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师课程观研究

教师课程观研究

作者:苏强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3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1(4.9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师课程观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7318
  • 条形码:9787516197318 ; 978-7-5161-973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师课程观研究 本书特色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理念、态度、行为和表现,无不取决于他们的课程观。苏强编*的《教师课程观研究》以课程观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为目标,基于我国社会文化脉络下教师的课程理解特征,界定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六种取向及其内涵。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不平衡性,运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和深度访谈,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师的课程观形态进行调查及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整体形态、构成特点与形成历程。在实证调查基础上,分析及解决课程观实践转化中的异化问题,并提出培养和树立发展性课程观是课程观转型的时代主题与逻辑路向,勾勒出未来课程观的发展愿景,进而建立起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发展方法论与理论架构。

教师课程观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17个省(市、自治区)1700位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典型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显示,影响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教龄、教材、学生、学校制度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在翔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本书全面探讨了中小学教师课程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转化策略,明确提出“发展性课程观”是课程观转型的时代主题,深入论述了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如何树立“发展性课程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共生和再造等三个机制。

教师课程观研究 目录

导论一 问题的提出(一)课程范式的语义转向(二)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希冀二 文献综述(一)课程价值取向分类的历史图景(二)课程观的研究进展(三)课程观研究的评述三 研究的意义(一)有助于科学合理之教育政策的制定(二)有利于拓宽我国课程观研究的视域(三)有益于多元化课程设计理念的倡导四 研究的设计(一)目的与问题(二)思路与方法五 研究的创新 **章 教师课程观的理论分析一 课程二 教师信念(一)信念(二)信念系统(三)教师信念的内涵(四)信念与知识的区辨三 教师课程观(一)教师课程观的概念(二)教师课程观的特性(三)教师课程观的功能 第二章 课程价值取向的意蕴及历史谱系一 课程价值取向的意蕴(一)价值(二)价值取向(三)课程价值取向(四)课程价值、课程观、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区辨二 20世纪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流变(一)不同课程价值取向的兴替(二)不同课程设计模式的更迭(三)知识性质从客观绝对走向建构生成三课程价值取向的内在向度(一)学术理性主义取向(二)学习过程取向(三)人文主义取向(四)社会责任取向(五)折中主义取向(六)生态整合取向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一 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架构(二)研究对象(三)研究工具(四)信度和效度检验(五)正式施测(六)资料分析二 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一)中小学教师课程观分布的总体状况(二)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三)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四)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五)不同地区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六)不同职务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七)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八)教研活动对教师课程观影响上的差异分析(九)新课程培训对教师课程观影响上的差异分析(十)不同区域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十一)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课程观上的差异分析三 中小学教师课程观形成历程的调查及结果分析(一)研究结果分析(二)综合分析(三)研究结果讨论四 研究结论(一)量化研究方面(二)质化研究方面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实践转化一 正确定位:课程观实践转化的逻辑前设(一)廓清实践转化之课程观的性质(二)明确课程观向实践转化的目的(三)澄清课程观向实践转化的价值二 内涵异化:课程观实践转化的实然问题(一)课程观在实践转化中异化的特征(二)课程观在实践转化中异化的根源(三)课程观在实践转化中异化的后果三 机制创新:课程观实践转化的必由之路(一)内生机制:体认教育终极价值是课程观实践转化的逻辑基点(二)外化机制:观照教育实践生活是课程观实践转化的逻辑归宿(三)保障机制:构筑学校文化生态是课程观实践转化的逻辑条件 第五章 发展性课程观:课程观转型的逻辑路向一 课程观转型的时代境域(一)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悖谬(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话语论争(三)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分庭抗礼的困境二发展性课程观: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一)逻辑基点:社会文化生态的迁变(二)逻辑理据: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三)逻辑路向:社会意识的生产性转变三 发展性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四 发展性课程观的实践运作(一)互动机制:激发个体的生命自觉(二)共生机制:构筑和谐的课程生态(三)再造机制: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五 形塑发展性课程观的策略选择(一)确立社会核心价值(二)发展教师的哲学思维(三)增进教师的专业认同(四)构筑教学共同体(五)创新教师教育机制(六)健全教学视导机制结束语 附录1 中小学教师课程观的调查量表 附录2 教师课程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访谈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教师课程观研究 作者简介

苏强,温州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兼任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2项;在权威期刊《教育研究》发表5篇,被《新华文摘》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或观点转摘3篇;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重要批示1次,入编国家《教育成果要报》1次,获得教育部意见采纳2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