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00511
- 条形码:9787569000511 ; 978-7-5690-005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之论文集, 收录了数十篇与会论文, 围绕“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 积极探讨“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的个性和共性, 成就与特质, 为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长江流域文化交流与繁荣探路探矿、建言献策。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目录
儒释道的根柢与巴蜀文化
宋代蜀学转型的再探讨
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
“蜀学”五事论稿
——重读谢无量先生《蜀学会叙》札记
转型而不同调:晚清以来蜀中学人之经史观
巴蜀文献
《老子想尔注》中的“想尔”平议
巴蜀文献与日本
《廖平全集》整理与研究
论李焘之文献学
《宋会要辑稿》发覆
《巴蜀名臣奏议》及《历代诏令奏议类文献所载巴蜀史料类编》刍议
龚道耕现存四部学术著作叙录
李鼎祚《周易集解》辑论:历史发端与学术传承
《法言》“或问”背后的人与思
略论《甘露祖师行状》
明末清初新繁费氏家族文献初探(提纲)
巴蜀碑志搜集整理的意见
——以东汉《景云碑》为例
广汉三星堆青铜神树等几件文献的藏文化解读
虚实观与中国石窟
——以大足石刻为例
行草书与唐代墓志释读
杏子坞齐白石与四川
——从成都杜甫草堂藏白石四堂屏谈起
湖湘文化
蒋翊武与湖湘文化精神
皮锡瑞前期经学研究中的今文学趣向
——以稿本《师伏堂经说》为中心
论周敦颐的礼学旨趣
易祓《周礼》观探析
杨树达《春秋》学研究
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论析
王夫之的理学与词学
翦伯赞民族关系史观探析
论“湖湘文化”在当代湖南文学中的显现
简论湘南零陵古城的得名及相关问题
西王母的故乡在湖南
曾国藩与江南机器制造局
“救中国自湖南始”
——近代湖南仁人志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浏阳算学馆和时务学堂看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救亡”教育
巴蜀儒学
贺麟主张以“新儒学”捍卫中华民族文化自主权
廖平的经学建构与时代意义(提纲)
蜀汉经学考述
宋代巴蜀经学文献概览
元代蜀地少数民族兴建学校考
巴蜀人物
朱熹对谯定及其学术之评价辨析
洛蜀交融
——谯定学术新探
苏东坡的儒士人格初探
巴蜀文学
其他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节选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巴蜀大地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祥地。这里气候温和,地理特殊,物华天宝,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先民们生产和生活的理想家园。巴蜀地区由于西高东低的山川走向、周高中低的盆地结构,形成了相对独立、藏风纳气、聚宝缊的独立单元。在较长时期内,巴蜀文化保持着独立发展的趋势,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古史传承体系,这些文化因素曾经传人中原地区,融人中华正统的文化血脉之中,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丰富。随着川流的交汇,栈道的开凿,特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巴蜀人民北进关中,东出江汉,南抚夷越,西和氐羌,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广袤土地上,长期进行着文明繁衍、文化创新的历史过程,四方之民交易于此,四方之风汇聚于兹,四方文化更是荟萃交融于此,从而形成了既与中原文化有血肉联系,同时又有自己鲜明地域特征的巴蜀文化。但是近世以来,由于西方史学的强势进入,对传统文化的观照和研究,存在怀疑多于解释、贬斥多于赞赏、苛刻多于温情的现象,许多历史文献和文化传说,被当成纯粹虚假的东西,遭到简单的怀疑和粗暴的否定,一时间历史虚无主义充斥史坛,民族自贬现象遍布学界,致使古代历史障而不明,古代文化暗而无光,说历史则数典而忘祖,讲文化乃崇洋以媚外,一国既无真实之学,四方岂有可信之史!自卑情绪,日盛一日,巴蜀文化,若存若亡。由于近年来在巴蜀大地的诸多考古发现,扭转了历史虚无的古史观,增强了人们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的兴趣和信心,重新审视巴蜀文化也已提上政府和学界的议事日程,有关巴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问题,可望得到很好解决。 早在20世纪初,在国家时局动荡,传统文化被横加怀疑的特殊时期,谢无量先生《蜀学会叙》(又有《蜀学系传》)乃翩其反而,力挽狂澜,探源索隐,钩深发微,为读者展示了巴蜀文明的别样风神,同时发出了收集整理巴蜀文献,编纂《蜀藏》的呼吁。其文摭拾传世文献,参酌历史传说,对巴蜀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经典体系、学术创造和思想成果等,都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了“蜀有学,先于中国”的论断。这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也正因其如此,兼之其说过创,不合时宜,故该文的学术价值一直未引起学人重视。今天,无论是基于考古发现的日益丰富,还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和“同情之了解”,都有必要对谢先生此文进行再度审视,以期从中获得了解和研究巴蜀上古学术文化的参考与启迪。兹特地掇取数事,加以疏证,用发其覆,以见其概。其有不妥,幸识者教焉。 一、古史体系:“三皇五帝”与“大禹” 谢先生在《蜀学会叙》开篇即说:“天造蜀国,于万斯年。垂学播文,圣哲代作。传日:‘蜀肇人皇之际,爰及神农降巴黔,禹兴乎广柔,名施焕诸夏,制作侔天地,蔑以加已。’” 说自开天辟地以来,蜀人经历了万年以上的历史衍变。蜀人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学术和文化,圣贤睿哲代有其人。又说蜀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皇之世,神农和大禹都降生于此(或在这一带活动过),他们的盛名光辉华夏史册,他们的创造堪与天地同久。这些夸赞感情充沛,肯定程度很高,读之令人兴起,但是他这样说有没有历史依据呢?这里单举“三皇五帝”和“大禹”籍贯问题,加以考察。 “三皇五帝”无疑是中国上古史的传说时代,也可视为上古帝王和古先神圣的概称。巴蜀文献和中原文献对此都有记载,但是在具体称名上却互有差异。《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是今传文献中对蜀人始祖(即人皇)的明确记载,然其根据却远远早于此者。宋人《太平寰宇记》卷七二:“按《世本》、《山海经》、扬雄《蜀王本纪》、来敏《本蜀论》、《华阳国志》、《十三州志》,诸言蜀事者虽不悉同。参伍其说,皆言‘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云云。罗泌《路史》卷四也说:“蜀之为国,肇自人皇。”罗苹注指出其所依文献也是:“《世本》、扬雄《蜀纪》、《华阳志》、《本蜀论》等语。” 可见“蜀出人皇”之说渊源有自,早在战国以前成书的《世本》中就已经如此记载了,当时中原还没有关于“三皇”是何许人也的具体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李斯等奏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贵。”司马贞《索隐》:“泰皇,当人皇也。”王符《潜夫论》卷八:“闻古有天皇、地皇、人皇。”又可见人皇是与“天皇”“地皇”相配对,这个系统实起于巴蜀。 ……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中国精神中国人
¥9.2¥32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6.7¥28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2.5¥29.8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9.6¥22 -
蒋凡讲世说新语
¥23¥5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23.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