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拜伦评传【精装】
¥42.9¥78.0人类群星闪耀时-全新增订版
¥11.2¥35.0决战朝鲜-(全二册)-[白金珍藏插图版]
¥41.4¥88.0张爱玲传:一恋倾城,一世忧伤
¥16.6¥36.0别让心态毁了你
¥9.5¥35.0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010102
- 条形码:9787557010102 ; 978-7-5570-101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社会现实教科书 儒家哲学经典文献的智慧 ★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中庸”是一种做人哲学,更是一种成事的智慧。懂中庸你身上就少了些火气,多了些贵气。 ★《中庸》的智慧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了篇章。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中庸”的思想理念,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际应酬等方面将其中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了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相关的共通点。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前言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
以“中庸”为名就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极富哲学内涵。“中庸”思想体现了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律,反映在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上,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秉承中庸做人的哲学,身上就少了些火气,多了些和气。中国有句俗话叫以和为贵,贵就贵在它能为你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生存环境。中庸是一种做人哲学,更是一种成事的智慧。本书讲述中庸之道在生活、社交中如何正确运用,才能透彻地领悟中庸做人的哲学,进而让人生的路左右逢源,处处和谐圆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如何建设社会秩序,如何让人们和谐相处,这是先贤哲士们殚思极虑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并涌现出了诸多理论,而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即是把事物的两个极端联系起来,遵循适度原则。因此,可以把中庸的高明之处理解为寻求社会平衡、人生平衡、内心平衡的智慧。
本书结合“中庸”的思想理念,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际应酬等方面将其中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了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相关的共通点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目录
智慧02中庸之道倡导和谐之道
智慧03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智慧0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智慧05权衡两端,取其中道
智慧06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智慧07中庸与成功之道
智慧08修身正己,以得天下
智慧09堂堂正正,遵守道义
智慧10节制自己的欲望
智慧11慎独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
智慧12自省是大智大勇
智慧13成大事者皆自律
智慧14每天做自我总结
智慧15诚于中,信于外
智慧16对人对己都要讲诚信
智慧17做人无信不立
智慧18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
智慧19诚信是修身为人的基础
智慧20你的诚信也要因人而施
智慧21诚信才能够取胜
智慧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慧23施之以恩,动之以情
智慧24互助互进,互惠互利
智慧25言多语失,祸从口出
智慧26结朋交友,亲疏有度
智慧27德刑并用,四方敬服
智慧28示强逞能,过犹不及
智慧29遵循规律,合乎自然
智慧30循序渐进,顺应潮流
智慧31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
智慧32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智慧33做人不可硬充好汉
智慧34做人处世切忌强人所难
智慧35把不利因素变有利因素
智慧36布在方策,谨慎谋划
智慧37对比效应,心理操纵
智慧38处世不能太固执
智慧39强弱之分,关键在于算与变
智慧40充满弹性地处世
智慧41学会辩证处世
智慧42在主动和被动中变化
智慧43退让折中,隐忍适度
智慧44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
智慧45进退结合乃做人之真谛
智慧46锋芒不要太露
智慧47圆通而不圆滑
智慧48宠辱不惊,委曲求全
智慧49保留自己的底牌
智慧50隐藏自己不等于埋没自己
智慧5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智慧52“藏术”的经典应用
智慧53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智慧54通行四海,礼孚众望
智慧55平者居多,完美少有
智慧56为人处世,忍让为高
智慧57贪心不足,灾祸临头
智慧58豁达大度,宽阔胸怀
智慧59远大志向,辉煌人生
智慧60埋头做事,抓准时机
智慧61顺势而为,善于借物
智慧62自我克制,谨慎小心
智慧63心态平和,宽容待人
智慧64和颜悦色,放低姿态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节选
智慧01 “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 提倡“中庸之道”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这一思想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圆滑、态度暧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而遭受人们的大肆鞑伐和批判。其实,从“中庸”思想的本意看,它并不是“奸猾”,置仁义于不顾,为保全自己而明哲保身,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和智慧。 何谓中庸呢?孔子认为“中庸”即为“中和”。孔子说,“中”是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未表现出来;“和”是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则。如果人们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顺其自然了。 凡事,取乎中,是应付时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倾也不右斜的。非中则不能正,非正则不能稳,非稳则不能久。人生处世的要点,就在于“执中致和”。传说,远古时期的舜帝就是一个善于遵循“中庸之道”的智者,他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加以审视,扬其善,隐其恶,取其中,而施行于民,从而使天下化而治之。治理朝政者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就可以处于无为而治的自由境地,避免过于专制,过于偏激,过于依恃,表面看似愚拙,内心里却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明亮。 孔子对“中庸”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过它,若能把握中庸的道理,就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是,一般人又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这就是说:聪明的人过于聪明,认为它不值得去实行,而愚蠢的人又理解不了。君子和小人在这方面表现就截然不同。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之道,而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时时居于中,不过亦无不及;而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之道,是因为小人对什么都太在乎或肆无忌惮,不知也不遵循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谁都能明白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够坚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容易使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惟恐降临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得满足,处低位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和快乐,并且,对位高者而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入低下;而对位低者而言,他们欲速不达。结果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一切都处在不安与失意之中。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先哲提出并加以践行的“中庸”智慧。 《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人的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即使表现出来但是都合乎时宜和礼节,就是“和”。“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所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由此我们得知,倘若一个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就会平静淡然,这就叫作“中”。喜、怒、哀、乐都是人们的正常反应,是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的自然情感,之所以说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情感是被控制的,内心保持着平静和均衡,这是合乎正道的。然而,人的感情无法正常宣泄是不可能的,因此宣泄需要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极度悲哀或是过度高兴都是不合理的,情感表现得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这就是“和”。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意思是,孔子说:“鬼神的德行,真是很大呀!看它却看不见,听它也听不着,但它却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而没有遗漏。让天下的人,斋戒沐浴后穿上庄重服装,来祭祀它们,浩浩荡荡啊!祭祀时好像在人们的上方,又好像就在人们的左右。” 孔子的这段话通过对鬼神特点的分析来说明中庸之道是不可离的。我们现在通常认为“鬼”是不吉利的、可怕的,但是古代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鬼神是祖先死后的魂灵,不但不可怕、可恶,还可以保佑他们的后代。古代人经常祭祀鬼神,以求得它们的佑护。鬼神处于天地之中,虽然人们所看不到、听不到,然而人们却不得不对它们产生敬畏和谨慎之情,同样,中庸之道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大道”是无言无声、无形无相的。无论谁都没有听到过“大道”的声音,也无从知晓“大道”的形象。然而,世上万物都是“大道”创造的,都是“大道”的载体,都必须按照“大道”的规律去行事,顺道而行就有发展,背道而驰就必然失败。“大道”主宰着我们,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也就是说,它寂寞无声,广阔无形,独自存在又永恒不变,循环运行而不会停止,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易经•系辞传》中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意思是说,观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复始,圣人仿效自然造化的万物之道教化人民,而使天下信服。这说明圣人也是以自然运行法则作为统治管理天下的依据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身体、树木、动物等,也有我们无法看见的东西,比如各种规律、自然法则等。看得见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把握,但是对于看不见的东西,人类就无法用直观的方法加以认知了,这时就需要运用智慧的思考、总结和归纳它们。中庸之道就是这样无形无相却又真实存在而不离我们左右的,它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形式使每一个人都心悦诚服。我们常常以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违反规律做事时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规律会暗中考察我们的行为,然后做出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只有真诚地遵循“中庸大道”,才能不招致灾祸,取得*终的胜利。
读经典悟人生:中庸64个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张瑞,汉族,某大学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其学有本源,治学严谨,对中国经典文化颇有研究,主编相关历史类图书,均受到学界和读者的好评。
-
一个医生的自白
¥23.9¥59.8 -
人生命运选
¥11.3¥26 -
我的世界观(九品)
¥17.6¥52 -
三重精彩 -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
¥16.4¥38 -
沈宗瀚自述-(全三册)
¥28¥60 -
执着的探索者:达尔文
¥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