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作者:李朝阳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9.9(3.0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1891925
  • 条形码:9787531891925 ; 978-7-5318-919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内容简介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主要内容包括美的概念,审美的心理基础——美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关于自然美,美的生活——关于社会美,成泣鬼神——关于艺术美,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审美感觉能力,音乐于审美——音乐魅力谈,审美教育的实施。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目录

**章 美的概念
**节 美是什么
第二节 美从何来
第三节 给美画像

第二章 审美的心理基础——美感
**节 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 美感的实现
第三节 审美情趣
第四节 接触产生情趣

第三章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关于自然美
**节 令人神往的大自然
第二节 自然美的特征
第三节 自然美的功用

第四章 美的生活——关于社会美
**节 社会生活中的美
第二节 社会美的特征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美
第四节 让美的理想照亮人生

第五章 诗成泣鬼神——关于艺术美
**节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节 艺术美的特征
第三节 艺术美的形式与功能

第六章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审美能力
**节 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出发点
第三节 在鉴赏中美化自身
第四节 审美修养的价值

第七章 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审美感觉能力
**节 审美误区及成因
第二节 审美误区种种
第三节 从小事做起

第八章 音乐于审美——音乐魅力谈
**节 学生各不同,音乐育自我
第二节 沉浸在音乐世界之中
第三节 音乐的作用
第四节 音乐造就了爱因斯坦

第九章 审美教育的实施
**节 审美标准
第二节 审美教育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音乐技能训练
展开全部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节选

  《青少年素质培养:走进美丽殿堂》: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吗?然而,美学界从这句话引出了南辕北辙的分歧,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的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是马克思对美的定义,因此,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都是劳动创造的。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在“劳动创造了美”与“美是劳动创造的”中间划了等号。而以蔡仪为代表的美学学派则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虽然是马克思说过的,但这句话并不是谈美的根源,更不是给美下定义。哪一种见解更符合马克思说这句话的原意?要弄明白其中底蕴,还得从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说起。  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文如下: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的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从全文看,这段话是对国民经济学派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本质异化的批判。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列举了大量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异化劳动下,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关系的颠倒。因此,这里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并不是对美的问题发表意见,更不是对美的定义。如果说这段话同美学有什么关系,那么,也可以说是涉及到与美的创造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第二自然,而且可以创造美。二是说明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也可能进行美的创造,但这种美的创造的成果却与劳动者完全脱节。因而劳动者虽然创造了美,但所获得的却是美的反面,即丑。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被异化的极不公平的现实,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人性被严重异化。如果这种理想是符合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的含义,那么,蔡仪先生的论述显然是符合原义的了。  再从语义逻辑看,“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叙述性语言,其所指与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则是定义性语言,只有所指而没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后者则是全部。二者之间,无论从语义的质与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那么,美是否可以被创造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美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并不妨碍同时也承认美是可以通过劳动创造的。事实上,从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观念,产生审美的渴望起,便开始了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半坡遗址出土的约六千年前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约十多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用砾石、蚌壳和兽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粗糙的装饰品以及骨针、石斧等工具便是证明。  自然界和社会生产中的美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说称得上极其丰富的。然而,人们还不满足这些自然形态的美,也不满足于鉴赏现实美时的联想所获取更丰富的美感,而是还要以各自的美的观念、对美的渴望和要求去创造。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审美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审美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也日渐强化。美的创造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用品造型色彩的美化,花样描绘的讲究,就十分普遍。家用电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产用的机器等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美的因素。新时期以来,广州还创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一句话,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在当代生活中,产品的美化程度已成为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技术美学作为一个美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  苏联政治家、哲学家、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年)曾经说过:“如果我用浑浊的、有气泡的玻璃做一保杯子,而且杯子的各个部分很不匀称,自然还是可以用它来喝水的。然而谁不懂得,假如人们被大大小小的这些劣质的东西所包围,那就只有过一种贫乏、枯燥、阴郁的生活。”可见,日用品的美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多么重要。技术美学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门关于技术领域的美的创造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尚未完美,但生活已向它招手,现代文明离不开劳动产品中的美的创造。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