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72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208602
  • 条形码:9787515208602 ; 978-7-5152-086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不居集(套装上下集)/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共50卷。清·吴澄(鉴泉、师朗)著,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吴氏精通《周易》,又以《易》通医,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总不外河络、八卦,医之理即《易》之理也,故尊《周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把《不居集(套装上下集)/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命名为《不居集》。  《不居集(套装上下集)/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上集内损,30卷,主要介绍内虚内损,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症的理法方药,其中尤以嗽、热、痰、血四症论之甚详,因虚损之人未有不兼此数症者,而四症之中又以血症论述*详。  下集外损,20卷,可谓作者临床证治创新见解,他将六淫外感由浅入深,并所导致人体虚损的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多。  《不居集(套装上下集)/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中每于论述病症,首列经旨,次脉法、次病机、次治法、次方药、次治案。并采撷《内经》《难经》相关论述及张仲景、葛真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医家治虚损之法,选集前贤方剂800余首,并在治案中进一步阐明该病症的症因脉治。全书广征博引,内容丰富,可谓集虚损证治之大成,是从事临床中医内科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目录

上集
不居集自序
吴师朗传
不居集序一
不居集序二
卷之首
例言
总旨
十法
卷之一
统治大法
卷之二
秦越人治法
卷之三
张仲景治法
卷之四
葛真人治法
卷之五
刘河间治法
卷之六
李东垣治法
卷之七
朱丹溪治法
卷之八
薛新甫治法
卷之九
张景岳治法
卷之十
吴师朗治法
卷之十一
水北道人治法
卷之十二
各名家治法
卷之十三
血症扼要
血症全书
卷之十四
血症例方
卷之十五
咳嗽纲目
卷之十六
热症全书
卷之十七
痰症扼要
卷之十八
七情内郁
卷之十九
遗精白浊
卷之二十
自汗盗汗
卷之二十一
泄泻
卷之二十二
怔忡
惊悸
健忘
善怒
善恐
不眠
卷之二十三
咽喉
声哑
喉干咽痛
喉癣口疮
乳蛾
卷之二十四
胁痛
腰痛
骨痛
颈项痛
脊背痛
腿痛
卷之二十五
喘急
口渴
烦躁
两颊赤
足膝冷
卷之二十六
呕吐
恶心
吞酸
嘈杂
卷之二十七
饮食不甘
虚损戒忌
卷之二十八
褥劳
卷之二十九
室女经闭成虚损
卷之三十
童子疳痨

下集
卷之首
外损
卷之一
风劳
卷之二
风热
卷之三
风寒
卷之四
暑症
卷之五
湿劳
卷之六
积热
卷之七
屡散
卷之八
积痰
卷之九
食积
卷之十
失血
卷之十一
积瘀
卷之十二
酒伤
卷之十三
肺癣肺痿
卷之十四
瘰疬
卷之十五
赌劳
卷之十六
疑虑
卷之十七
外虫
卷之十八
诸漏
卷之十九
病后调治
卷之二十
丸药误治
展开全部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不居集(上下册) 节选

  《不居集(套装上下集)/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  吴澄曰:张仲景医中之圣也,其治虚损之法,以行阳固阴为主,而补中安肾分别用之,故特立此二大法,可为万世之标准。  血痹虚劳病脉症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徐注曰:此概言虚劳,中虚阳盛,真阴虚者,故以脉之浮大边者为主,而间有沉弦微紧者,证仍露阴虚之象也。谓男子平人无病可责,而脉大或极虚皆是劳证常脉。  若面色薄,是阳精所降也。阳精所降则虚燥随之,故渴甚,则阴虚火动,而亡血,加以元气不继而喘,心气不足而悸,脉反不沉而浮。《内经》曰:浮者血虚,故日里虚也。  若脉虚沉弦,似非浮大边之,阴虚者矣。然使无寒热,非风寒之骤感矣;短气里急,仍是元气内虚也;小便不利,肾不能主出也;面色白,血不能荣也;时目瞑,阴火不耐动也;兼衄,阴火迫清道之血也;少腹满,肾不治也。非下元劳极,何以使然?  若脉大既为劳矣,更加浮,其症则手足烦。盖阴既不足,而虚阳复炽也,于是春夏助其阳则剧,秋冬助其阴则瘥;阴既虚则阴寒,无元阳以固之,而精自出;肾主下焦,虚久则酸削不能行矣。  若男子脉浮弱而涩,浮弱主虚阳用事,涩则水亏,可必其无子,为精气清冷,有浮上之阳,无生阴之阳也。若惯于失精者则肾虚。少腹为肾之府,虚则亡阴而弦急;阴头肝肾之标,虚则无阳而寒;目为肝木,资于肾水,肝肾同源,虚则失养而眩;发为肾之华,虚则荣脱而落;是使脉得极虚芤迟,则挟虚挟寒,不能固气而清谷,不能固血而血亡,不能固精而精失。然失精之家,脉复不一。苟得诸芤动微紧,是男子以阴虚而挟火则失精,女子以阴虚而挟火则梦交,主以桂枝龙骨牡蛎汤者。盖阴虚之人,大概当助肾,故以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荣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补阴之主。若天雄散,恐失精家有中焦阳虚,变上方而加天雄、白术。后世竟失此意,而竞一味滋阴,真仲景罪人乎。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徐注曰:此概言虚劳,中虚阴盛,真阳衰者,故以脉之沉小弦细者为主,而间有芤大者,证仍现阳虚之象也。谓男子平人无病可责,而脉虚弱微细,此阴分虚热,元阳弱也。卧则卫气入阴,而表复虚,故喜盗汗。若人年五六十,阳气衰,脉来宜小弱而反大,则似非细小边之阳虚者矣。然而痹侠背行,侠背是脊之两旁,痹属太阳经,阴不能后通;若肠鸣刀瘿,是上焦阳虚而厥阴之荣热随经上乘也;则脉之大,非阳有余可知,故日皆为劳得之。  若脉沉小迟,其为阳衰无疑,沉小迟三脉相并,是阳气全亏,故名脱气。气脱则躯乃空壳,疾行则气竭而喘喝,四肢无阳而寒,腹中无阳而满,甚则胃虚极而溏泄,脾虚极而食不化也。  若脉轻按弦,而重按大弦者,减也寒也;大者芤也虚也,总是内虚外寒,阳分气结,故日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者如鼓之革状,浮外之邪实也,于是内气虚,女不能安胎、调经而半产漏下,男不能藏精、统血而亡血失精矣。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徐注曰:上章所论证概属阳虚,阳虚者气虚也。气虚之人,大概当助脾,故以小建中汤主之。谓虚劳者,元阳之气不能内统精血,则荣枯而虚,里气乃急,为悸,为衄,为腹中痛、梦失精;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口咽,则阳虚而燥,为四肢酸痛,为手足烦,为咽干口燥。假令胸中之大气一转,则燥热之病气自行,故以桂芍甘姜枣大和其荣卫,而加饴糖一味以建立中气。此后世补中益气汤之祖也,虽无升柴而升清降浊之理具于此方矣!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徐注曰: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芪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芪、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若气短胸满加生姜,谓饮气滞阳,故生姜以宣之;腹满去枣,加茯苓,蠲饮而正脾气也;气不顺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补正也。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