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作者:李建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8(7.2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671653
  • 条形码:9787504671653 ; 978-7-5046-716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内容简介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共分为2篇5章,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医生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第1篇为总论,系统的阐述了医生培养计划的产生、发展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第二篇为医生培养思路,包括医生培养体系的构建、医生培养的内容,以及引入先进的培养理念。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目录

**篇 绪论
**章 卓越医生培养的概述
**节 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产生
第二节 卓越医生培养的发展
第三节 当前卓越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第三节 实施范围
第四节 组织实施
第五节 政策支持

第二篇 卓越医生培养与实践
第三章 卓越医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节 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卓越医生培养的内容
**节 参照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
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第二节 参照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加强本科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第三节 依托标准化社区,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
第四节 依托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
第五节 以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为切人点,培养拔尖医学人才
第五章 引入先进的培养理念
**节 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本科生导师制
第三节 多元化教学方法
第四节 采用0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分站式考核
第五节 推行医学教育标准化

附录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附录二 **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名单(表1)
附录三 临床技能毕业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57项)(表2)
附录四 全国临床技能大赛考纲(100项)(表3)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节选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作为一种外部质量评价机制,医学教育认证是指由指定的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院校或培训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主要目的有:一是评判教育项目是否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二是鼓励医学院校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教育质量发展。对于不断拓展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日趋增加的医学人力资源跨界流动,医学教育认证是保障医疗服务安全及医学专门人才合理利用的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倡导和推动的质量保障模式。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负责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活动的具体落实工作,致力于保证认证及其过程的客观、公正和缜密,使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在规范的轨道内运行,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总体思路定位  1.顺应全球化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一直是国际医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2010年12月,21世纪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纲领性报告,该报告指出现代医学教育正经历第三次改革,改革将从机构和教学两个层面开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实际上涵盖了WHO“五星级医生”标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等提出的医学生培养要求和目标。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内涵应结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和院校实际进行定位修订。  2.切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地方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有着重大变革的要求。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要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有效衔接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调控机制。加快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四个突出问题。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培养全科型医学人才成为医疗战略发展目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全科化将是重要培养方向。  (二)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社会需求为导向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美国医学教育实行以医学院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目前教育部和卫生部正改革和推广的“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适合当今医学教育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反复积累的过程,熟练和规范掌握更多临床技能的目标,可在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去加以实现。作为本科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提出过多、过高要求,并不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所以本科阶段主要是夯实医学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急救和内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以为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畅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沟通技巧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技术至上的诊疗技术培训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一直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学人文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好的专业教育会利用一切学习途径将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潜能发挥至*佳,高等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教师要将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将课程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将重建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作为明日医生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切实提高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质量。卓越医生不仅是医疗技术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更应是人文关怀的践行者。  3.注重岗位核心竞争力培养在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全球卫生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未能跟上步伐很好地应对上述挑战,医学卫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与患者和人群需求不匹配,团队合作不佳,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忽视初级保健作用等弊端日益显现。岗位胜任力是培养未来卓越医生的核心保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应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纯粹技能培养向广阔视野下多元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转变。岗位胜任力不再狭隘地专注于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和能力(“硬能力”)培养,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行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软能力”)。目前国家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改变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严重缺乏的局面,着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切实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现状。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不再设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培养可帮助学生胜任临床多元化岗位需求,亦可帮助读研深造的同学顺利进入更高阶段的精英教育,拓宽明日医生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全球视野,合理定位事业发展方向,并为医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实践 作者简介

  薄海美,女,现就职于华北理工大学,讲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研究及临床心血管病的研究。近几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科研项目1项、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省自然基金1项、主持省科技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9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次,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15篇,出版专著2部。    李建民,男,现就职于华北理工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省管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研究、脑外科学及康复医学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级发明奖1次,拥有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3部。    刘志勇,男,现就职于华北理工大学,副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研究及心胸血管外科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