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
>
DD罗翔作品集 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全2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
>
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
-
>
再审洞穴奇案
-
>
法医追凶:破译犯罪现场的156个冷知识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及其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215654
- 条形码:9787516215654 ; 978-7-5162-156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及其实践 本书特色
采访权是记者采访报道中*为重要的一种权利,没有采访权或采访权得不到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就难以真正实现。本书的基本理路在于阐明采访权与基本权利的关联方式,采访权的权利性质,采访权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如何具体展开,如何对采访权进行规制和保障,等等。
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及其实践 内容简介
采访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有着特殊的复合性质。这种复合性质,体现在采访权一方面基于公众利益,一方面也包含了个别媒体甚至记者的个体利益;同时,这种复合性质还体现在采访权集合了知情权、人身权、财产权等诸多方面的权利内容。李迎春著的《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与实践)》依循权利理论的一般规则,结合采访权的现实状态、规范依据、采访权与公权力之间尤其是司法机关之间的平衡,探析和推动了采访权研究的多个方面,并冀望从采访权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新闻法制。
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及其实践 目录
引论 一、问题的缘起 (一)新闻报道侵权 (二)内容错误、违规转载与抄袭 (三)采访受阻与滥用采访权 二、采访权研究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入和丰富对于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言论自由的研究 (二)有助于对知情权理论的研究和深化 (三)对采访权的研究,是监督权特别是舆论监督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四)有助于加深对于新闻自由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三、采访权研究方法 (一)概念分析方法 (二)法律解释与规范主义方法 (三)案例分析方法 (四)比较法学方法**章 采访权的基本法理解析 一、采访权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一)西方论域:媒体角色与新闻采访权 (二)中国语境:众说纷纭的新闻采访权 (三)采访权解析:基于公共权利的路径 (四)采访权是一种复合型公共权利 (五)采访权的基本特征 二、采访权的权利构成 (一)采访权主体的一般探讨 (二)新闻记者是采访权的重要主体 (三)采访权的客体与对象 (四)采访权的权利内涵:基于请求权的探讨 三、采访权的权利界限及其限制 (一)采访权的权利界限 (二)限制采访权的动因与理由 (三)采访权的内在制约与外在制约第二章 采访权的宪法依据 一、采访权的宪法规范探讨 (一)采访权宪法依据的一般探讨 (二)人权宪章中的采访权依据 (三)各国宪法关于采访权依据的不同表达 (四)我国宪法中的采访权依据 二、表达自由与新闻自由 (一)表达自由的含义与性质 (二)新闻自由的含义简析 (三)表达自由与新闻自由的关联与差异 三、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一)知情权是民主社会极其重要的一项权利 (二)新闻报道是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制度化途径 (三)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前提与先决条件第三章 行政权对采访权的规制 一、行政权力规制采访权的原理与标准 (一)角色变迁:“喉舌”、“挑战者”抑或“互动伙伴” (二)新闻采访权遭遇不合理限制 (三)行政权力限制采访权的基本原则 二、书报检查制度及其当代演变 (一)书报检查制度的缘起 (二)书报检查制度的变迁 (三)当代变体:出版法制中的检查制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法中的采访权 (一)在信息公开的法定范围内,新闻媒体享有充分的采访权 (二)信息公开程序对采访权的抑制 (三)信息公开中的媒体请求权问题第四章 司法过程中的采访权 一、司法公开与媒体采访 (一)司法与传媒的一般关系 (二)冲突本质:两种不同权益的交锋 (三)艰难平衡:平衡司法与媒体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媒体审判”的实质与特征管窥 (一)现实审视:“媒体审判”并非言过其实 (二)“媒体审判”的实质与特征 (三)“媒体审判”的形成机理 三、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理由、性质与方式 (一)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一般探讨 (二)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理由探析 (三)规避与防范: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路径选择 (四)藐视法庭罪:媒体报道的“火线”第五章 采访权行使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一、新闻采访侵权简论 (一)采访活动中的侵权行为:新闻自由与个人权利的冲突 (二)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 (三)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 (四)新闻报道对其他权利的侵犯 二、新闻名誉侵权的构成 (一)名誉与名誉权 (二)新闻名誉侵权的特征 (三)新闻名誉侵权的构成 (四)我国的名誉侵权问题及其司法困境 三、美国新闻诽谤中的“实质恶意”原则 (一)沙利文案催生“实质恶意”原则 (二)小步慢行:“实质恶意”的扩展与流变仍 (三)在批评中前行:老原则焕发新活力 四、我国名誉权诉讼借鉴“实质恶意”原则探析 (一)误读与误用:名誉权诉讼中的“实质恶意” (二)我国名誉权诉讼借鉴“实质恶意”原则的路径探讨第六章 采访权的保护与救济 一、采访权受侵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一)“无冕之王”成“高危职业” (二)侵犯采访权:内容、方式及手段 (三)采访权受侵原因探析 二、采访权救济途径及其完善 (一)新闻采访权主要救济途径 (二)现有救济途径的问题与不足 (三)采访权救济模式的拓展与完善 三、采访权的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 (二)刑事责任 (三)行政责任 (四)惩罚性赔偿的尝试第七章 新闻采访权立法的建构与完善 一、采访权的不同立法模式 (一)混同模式 (二)差别模式 (三)特别保护模式 二、新闻采访权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一)采访权的规范渊源 (二)采访权立法的不足与缺陷 (三)构建采访权制度的原则和思路 三、渐进而行:以新闻记者法推动新闻立法 (一)以新闻记者法作为新闻立法的突破口 (二)新闻记者立法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 (三)新闻记者法的立法结构与内容结语 值得深入的几个话题 一、新媒体的采访权巧 二、公法与私法界限的权利路径 三、采访权是新闻法制的一个方面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采访权的法理及其实践 作者简介
李迎春(中国内地),法学博士,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在《中国法学》《中国青年报》等杂志和报纸发表法学及各类文章120多篇。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4.4¥32 -
大陆近代法律思想小史
¥21.2¥26 -
法经济学
¥21.2¥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5¥5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8.8¥20 -
卡多佐-司法传统的革新
¥1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