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版权信息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本书特色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与重构,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程。本书重点通过对城乡结合部产业布局与空间演替,就业空间分布与分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特征及居住、就业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耦合关系等方面的探讨,从宏观角度揭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特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反映居民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特征及空间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机理,提出未来优化调控战略与对策。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内容简介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与重构,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程。刘玉著的《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重点通过对城乡结合部产业布局与空间演替、就业空间分布与分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特征及居住、就业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耦合关系等方面的探讨,从宏观角度揭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特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反映居民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特征及空间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机理,提出未来优化调控战略与对策。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何谓城乡结合部1.2 为什么要研究城乡结合部1.2.1 区域经济空间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域单元1.2.2 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1.2.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受多元要素影响变化剧烈而倍显研究价值1.3 如何研究城乡结合部1.3.1 已有研究综述1.3.2 已有研究评析与本研究视角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发展与功能演变2.1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2.1.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2.1.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2.2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2.2.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2.2.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2.3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2.3.1 农业、生态与边界约束功能逐渐丧失2.3.2 独特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运行体系日益形成2.3.3 结构、效率与各种利益关系趋于恶化2.4 本章小结第3章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分布与发展概况3.1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与演进3.1.1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化历程3.1.2 现阶段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界定3.2 北京城乡结合部发展现状3.3 北京城乡结合部改造与建设3.3.1 城中村改造3.3.2 城乡结合部建设规划3.4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地位与作用3.4.1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3.4.2 建设国际城市的关键区域之一3.4.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3.5 本章小结第4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宏观视角分析4.1 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与分布特征4.1.1 人口构成特征4.1.2 人口分布特征4.2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布局及空间演替4.2.1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4.2.2 城乡结合部产业与经济分布特征4.2.3 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演化特征4.3 城乡结合部就业结构与空间分布4.3.1 就业行业分布特征4.3.2 就业空间分布特征4.3.3 就业人员素质特征4.4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4.4.1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特征4.4.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4.5 城乡结合部人口一产业一土地空间耦合关系4.5.1 新城新区开发背景下的人口-产业一土地空间耦合关系4.5.2 城中村人口一产业一土地的空间耦合关系4.6 本章小结第5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微观视角分析5.1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5.1.1 案例区域与样本数据5.1.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5.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的空间效应5.2.1 低端生产与消费促进特定经济要素空间集聚5.2.2 以居住地为中心的多功能重叠空间团块割裂区域空间体系。 5.2.3 自服务体系制约区域空间等级5.2.4 生存需求影响区域空间拓展形态5.3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活动空间重构5.3.1 城乡结合部居住空间重构5.3.2 城乡结合部就业空间重构5.3.3 城乡结合部居民日常活动与消费空间重构5.4 本章小结第6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与演化机理6.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的宏观背景6.1.1 经济地理区位奠定了其动态性和复杂性6.1.2 传统城镇化模式加剧了其发展困境6.1.3 低价值判断与机会主义固化了其发展劣势6.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6.2.1 经济因素6.2.2 制度因素6.2.3 规划因素6.2.4 历史因素6.2.5 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6.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演化趋势6.3.1 从被动、盲目发展到主动、改造提升6.3.2 从土地开发到功能带动、产业支撑6.3.3 从边缘、割据到新区、融合6.4 本章小结第7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7.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7.1.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特征7.1.2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形成机制7.1.3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演化趋势7.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7.2.1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特征7.2.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形成机制7.2.3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演化趋势7.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7.3.1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特征7.3.2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形成机制7.3.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演化趋势7.4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绿色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关系7.4.1 社会空间特征形成的经济背景7.4.2 绿色空间建设与保护中的经济问题7.4.3 文化空间与经济空间的融合与协调7.5 本章小结第8章 国外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经验借鉴8.1 城乡结合部区域特征与形成动力8.1.1 动态、混杂、松散式结构特征显著而普遍8.1.2 郊区化和城市功能外溢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形成与发展8.1.3 市场分配机制与所有者行为机制影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8.2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地域结构8.2.1 在城乡及区域发展中承担重要功能8.2.2 具有经济、生态、社区、美学与历史等多重功能8.2.3 空间结构变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8.3 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理念与政策措施8.3.1 规划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提升8.3.2 从土地利用规划转向更综合的空间规划8.3.3 注重景观管理研究与实践8.3.4 多功能农业规划与政策促进城乡结合部优化发展8.3.5 重视城乡结合部各群体利益8.3.6 政策实施到位,法律保障有力8.4 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8.4.1 空间范围与变动态势比较8.4.2 发展特征比较8.4.3 形成与发展机制比较8.4.4 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对比8.5 本章小结第9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与调控9.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优化目标9.1.1 环境优美、生态等功能多元化9.1.2 居民安居乐业9.1.3 经济活动正规有序9.1.4 区域文化特色显著9.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策略9.2.1 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与管理9.2.2 保护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益9.2.3 积极探索合理的空间开发与改造模式9.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调控政策建议9.3.1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并明确法律约束9.3.2 制定农业保护与创新发展措施9.3.3 整合优化经济资源9.3.4 开辟多元化公众参与渠道9.4 本章小结第10章 结语附录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以北京为例 作者简介

刘玉,女,江苏丰县人,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与城市边缘区经济等。近年在《地理研究》《城市规划》《中国软科学》《自然资源学报》《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