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作者:侯建东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41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2.2(7.2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869414
  • 条形码:9787560869414 ; 978-7-5608-694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本书特色

作者借鉴历史学的口述史学方法、社会学的访谈调查技术和问卷调查法、心理学的心理访谈技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学史研究系列录音访谈调查方法。该书是在录音访谈调查人才学家、人才学支持者及知情者78人95人次的基础上,搜集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历史编纂法、历史图表法、计量史学方法等史学研究方法而成的*部中国人才学史著作。 该书计有67.4万字,除绪论外,由5篇18章构成。详细介绍人才学从1979年创立至2015年的历史。该书乃人才学领域之首创,填补了人才学学科领域的空白,是人才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于:一是有利于清晰了解和把握人才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历史轨迹;二是有利于夯实人才学的学科发展基础;三是有利于充实和完善人才学的学科体系;四是有利于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人才学发展;五是有利于人才学的学界传播、代际传播、社会传播,乃至于国际传播等。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内容简介

勾勒人才学在中国创建历程的发轫之作

2017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侯建东的专著《中国人才学史(1979—2015)》。作者积23年之功,完成了有史以来的*部中国人才学史专著,系统而完整地梳理了人才学自1979年在中国诞生以来的历史脉络,堪称一幅精美的“人才学学科发展地图”。不仅在人才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引起了组织人事人才部门的重视。具体说来有以下5大特色:
选题新颖是*个特色。该著是一部纯原创著作,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首先,弥补了学科史研究的空缺。近20年来,学科史研究热潮在我国学术界长盛不衰,相当多的学科启动了本学科的学科史研究。在该著之前,尚无专著系统研究人才学的学科史。该著的出版填补了学科史研究中的人才学史研究这一缺口。其次,填补了人才学研究的空白。人才学界十分重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人才发展史、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的研究,先后推出70余部人才发展史、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专著,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人才学史专著。该著的面世填补了人才学研究的这一空白。再次,补充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当代史的中国人才学史是中国当代史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人才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人才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因此,一部中国人才学史,不仅能为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独特的文献参考,而且能为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体系严密是第二个特色。目前,绝大多数学科史著作,采用直接分期叙述法撰写。然而,该著却构建起“学史理论篇章 学史主体篇章 学科建设篇章”的框架体系,系学科史著作的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构筑了人才学史的体系构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体系构架十分严密且富有新意。“学科生态系统概述 板块分论”是该书主体篇章的构架模式。从横向看,该模式有机组合成某一时期的人才学发展全景,从而构成中国人才学史的空间维度;从纵向看,不同时期的“学科生态系统概述”或相同论题“板块分论”的纵向贯通,一部专门人才学简史便已然形成,从而构建起中国当代人才学史叙述的时间向度。从而实现了历史阶段性与历史连续性的统一。全书的目录设计构思精巧、特色鲜明,篇章节目之标题不仅风格各异、有条不紊,而且层层深入、主题突出,彰显出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勾勒人才学在中国创建历程的发轫之作 2017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侯建东的专著《中国人才学史(1979—2015)》。作者积23年之功,完成了有史以来的*部中国人才学史专著,系统而完整地梳理了人才学自1979年在中国诞生以来的历史脉络,堪称一幅精美的“人才学学科发展地图”。不仅在人才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引起了组织人事人才部门的重视。具体说来有以下5大特色: 选题新颖是*个特色。该著是一部纯原创著作,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首先,弥补了学科史研究的空缺。近20年来,学科史研究热潮在我国学术界长盛不衰,相当多的学科启动了本学科的学科史研究。在该著之前,尚无专著系统研究人才学的学科史。该著的出版填补了学科史研究中的人才学史研究这一缺口。其次,填补了人才学研究的空白。人才学界十分重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人才发展史、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的研究,先后推出70余部人才发展史、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专著,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人才学史专著。该著的面世填补了人才学研究的这一空白。再次,补充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当代史的中国人才学史是中国当代史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人才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人才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因此,一部中国人才学史,不仅能为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独特的文献参考,而且能为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体系严密是第二个特色。目前,绝大多数学科史著作,采用直接分期叙述法撰写。然而,该著却构建起“学史理论篇章 学史主体篇章 学科建设篇章”的框架体系,系学科史著作的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构筑了人才学史的体系构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体系构架十分严密且富有新意。“学科生态系统概述 板块分论”是该书主体篇章的构架模式。从横向看,该模式有机组合成某一时期的人才学发展全景,从而构成中国人才学史的空间维度;从纵向看,不同时期的“学科生态系统概述”或相同论题“板块分论”的纵向贯通,一部专门人才学简史便已然形成,从而构建起中国当代人才学史叙述的时间向度。从而实现了历史阶段性与历史连续性的统一。全书的目录设计构思精巧、特色鲜明,篇章节目之标题不仅风格各异、有条不紊,而且层层深入、主题突出,彰显出严密的内在逻辑性。 方法科学是第三个特色。该书充分体现出访谈调查研究方法运用的方法特色,其间作者录音访谈调查人才学家、人才学支持者及知情者78人95人次,录音时长260小时,为大多数人才学家留下了珍贵的访谈录音和照片资料。搜集到人才学论著手稿和油印稿、书信、日记、家谱等文献6000多件。作者在搜集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理论阐释与史料挖掘相结合、图表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而成该著。不难看出,它既是作者潜心治学20多年的心血结晶,更是作者以工匠精神精心打磨而成的学术精品。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计量史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史研究方法引入中国人才学史研究,探索性地迈出了计量人才学史研究的*步。该书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信息计量学、计量史学、科学史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人才学发展睡“L”型走势曲线、人才学带头学科“人”字雁阵式更替规律、人才学学科领地梯次扩张规律等,探索性地迈出了计量人才学史研究的*步。这是该书*的亮点之一。 风格独特是第四个特色。该著不仅是一部纯原创性学术著作,而且是一部学术个性凸显的学术著作。首先,底蕴深厚,直面问题,思想穿透力强。该著虽然是一部学科史著作,然而,却没有局限于“就史论史”的陈旧的史学著述思维之中,在叙史的基础上,纵论21世纪我国人才学的学科发展大势,以贯通中外古今的学术视野聚焦人才学发展的真问题,从而迸发出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颖独到观点和结论。其次,史料丰富,阐释准确,结论可信度高。该著不仅采用了大量人才学著作的后记、序、书评及人才学档案、书信等*手史料,而且十分注意审视这些*手史料,所有评论做到持之有故,有可靠的原始文献作支撑。一手史料的大量使用自然增加了该书的论证力度和结论的可信度。再次,语言生动,富含哲理,内在感染力强。通览全书,我们不得不为该书生动形象而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述而深深信服。我们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该著在学术思维、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特别是在学术成果的观点和结论表述方面,其特点十分鲜明,真正实现了学术语言个性化表述。 史论结合是第五个特色。该书在评述入史人物、入史论著、入史重大人才理论问题、入史重大人才实践问题、入史学术事件时,紧紧抓住其独特个性,从而梳理和概括出不同的特点。在分析论证中,既以宏大的人才学史完整地勾勒其历史全貌,又将其置于所处历史大背景下去呈现历史的微观图景。从而做到了既有理论的探索和思考,又有实际分析论证;既有史实的梳理和概括,又有鲜明独到的观点和结论。作者特别注意评述方法的使用,在书中采用了总结式点评、勾连式点评、总结勾连式点评等多种评述形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切实做到“论从史出”。与此同时,该书采集历史数据设制了不少的图表,不仅增加了可读性,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注释也十分有特色,尤其是其中的纠错性、考证性、解释性的注释学术价值较高。 总之,该书脉络梳理逻辑清晰,历史分期科学合理,框架架构体系严密,板块设计新颖别致,文字叙述文笔生动,是一部集学术性、文献性、知识性、可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史专著,更是一部填补人才学学科领域空白的佳作。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目录

序一 序二 0 绪论 0.1 中国人才学史研究亟待廓清的认识问题 0.1.1 中国人才学史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0.1.2 中国人才学史研究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0.1.3 当代人撰写作为当代史的中国人才学史之优势与劣势 0.2 中国人才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0.2.1 中国人才学史的术语界定 0.2.2 中国人才学史的学科性质 0.2.3 中国人才学史的研究任务 0.2.4 中国人才学史的研究方法 0.2.5 中国人才学史的入史标准 0.3 中国人才学史分期的初步探索 0.3.1 人才学史分期的理论思考 0.3.2 中国人才学史分期划分的简要回顾 0.3.3 中国人才学史分期的划分探索及其主要标志 0.4 本书的体系构架及其要义 **篇 人才学的学科开创阶段(1979-1985) 1 人才学的横空出世 1.1 人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催生人才学 1.1.1 人才学产生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 1.1.2 人才学产生的国际科技文化大背景 1.1.3 人才学在中国产生的人才文化背景 1.1.4 人才学在中国产生的独特社会背景 1.2 首倡创建人才学——雷祯孝、蒲克与《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 1.2.1 雷祯孝、蒲克及其人才学研究 1.2.2 雷祯孝、蒲克萌生创建人才学之念与油印《人才学报》诞生 1.2.3 雷祯孝、蒲克发表《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 1.3 振聋发聩的开山之作——王通讯、雷祯孝与《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 1.3.1 王通讯及其人才学研究 1.3.2 王通讯、雷祯孝联手推出《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等论文 1.3.3 高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与异常强烈的社会反响 2 人才学的迅速传播 2.1 学界聚焦人才学——敢峰挂帅创建新学科 2.1.1 敢峰及其人才学研究 2.1.2 国庆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与“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成立 2.1.3 敢峰的奔走呼喊与童大林的鼎力支持 2.1.4 “合肥三学会议”“全国**次人才学学术讨论会”落幕与人才学任务的明确 2.1.5 人才学学术报告的热潮突起与人才学学术研讨会的热潮初兴 2.1.6 人才学创建一波三折与敢峰等的调离 2.2 “人才学热”高潮迭起——媒体争抢人才学话题 2.2.1 人才学研究动态的及时报道与多种人才学研究论文集出版 2.2.2 敢峰、王通讯率先开设人才学栏目与媒体竞相争设人才学话题栏目 2.2.3 人才学对外宣传的开启与海外对中国“人才学热”的密切关注 2.3 人才学跻身高校讲坛——叶忠海等与人才学教育蓬勃兴起 2.3.1 叶忠海及其人才学研究 2.3.2 人才学走上华东师范大学讲坛与人才学课程开设在全国高校迅速扩散 2.3.3 人才学讲习班的长期举办与人才学研究火种撤播全国 2.3.4 李新生率先培养人才学研究方向研究生 3 人才学学科制度的雏形建构 3.1 研究队伍的组织化——敢峰、王康、王通讯与人才学研究团体的建立 3.1.1 王康及其人才学研究 3.1.2 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历史沿革及其挂靠单位变迁 3.1.3 专业性人才学研究团体的建立及其演变 3.1.4 省市自治区及其以下人才学研究团体的建立与发展 3.2 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赵守一、苏六也与人才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3.2.1 人才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历史变迁 3.2.2 省市自治区人才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篇 人才学的学科拓展阶段(1985-1992) 第三篇 人才学的学科蓄势阶段(1992-2002) 第四篇 人才学的学科繁盛阶段(2002-) 第五篇 理性沉思与发展方略 后记
展开全部

1979-2015-中国人才学史 作者简介

侯建东 四川营山人。1986年开始从事人才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人才学史、人才学文献学、人才学方法论等。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职务。1993年起专注于中国人才学史研究。2007年11月发表倡建中国人才学史学科论文并提出学科创建构想。自2001年10月启动“中国人才学史研究系列访谈调查项目”以来,行程4万余公里,多次赴北京等21个城市进行录音访谈。现已访谈调查人才学家、人才学支持者及知情者78人95人次,录音长度达260小时。在访谈调查中,采集到照片文献2800多幅,抢救性搜集人才学论著手稿和油印稿、书信及日记、家谱等6000多种(件),2008年致力于标准化、规范化整理这批人才学历史文献,初步建立起中国人才学历史文献全文数据库。主持中国人才学史研究方向的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3项。发表中国人才学史研究论文20余篇。独撰著作有:《中国人才学史(1979—2015)》(2017);副主编著作有:《新编人才学大辞典》(2015);参撰著作有:《人才理论精粹与管理实务》(2004)、《中国人才学30年(1979—2009)》(2009)、《微观人才学概论》(2013)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