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23cm 页数: 280页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7.2(8.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078456
  • 条形码:9787562078456 ; 978-7-5620-784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本书特色

对自主性和主体性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包括组织)孜孜以求的目标。行动总是在特定结构下行动的,主体在行动过程中会对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着组织间环境的变化,封闭的组织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组织需要与外部环境互动,组织在互动过程中如何保持自主性与开放性?制度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制度在实现过程中又为什么会出现异化?这些问题都是本文在研究时重点和主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J市基层法院法官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分析后发现,诉讼增长带来的案多人少问题、有关法院经费的财政制度改革、*法院构建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以及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考评方式带来的示范性,都是影响法院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的外部因素。但这不意味着说,法院纯粹就是结构下被动的行动者,法院实际也有着自身的目的:引导和监督法官,在法官间形成一种客观公平的比较方式,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通过政府看得懂的数字来表现自身,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法官作为结构下的行动者,受制于法院建立起的各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对法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满足调解考核要求,降低当事人预期、分拆案件、协调起诉、调后立案以及内部沟通等都成为法官经常使用的策略;为了满足结案数、均衡结案率以及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的考核,尽量少立案、体外循环、案件协调、控制审判节奏以及对统计数字进行技术处理等都成为法官的重要行动策略;为了满足普通案件中人民陪审使用率100%的要求,选择可靠的人、使用放心的人、急匆匆的开庭通知和判后补签名,都成为法官常用的行动手段。 法官采用的各种满足和应付考核要求的行动策略,很显然并不是绩效考评制度所欲实现的结果。虽然从法院统计的数字来看,案件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该制度欲实现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实现,表面上是由于法官的策略行动而导致了制度悖论。通过仔细地分析后发现,法官策略行动实际是在法院“默许”的情境中展开的,法院表达与实践的不一致反映出制度悖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法官的行动策略所致,而是因为法院与外部互动时的自主性缺失,导致法院在与外部的互动时使得自身被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整合,成为它们分工的一部分。对自主性和主体性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包括组织)孜孜以求的目标。行动总是在特定结构下行动的,主体在行动过程中会对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着组织间环境的变化,封闭的组织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组织需要与外部环境互动,组织在互动过程中如何保持自主性与开放性?制度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制度在实现过程中又为什么会出现异化?这些问题都是本文在研究时重点和主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J市基层法院法官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分析后发现,诉讼增长带来的案多人少问题、有关法院经费的财政制度改革、*法院构建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以及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考评方式带来的示范性,都是影响法院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的外部因素。但这不意味着说,法院纯粹就是结构下被动的行动者,法院实际也有着自身的目的:引导和监督法官,在法官间形成一种客观公平的比较方式,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通过政府看得懂的数字来表现自身,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法官作为结构下的行动者,受制于法院建立起的各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对法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满足调解考核要求,降低当事人预期、分拆案件、协调起诉、调后立案以及内部沟通等都成为法官经常使用的策略;为了满足结案数、均衡结案率以及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的考核,尽量少立案、体外循环、案件协调、控制审判节奏以及对统计数字进行技术处理等都成为法官的重要行动策略;为了满足普通案件中人民陪审使用率100%的要求,选择可靠的人、使用放心的人、急匆匆的开庭通知和判后补签名,都成为法官常用的行动手段。 法官采用的各种满足和应付考核要求的行动策略,很显然并不是绩效考评制度所欲实现的结果。虽然从法院统计的数字来看,案件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该制度欲实现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实现,表面上是由于法官的策略行动而导致了制度悖论。通过仔细地分析后发现,法官策略行动实际是在法院“默许”的情境中展开的,法院表达与实践的不一致反映出制度悖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法官的行动策略所致,而是因为法院与外部互动时的自主性缺失,导致法院在与外部的互动时使得自身被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整合,成为它们分工的一部分。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编, 主要内容包括: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新道统论为现代中国法学奠基、法治、法学与中国的现代性秩序建构、新道统论法哲学与现代中国法的兴起等。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目录

代序: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吕勇 **编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魏敦友 新道统论为现代中国法学奠基魏敦友 法治、法学与中国的现代性秩序建构魏敦友 新道统论法哲学与现代中国法学的兴起魏敦友 历史转进、人性生成与知识类型魏敦友 法学大时代的建构与法学方法论的转向魏敦友 开启中国思想史上的法学知识轴心时代魏敦友 当代中国法治的逻辑与知识分子的使命魏敦友 第二编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道统理论的可能性张建 新道统法哲学立论基础应该为何?张建 反思新道统法哲学的话语逻辑张建 从理学到法学的现代历程张建 维稳模式的反思与新道统论法哲学的发展张建 法学知识能否承担新道统建构的重任谢晖 新道统、新道学与人间秩序的终极关怀吴励生 文化认同与道统重建孙国东 新道统论评思录八则朱祖飞 从答案-问题回溯主义的方法论观魏敦友教授的新道统论童聪 第三编 百年法政学人:沉郁顿挫魏敦友谢志浩 惜乎未能从游?宋宁刚 为学当法魏师段超 跋
展开全部

重构道统的可能性: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作者简介

张建,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先后在《二十一世纪(香港)》《伦理学研究》《东方法学》及《北方法学》等发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摘编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