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25cm 页数: 2册(11,1133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52.1(7.8折) 定价  ¥19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9126815
  • 条形码:9787309126815 ; 978-7-309-1268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本书特色

五代十国卷
李晓杰 著  
本卷依据相关传世与金石考古资料,全面而系统地逐年复原了五代十国时期(907—959)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政权与在此期间南北方所出现过的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北汉等十个地域政权的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同时,兼论其时曾存在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范围的变迁。其中对存在于这一时期诸多纷繁复杂、悬而未决的政区地理相关问题,作了迄今为止*为详尽、完整的揭示与廓清。
全卷除绪论与附录外,分为概述编与考证编两大部分。五代十国卷 李晓杰 著   本卷依据相关传世与金石考古资料,全面而系统地逐年复原了五代十国时期(907—959)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政权与在此期间南北方所出现过的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北汉等十个地域政权的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同时,兼论其时曾存在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范围的变迁。其中对存在于这一时期诸多纷繁复杂、悬而未决的政区地理相关问题,作了迄今为止*为详尽、完整的揭示与廓清。 全卷除绪论与附录外,分为概述编与考证编两大部分。 概述编系综合考证编的所有结论撰写而成。此编又分为上、下篇,以政权为视角,划分章节进行叙述。上篇析为五章,简述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及后周等五代所设置的行政区划的沿革;下篇分为十章,略叙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及北汉等十国政权所设置的行政区划的沿革。其中主要涉及这些政权所置节度使(留守)及其属州、直属京(直隶)州(军)的各自辖区的逐年变化。另外,曾与五代十国在不同时期并存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演变,亦按地域与出现时间附入此编相应各章节之中加以概述。 考证编系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区地理所作的逐年详尽考述,为全卷的重心所在。此编参照唐开元十五道的分野,按地域划分考证区域,以后梁贞明六年(920)为断,将其时所存在的各割据政权(北方:后梁、晋王、岐王、定难及归义;南方:前蜀、荆南、楚王、吴、吴越、闽王及南汉)所辖的高层政区与统县政区的置废分合及其各自辖境的盈缩作了系统而详赡的考订,共计十章,分置于上、下篇之中。此年之前或之后在南北方区域内出现的各割据政权(势力) [北方: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西汉金山国及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汉;南方:吴王、威武、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及后蜀、南平、楚、南唐、闽、殷、湖南、清源] 所辖的政区建置与领域的变动,则纳入上述相应考证区域的章节之中进行论述。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本卷还编绘了大量的图表(其中图53幅、表45项),试图从时间与地域上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论述的结论。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内容简介

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精装十三卷、十八册) 国家 “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部大型行政区划变迁通史 穷尽史料 精心考证 规模宏大 体系完备 全书简介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目录

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各政权与割据势力兴衰示意图表 绪言 一、本卷研究的学术基础 二、五代十国时期行政区划单位与层级概说 三、本卷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本卷的撰写凡例 五、本卷所附政区图组编绘体例 **编 五代十国时期政区沿革概述 上篇 五代辖境政区沿革概述 **章 后梁[附:岐王、燕王(燕国;含卢龙)、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含西汉金山国)] **节 东都留守(附:崇德军)、宋州宣武军、滑州宣义军、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匡国军)诸节度使 第二节 西都留守、陕州镇国军(保义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 度使 第三节 大安府永平军(佑国军)、同州忠武军(匡国军)、华州感化军、鄜州保大军、延州保塞军(忠义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附:耀州义胜军(崇州静胜军)节度使、邠州静难军节 度使] 第四节 河中府护国军节度使[附:晋州定昌军(建宁军)节度使、潞州匡义军节度使] 第五节 荆南、山南东道(襄州)、邓州宣化军、安州宣威军诸节度使 第六节 魏州天雄军(附:相州昭德军)、邢州保义军、镇州武顺军、定州义武军、沧州义昌军诸节度使 附:岐王 燕王(燕国;含卢龙) 赵王 北平王 定难 归义(含西汉金山国) 第二章 后唐(晋王) **节 汴州宣武军(东都留守)、宋州归德军(宣武军)、滑州义成军(宣义军)(附:郑州)、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青州平卢军、徐州武宁军、许州忠武军(匡国军)诸节度使 第二节 东都(洛京)留守、陕州保义军(镇国军)节度使、孟州河阳节度使 第三节 西京留守(大安府永平军)、耀州顺义军(崇州静胜军)(附:耀州)、同州匡国军(忠武军)、华州镇国军(感化军)、邠州静难军、鄜州保大军、延州彰武军(忠义军)、灵州朔方诸节度使 第四节 山南东道(襄州)、邓州威胜军(宣化军)、安州安远军(宣威军)诸节度使 第五节 北京(西京、北都)留守(太原府河东)、潞州安义军(昭义军)、河中府护国军、晋州建雄军、云州大同军、应州彰国军、朔州振武军诸节度使[附:丰州天德军都团练防御使(节度使)] 第六节 兴唐府(魏州)天雄军[东京(邺都)留守]、邢州安国军、镇州成德军(北都留守)、定州义武军、沧州横海军、幽州卢 …… 第二编 五代十国辖境政区考证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