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意志力:海明威传

意志力:海明威传

对海明威的经典传世之作进行了幕后解读,让读者见证了伟大的作家的传奇人生。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所属丛书: 大师馆
开本: 32开 页数: 498
读者评分:4.8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1.8(3.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意志力:海明威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1691426
  • 条形码:9787531691426 ; 978-7-5316-9142-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意志力:海明威传 本书特色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笔锋犀利,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在本书中,斯科特•唐纳森带领读者对海明威的经典传世之作进行了幕后解读。这是一部举足轻重的研究海明威的作品,书中对这位1954年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以及生活的书写,让读者见证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的人生。

意志力:海明威传 内容简介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声望的巨匠。在1953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因其 “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创了一代电报体文风。他的“冰山理论”影响深远。
海明威是一个手握着一把锋利板斧的作家,他用手中的斧子,坎尽了一切英语小说中的叙事上的浮华、花哨和啰嗦,追求一种作品和读者之间的直接的沟通。
从现代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的文体来看,随处可见海明威的影子。从古至今,从未有一个作家能像海明威那样,突然爆发,然后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后世的诸多作家,改变着他们创作的方法,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本书是一部举足轻重的研究海明威的作品,书中对这位1954年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以及生活的书写,让读者见证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的人生。

意志力:海明威传 目录

引言/001
**章 名望 / 001
第二章 金钱 / 015
第三章 金钱(续篇) / 062
第四章 运动 / 086
第五章 政治 / 133
第六章 战争 / 179
第七章 爱情 / 205
第八章 性爱 / 249
第九章 友谊 / 271
第十章 宗教 / 317
第十一章 艺术 / 344
第十二章 本领 / 369
第十三章 死亡 / 404
致谢 / 439
附录/443
参考文献 / 443
索引 / 486
展开全部

意志力:海明威传 节选

名望
  作为社会名流的作家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去世时是世界上*著名的人之一,他的名望跨越了政治和地理的边界。正如菲利普·扬指出的那样,海明威在1961年7月2日的自杀,不仅引得白宫发表官方悼词,而且梵蒂冈罗马教廷和苏联的克里姆林宫也做出了同样的行动。海明威是为数不多的一类作家中的一位,他的小说不仅吸引了普通公众—这使他变得富有,而且它们也是学术领域的守门人—这使他受人尊敬。对于作品的*终价值,如同对于同时代人的作品的*终意义一样。后人们还一直没有做出*后的判断,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相当公正的评判。没有哪一位作者像海明威那样:当下正在高等院校中“被讲授着”,大学生们正广泛地阅读着他的作品,而且,他也正被如此详尽全面地分析、阐释着。
  在关于他的文章中,大部分都聚焦于他的人生,究竟是什么为他带来了作为一名作家所能享有的名望—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在他60年多一点的生命的后半程,一直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名人。人们知道他是谁,知道他的绰号,而且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尽管已经知道这么多了,但是他们还应该知道得更多。像玛丽莲·梦露或者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一样,在他所处的时代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社会名流,任何微不足道的冒险经历都具有新闻价值。更为引人注意的是,他一直都是一位知名人士,他的大名甚至为两位孙女的事业带来了迷人的魅力—其中一位是作家,另一位是世界知名模特。
  对于海明威在奥林匹斯山这一带的名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直存在着两个疑问:他的名望在多大范围内是由他培育出来的?他的名望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海明威几乎不需要任何帮助就能够成为公众人物。据阿齐博尔德·麦克利什看来,海明威拥有“极其出色的仪表”,这使他具有舞台上或者政府议会大厅里的领导人物特质。“我认识的(另外一个)唯一”,麦克利什说,“能够像海明威那样,当他走进一间房间,所有的氧气似乎都被他吸走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马尔科姆·考利也展示了海明威的这种特质,只是他时髦地将这称为“超凡的个人感召力”,这样的力量对于许多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拥有它的人发挥作用。考利称,即便是海明威*早期的照片,也显示出他卓越不凡地将自己突出出来的力量,从而使照片上的其他事物都淡化为背景。当然,在伊利诺伊州橡树公园高中的实际情况是,他在那里度过了平凡无奇的4年,既没有成为引人注目的运动员,也没有成为非同一般的聪颖、勤奋的学生或学生干部。不过,在这一时期的*后18个月里,海明威的名字在校报《空中飞人》(TheTrapeze)的版面上被提到了59次—这还不包括出现在他投稿中的。在巴黎的岁月里,海明威立即就在小圈子中赢得了名望,人们将他看作作家,尽管他还没有出版什么作品。正如莫利·卡拉汉所写的那样,海明威“拥有一种奇特的,而且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特质。使得人们希望与他交谈”。人们开始谈论他,而且从此就没有停下来。
  就像约翰·雷伯恩在他的一篇有关海明威广受欢迎现象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他被看作是美国作家中**个*为纯正的名流,尽管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广为人知而且倍受尊重”的知名作家,但是读他们著作的人却远远少于知道并且尊重他们的人。当朗费罗游览英国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室成员,从后门偷偷向这位“炉边诗人”瞥去。吐温继朗费罗成为他那个时代的知名作家,后来又有其他人接替了他。仅是大众传播的发展,就使得知名作家有可能变身为社会名流。雷伯恩将大众媒介与社会名流之间的关系象征性地描绘,为了感谢大众媒介所“赐予他的”名望,“社会名流允许他的私生活—他的个性特征、他的品位和他的态度—成为可以被大量受众消费的商品。”在雷伯恩看来,海明威愿意进入这个象征性的网络,然后用各种方式广为传播自己—这些方式预示了后来的诺曼·梅勒(NormanMailer)的出现。但是,雷伯恩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即当一位艺术家成为社会名流之后,他将会被描写为无可奈何而为之的。
  就以好莱坞对待海明威的方式为例。从1932年到1972年,他的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被14次改编成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制作人员不仅将小说中的许多部分改编得面目全非,完全脱离原作,而且还努力从这些小说作者的名声中获得金钱收益。正如制片人戴维·O.塞尔兹尼克所承认的那样,与其他作家不一样,“海明威自己(就是)明星,他(拥有)票房。”媒体经纪人们致力于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位明星,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清楚,海明威对大众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展现出来的举止粗犷的男人形象,与撰写作品时具有女子气息和男人之间的显著对比的矛盾性。《纽约客》绘制了臂膀健壮且多毛的海明威温柔地拿着一朵玫瑰花的图像,这是一个精密而恰当的诠释。自拜伦以来,海明威是又一位大量地将自己在常规世界之外的经历写到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作家,他所描写的是一个布满危险的战争、不伦之恋、巨大野兽的世界。正如塞尔兹尼克在他所拍摄的《永别了,武器》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的那样,海明威再现的是“美国男子气概的某种半人半神的形象。”
  好莱坞的公关传播中,削弱了这种硬汉形象,而是将他所写的故事改编成了虐待狂式的冒险和性爱的传说。等待着电影观众的是他们所谈论的“无情的魅力”。他们将“海明威式的爱情”描述为“残忍的”“冷酷无情的”“低等原始的”,尽管海明威的小说与萨德侯爵的作品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或者说基于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才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广告宣传者也大肆传播有关这位作者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是杜撰的逸事,其中有一则就是关于他有职业拳击运动员的资质:“几年前在巴黎举行的中等重量级别拳击冠军赛上……当冠军卫冕者一再对他的对手犯规出拳的时候,他被激怒了。海明威离开他在场边的座位,爬到了拳击台上,给那位冠军卫冕者一记重拳,便将他打晕在地了。”海明威给出了这个出格的故事令他反感的理由:任何人—除了傻瓜之外—都知道“作家是无法击倒中等重量级拳击冠军的,除非这位作家的名字恰好是吉内·滕尼”,并且他总结道:“尽管海明威先生非常感谢宣传家们努力将他塑造为一个像弗洛伊德·吉本斯或汤姆·密克斯的骏马那样具有独特魅力的人物,但是他反对这样做,并且请求电影界的人们别再干扰他的私人生活了。”但是,这却是媒体不打算做的,因为正是他的私生活,激起了公众对于由他的作品所改编的电影的兴趣。另外,公允地说,对于散播这些经不起细致检验的传奇逸事,他们在良心上会略微比海明威本人更不安一些。
  尽管他生来就充满魅力的特质,以及媒体宣传引发的饥渴,使得他成为社会名流,但是,作家本人,更确切地说是他的某个部分,也参与了这个制造过程。本·菲尼记录了他在1935年与海明威到“21”餐馆吃午饭,然后在这家曼哈顿的餐馆中,出现了一群到处搜寻亲笔签名的人们的情形。这些人立即围住了菲尼,因为他们错将他当作演员帕特·奥布莱恩了。“你们不会想要我的签名的,”菲尼对他们说,并且建议他们应该去索要他同伴的亲笔签名。“他是谁?”人们问道。“欧内斯特·海明威”,菲尼回答说。“他是谁?”人们接着问。菲尼记录到这个意外的小插曲,使海明威陷入沮丧之中,直到喝了好几杯加冰的威士忌之后才缓过来。似乎是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再度发生,在那之后,海明威很少被新闻界遗漏。他在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冒险行动,使他的名字一直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当他回到纽约之后,他要么在公众场合与人争执,要么被报道他在这样做。他的离婚和结婚也在报纸上被津津乐道,而且广受欢迎的《城镇和乡村》杂志,讨论着他所参与的体育运动和他所调制的热带冷饮的秘方。
  在20世纪中期,两篇长篇的杂志特写文章,与其说满足了,不如说是激起了公众的好奇心。**篇文章是考利发表在《生活》杂志(1949年1月)上的,它展现了一幅私密的“爸爸先生的肖像画”,背景是他早期的生活,他当时在瞭望山庄的状况,以及他在哈瓦那拥有游泳池和游艇的家。另外一篇文章是莉莉安·罗斯为《纽约客》杂志(1950年5月)所撰写的专栏,这篇文章以非常滑稽的笔触,记录了有关海明威在纽约休假的粗野,而且充满挑衅气息的谈话。在对想象的对手的佯装攻击和掩饰他们存在的过程中,海明威大量饮酒,用混杂着其他语言的英语,详细描述着未必真的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冒险活动,并且将他自己判定为斗士和艺术家的界限—极度模糊的混合体—他与来自旧日的竞争对手对抗着:“我非常安静地出拳,打倒了屠格涅夫先生。然后,我继续刻苦地训练,并且打倒了莫泊桑先生。我与司汤达先生打了两个平局,而我觉得我在*后那局中领先了。但是,没有任何人打算把我带到与托尔斯泰先生对局的拳击场上,除非我疯了,或者我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技艺。”这场谈话是有关艺术成就的,表现了海明威强硬而坚定的态度。
  1954年,当海明威在非洲两天之内连续两次从飞机失事中幸存下来的时候,他似乎挑战了必死的命运。尽管这两次事故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但是它们的确也为他带来了相当的乐趣,这种愉快来自于阅读自己的讣告,也来自于探查大量有关对海明威研究的专栏作家,因此所写下的往事回忆录—他们利用有关海明威死讯四处散播的机会,来引起公众对他们与后者的亲密关系的注意。正如理查德·瓦茨观察所发现的那样,“我似乎是唯一一个不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密友的专栏作家”。事实上,海明威在他人生的*后15年里,的确与几位专栏作家保持着来往,其中包括里昂纳德·里昂斯和厄尔·威尔逊。由此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在1950年,将海明威称为自莎士比亚以来*伟大作家的约翰·奥哈拉在飞机失事事件后,通过媒体斥责这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对于那些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表现出了过于熟悉的姿态,这些人当中不仅有那些喋喋不休的饶舌者,也包括餐馆老板、好莱坞的制片人、民间团体、大学教授、剧场经纪人、好事者、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拳击运动员、政客,甚至还有上帝,他们似乎都对他无所不知”。奥哈拉写到,重要人物海明威,吸引了比他应得的那份更多的关注,而现在是摆脱它们的时候了。“听着,”海明威告诉奥哈拉,“可能我也不喜欢你的那些朋友。”
  在1959年和1960年的夏天,海明威在西班牙各地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宗教狂欢节,在那里,他被西班牙居民看作是已经完全适应当地生活的同胞、斗牛专家,以及每一次出场都无一例外地召集起人群的国际名流。1960年,约翰·克劳斯拜曾在阿兰胡埃斯与海明威一起共进午餐,当时他发现,坐在相隔几个餐桌之外的“一群美国女孩,正兴致勃勃地盯着这位老爹在看,后者即便是在狂欢节的西班牙小镇中,也是一道相当别致的风景”,雪白的络腮大胡子和盖住前额的头发,使他看起来“像是蒙帕纳斯的披头士”。老爹享受着所有的关注,对此克劳斯拜深信不疑。“他是一位非常惹人喜爱,但演技拙劣的演员,他随时准备着被凝视,这就是海明威先生。”如果海明威细细品味这些话,他会发现,名望也是会带来害处的。
  ……

意志力:海明威传 作者简介

斯科特·唐纳森是美国最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家之一。他曾出版过多位作家的传记,包括《美国的诗:温菲尔德·汤利·司各特》(Poet in America: Winfield Townley Scott)、《爱中痴儿:F.斯科特·费兹杰拉德》(Fool for Love:F. Scott Fitzgerald)、《约翰·契弗传》(John Cheever: A Biography)、《阿齐博尔德·麦克利什:一个美国人的人生》(Archibald MacLeish: An American Life)等。他还曾凭借《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Hemingway vs. Fitzgerald)一书获得了1993年度的大使图书奖(Ambassador Book Award for Biography)传记类奖项。
【译者简介】
董璐,博士学位,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万字。专业著作有《传媒并购新论》《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媒体营销》等;英文、德文译著有《传播的历史》《生活中的传播》《沉默的螺旋》《商品美学批判》《何为道德》《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等;并著有短篇小说集《谁在幸福地生活》。

商品评论(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