1.4 湿地土壤碳、氮组分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1.1.5 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1.1.6 纳帕海高寒湿地研究进展
1.2 纳帕海典型高寒湿地概况
1.2.1 自然概况
1.2.2 历史背景与社会经济概况
参考文献
2 纳帕海多时空尺度景观格局、过程、效应及驱动
2.1 湿地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2.1.1 湿地景观格局的特殊性及遥感数据的选择
2.1.2 景观指数的选取及计算
2.2 年际时间尺度下纳帕海流域和湿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
2.2.1 基于DEM的纳帕海流域提取
2.2.2 纳帕海流域近13年来气候变化
2.2.3 基于枯水期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时相选择
2.2.4 纳帕海流域景观分类
2.2.5 纳帕海流域景观变化
2.2.6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变化
2.2.7 纳帕海流域及湿地区景观变化的驱动分析
2.3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格局季节性动态及其驱动
2.3.1 研究纳帕海高原湖沼湿地景观格局季节性动态的意义
2.3.2 数据源选取与湿地区景观分类
2.3.3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季节变化
2.3.4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类型转化
2.3.5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类型的空间变化
2.3.6 纳帕海湿地区破坏地景观的增加
2.3.7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季节变化的气候背景
2.3.8 纳帕海湿地区景观季节变化的人为活动背景
2.4 不同退化类型的景观斑块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初步分析
2.4.1 不同类型斑块代表性植物群落的对比
2.4.2 短期恢复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典型群落构成
2.4.3 长期恢复垄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典型群落构成
2.4.4 狼毒群落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典型群落构成
2.4.5 关于破坏后植物群落自我修复过程的初步探讨
2.5 小结
参考文献
3 纳帕海湿地遥感水文模拟及水文生态效应
3.1 湿地遥感水文分析方法
3.1.1 湿地遥感水文模拟研究思路
3.1.2 基于遥感的湿地明水面数据库构建
3.1.3 构建湿地水文模型
3.1.4 纳帕海湿地水文生态效应研究思路
3.2 基于降水数据模拟1987~2012年纳帕海明水面积(OWA)波动
3.2.1 建立纳帕海湿地明水面景观数据库
3.2.2 筛选模拟数据
3.2.3 建立OWA-OAP模型
3.2.4 基于2012年实测纳帕海主湖区水位的模型验证
3.2.5 纳帕海OWA多时间尺度波动分析
3.3 基于湿地明水面景观估算地表储水量并模拟湿地WS-OWA波动关系
3.3.1 理论依据与模型构建
3.3.2 高精度微地貌DEM(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3.3.3 构建WS-OWA模型
3.3.4 纳帕海湿地WS多时间尺度波动分析
3.4 纳帕海湿地区水文生态效应与影响
3.4.1 纳帕海湿地越冬水禽明水面栖息地界定
3.4.2 纳帕海湿地植被对水文的响应机制
3.4.3 关于湿地边界界定的探索
3.5 小结
参考文献
4 纳帕海湿地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差异
4.1 纳帕海湿地土壤类型划分及采样预处理方法
4.1.1 纳帕海湿地土壤类型划分及样品采集
4.1.2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要求
4.1.3 土壤样品的实验室测定
4.1.4 土壤碳氮要素分异特征的分析
4.2 不同类型土壤碳素分异特征
4.2.1 SOC分异特征
4.2.2 LOC分异特征
4.2.3 DOC分异特征
4.2.4 纳帕海湿地区的有机碳素分异与土壤退化程度
4.2.5 纳帕海湿地区活性碳素分异的指示意义
4.3 不同类型土壤氮素分异特征
4.3.1 TN分异特征
4.3.2 RAN分异特征
4.3.3 DON分异特征
4.3.4 IN分异特征
4.3.5 土壤氮素含量分异与湿地退化的关联
4.3.6 速效氮组分分异的指示意义
4.3.7 可溶性有机氮识别/测定的重要意义
4.3.8 土壤DON的养分供应和重要指示意义
4.4 纳帕海湿地区土壤碳氮要素耦合关系
4.4.1 C/N值分异特征
4.4.2 LOC/RAN分异特征
4.4.3 DOC/DON分异特征
4.4.4 植被特征对纳帕海湿地区4类土壤碳、氮要素含量分异的影响
4.4.5 土壤pH与纳帕海湿地区4类土壤碳、氮要素含量分异的关系
4.4.6 土壤C/N值
4.4.7 土壤DOC与DON耦合关系
4.4.8 土壤碳、氮要素影响因素
4.5 小结
参考文献
5 纳帕海湿地表土碳、氮组分地统计分析
5.1 湿地土壤养分地统计分析方法
5.1.1 土壤样品网格采样
5.1.2 土壤样品实验室测定
5.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4 正态分布和离群值检验
5.1.5 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5.2 纳帕海湿地区表土碳氮组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碳素组分
5.2.2 氮素组分
5.2.3 碳氮比
5.2.4 溶解有机质碳氮比
5.3 各向同性下纳帕海湿地区表土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5.3.1 碳素组分
5.3.2 氮素组分
5.3.3 C/N值和DOC/DON
5.4 各向异性下纳帕海湿地区表土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5.4.1 碳素组分
5.4.2 氮素组分
5.4.3 C/N值和DOC/DON
5.5 纳帕海湿地区表土碳氮组分的空间分异特征
5.5.1 碳素组分
5.5.2 氮素组分
5.5.3 C/N值和DOC/DON
5.6 关于纳帕海湿地区表土碳氮组分空间分异的讨论
5.6.1 碳素组分
5.6.2 氮素组分
5.6.3 C/N值、溶解有机质碳氮比
5.7 小结
参考文献
6 纳帕海湿地区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6.1 研究方法
6.1.1 湿地区植物群落调查和景观制图
6.1.2 湿地区高强度干扰样方提取
6.1.3 湿地区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6.1.4 样方土壤水分含量提取
6.2 湿地区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6.2.1 湿地区植物物种组成
6.2.2 湿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划分
6.2.3 湿地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
6.2.4 湿地区植被退化特征
6.3 湿地区植物群落分类、演替与主要驱动因子及生态效应
6.3.1 湿地区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
6.3.2 湿地区植物群落演替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6.3.3 湿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生态效应
6.4 湿地区干扰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6.4.1 高强度干扰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
6.4.2 高强度干扰植物群落样方DCA排序
6.4.3 高强度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6.4.4 高强度干扰对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影响
6.5 小结
参考文献
7 纳帕海退化区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关系
7.1 湿地土壤种子库调查实验方法
7.1.1 样地布设与植物群落特征
7.1.2 土壤种子库取样和地上植被调查方法
7.1.3 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方法
7.1.4 数据分析方法
7.2 群落土壤种子库数量特征
7.2.1 不同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特征
7.2.2 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库密度垂向分异
7.2.3 两次采样土壤种子库密度比较
7.2.4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土壤种子库密度特征
7.2.5 退化群落和对照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
7.3 群落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特征
7.3.1 种子库科、属、种组成
7.3.2 种子库物种组成
7.3.3 种子库优势物种
7.3.4 种子库α物种多样性
7.3.5 种子库物种组成β多样性
7.4 群落地面植被基本特征
7.4.1 地面植被科、属、种组成
7.4.2 地面植被物种组成
7.4.3 地面植被α物种多样性
7.4.4 地面植被组成β多样性
7.5 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关系
7.5.1 科、属、种的对应关系
7.5.2 物种组成对应关系
7.5.3 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相似性
7.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纳帕海湿地区调查植物物种名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