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作者:李勇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565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14.4(7.9折) 定价  ¥3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40416
  • 条形码:9787030540416 ; 978-7-03-05404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本书特色

本专著展示了我国在造山带与前陆盆地、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的优势与特色,汶川地震前有预测、震后有研究和科学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机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成都盆地的地震安全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范例。因此,该专著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也对四川省今后的地震安全稳定、灾后重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内容简介

本专著展示了我国在造山带与前陆盆地、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的优势与特色,汶川地震前有预测、震后有研究和科学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机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成都盆地的地震安全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范例。因此,该专著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也对四川省今后的地震安全稳定、灾后重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目录

第1章 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地貌特征 1.1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活动造山带的研究历史 1.2 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地貌单元 1.3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地貌的几何形态分析 1.3.1 地形形态分析 1.3.2 地形起伏度分析 1.3.3 剖面分析 1.4 青藏高原东缘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1.4.1 青藏高原东缘的水平运动(GPS)场 1.4.2 青藏高原东缘的垂直形变场 1.4.3 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动力学机制 第2章 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格架与盆—山—原结构 2.1 川藏块体(松潘—甘孜造山带) 2.2 茂汶韧性剪切带 2.2.1 茂汶剪切带的空间展布 2.2.2 茂汶剪切带的新活动性 2.2.3 茂汶剪切带的历史地震 2.2.4 茂汶剪切带与龙门山造山带的关系 2.2.5 茂汶剪切带的形成机制与形成时间 2.3 龙门山造山带 2.3.1 龙门山的地表构造特征 2.3.2 龙门山的深部构造特征 2.3.3 龙门山的构造演化过程 2.3.4 龙门山的构造单元划分 2.3.5 龙门山的逆冲作用与走滑作用 2.3.6 “新生代龙门山”与“中生代龙门山” 2.4 龙门山前陆盆地 2.4.1 前陆盆地的轮廓 2.4.2 前陆盆地的沉积基底 2.4.3 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 2.4.4 前陆盆地的结构 2.4.5 前陆盆地的构造分带 2.5 龙门山的扩展性与构造单元形成次序的标定 2.6 青藏高原东缘的盆一山一原结构模式 第3章 龙门山造山带的活动构造与历史地震 3.1 龙门山造山带的活动构造 3.1.1 研究方法和技术 3.1.2 北川断层的活动构造 3.1.3 彭灌断层的活动构造 3.1.4 龙门山山前的变形特征 3.1.5 龙门山的地震危险性 3.2 龙门山造山带的历史地震 3.2.1 历史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3.2.2 历史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3 历史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3.2.4 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3.3 龙门山强震复发周期的讨论与估算 3.3.1 龙门山强震复发周期的讨论 3.2.2 龙门山强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第4章 成都盆地的活动构造与历史地震 4.1 成都盆地的构造格架 4.2 成都盆地的历史地震 4.3 成都盆地的活动构造 4.3.1 关口断裂和彭灌断裂 4.3.2 大邑断裂 4.3.3 蒲江新津断裂与熊坡背斜 4.3.4 龙泉山断裂与龙泉山隆起 4.3.5 苏码头断裂 4.3.6 新场—甘溪断裂 第5章 汶川地震 5.1 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及余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5.1.1 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与震源机制解 5.1.2 汶川地震余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5.2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5.2.1 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 5.2.2 彭灌断裂的地表破裂 5.2.3 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 5.2.4 擂鼓断裂的地表破裂 5.3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类型和组合样式 5.3.1 平行逆冲断层型组合样式 5.3.2 捩断层型组合样式 5.3.3 阶梯状逆冲断层型组合样式 5.3.4 由捩断层连接的雁列状逆冲断层型组合样式 5.3.5 分叉断裂型组合样式 …… 第6章 芦山地震 第7章 遂宁地震 第8章 龙门山的地形雨与短周期剥蚀作用 第9章 岷江上游的水系样式与活动构造 第10章 湔江流域的水系样式与活动构造 第11章 龙门山的河流纵剖面与构造隆升作用 第12章 汶川地震的水系响应 第13章 汶川地震滑坡沉积物的传输过程 第14章 汶川地震与龙门山地貌生长 第15章 四川盆地的长周期剥蚀作用与始新世古长江的贯通 第16章 龙门山隆升机制与沉积响应 第17章 青藏高原东缘均衡重力异常与盆—山—原系统 第18章 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负载量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作用的模拟 第19章 九寨沟地震 第20章 2017年茂县震后滑坡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龙门山构造地貌与表面过程 作者简介

李勇,男,1963年12月出生,成都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能源学院院长。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系,1987年和1994年分别获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和沉积学博士学位。先后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和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进修和学术访问。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聘为二级教授。李勇教授先后在青藏高原、龙门山和渤海湾盆地开展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科技项目、横向部门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完成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报告27部(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发表论文共150余篇。特别是李勇教授在龙门山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机制、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等方面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具有学术特色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在Nature Geoscience、Basin Research、Tectonic、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Tect onophysics、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国际和国内地学刊物上发表了龙门山地质科学研究论文115篇(第一作者48篇,SCI论文29篇,EI论文2篇,国际、国内会议报告和论文28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达1921次,其中2篇为高被引的TOP论文,被引频次在:ESI排名中进入1%行列。李勇教授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侯德封青年地质学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15项。李勇教授曾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