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24
开本: 128开 页数: 257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76.8(6.0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 版权信息

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 内容简介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水体有机物的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分别对混凝研究现状、水质问题与微污染特征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探讨。针对混凝剂和混凝作用机制着重探讨了优势混凝形态的物化特性、表征技术与作用机制;结合典型微污染原水,从混凝剂的优化筛选、混凝剂作用效能的强化、混凝工艺过程的强化、絮体形态结构控制与混凝工艺监控等多个角度对强化混凝工艺进行了系统介绍;*后根据IPF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在高效絮凝集成系统(FRD)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复合型IPF为核心的工艺集成系统的研究,并对强化,优化混凝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适合从事水处理行业的科研、设计与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用作给排水、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技术 目录

序前言 第1章 强化混凝概论1.1 混凝:概念、定义与范畴1.1.1 混凝基本概念1.1.2 混凝研究概况1.1.3 混凝评估方法体系与操作规范1.2 水质问题与水质安全1.2.1 水质问题1.2.2 水质迁移转化过程1.2.3 饮用水水质标准1.2.4 水质安全保障、管理与计划1.3 强化混凝与优化混凝1.3.1 消毒副产物与控制标准1.3.2 工艺研究与进展1.3.3 混凝剂的研究与进展参考文献第2章 原水水质特征2.1 流域水质变化特征2.1.1 河流水质原理2.1.2 河流水质变化趋势2.1.3 河流水质监控分析2.2 水体污染物及其赋存特征2.2.1 微污染水质概况2.2.2 水体颗粒物2.2.3 水体有机物2.2.4 水体无机物2.3 典型区域原水水质特征2.3.1 典型北方水厂原水水质变化2.3.2 典型南方水厂原水水质变化参考文献第3章 微污染水体有机物及其去除特征3.1 微污染水体DOM的分析表征3.1.1 AOM分级表征的重要性与技术概况3.1.2 化学分级表征3.1.3 物理分级表征3.2 有机物分级方法的改进与操作3.2.1 化学分级方法的改进3.2.2 物理分级参数的确定3.3 典型水体DOM的分级表征3.3.1 化学分级表征3.3.2 分子质量分级表征3.3.3 各组分SUVA和STHMFP的关系3.3.4 物理化学结合DOM分级3.4 DOM去除机制的分级研究3.4.1 不同水体DOM的混凝去除率3.4.2 分级组分的混凝去除特征及相互关系3.4.3 结合分级方法对DOM混凝去除过程3.5 水厂工艺对DOM的去除特征3.5.1 常规处理工艺3.5.2 强化处理工艺参考文献第4章 优势混凝形态表征与作用机制4.1 高效混凝剂研究概况4.2 优势混凝形态研究与进展4.2.1 铝(Ⅲ)水解化学概论4.2.2 Al13的形成机制4.2.3 Al13形成的影响因素4.2.4 形态鉴定方法4.3 Ferron法的优化解析及k值判据4.3.1 优化解析方程的建立4.3.2 铝形态的反应七值4.3.3 改进Ferron法-k值判据4.3.4 NMR法与Ferron法,七值判据法的比较4.4 改进Ferron法的应用4.4.1 铝盐的自发水解4.4.2 铝盐的强制水解4.5 Al13的亚稳平衡与转化4.5.1 新制PAC1的短期熟化行为4.5.2 PACI的稀释4.5.3 Al13在沉淀中的溶出4.5.4 Al13的鉴定4.5.5 沉淀转化Al13过程的Ferron解析4.6 高浓PAC1的制备4.6.1 3种方法的初步比较4.6.2 B=2.2 高浓PAC1中Al13的形成4.7 Al13的形成机制4.7.1 PLI-AI13的介稳平衡4.7.2 对影响Al13生成参数的认识4.8 Al13的静电簇效应4.8.1 电中和能力比较4.8.2 絮体生长动力学4.8.3 静电簇效应参考文献第5章 混凝剂的优化与筛选5.1 不同形态的相对重要性与稳定性5.1.1 聚合铝混凝过程中的形态分布5.1.2 聚合铝混凝过程的形态重要性5.2 聚合铝混凝作用机制5.2.1 pH对聚合铝混凝效果影响5.2.2 温度对聚合铝混凝性能影响5.2.3 混凝作用机制5.3 混凝剂形态与效能的强化:无机、有机复合5.3.1 不同助凝剂的复合特征5.3.2 复合絮凝剂的混凝性能参考文献第6章 典型微污染水的强化混凝6.1 原水基本水质特征6.2 原水季节性混凝特征6.3 原水中有机物特性及强化混凝目标6.3.1 滦河水与黄河水污染物分析6.3.2 黄河水和滦河水水体有机物混凝特性比较6.3.3 天津水体强化混凝目标6.4 天津原水碱度效应6.4.1 pH优化6.4.2 强化软化絮凝参考文献第7章 混凝过程强化与控制7.1 絮体的形成与结构7.1.1 絮体形态学7.1.2 絮体形态学研究方法7.1.3 絮体的分形维数7.1.4 絮体的强度7.1.5 絮体性状的影响因素7.1.6 工艺控制条件对絮体性状的影响7.2 混凝过程控制与监控技术7.2.1 基于多变量参数模型的混凝控制7.2.2 基于特性参数模型的混凝控制7.2.3 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控制技术及其设计7.2.4 絮体性状实时图像检测系统的开发7.2.5 絮体性状神经网络预测的基础研究参考文献第8章 混凝工艺的优化集成8.1 研究概况8.2 混凝剂优化的中试系统对比8.3 气浮与沉淀工艺对强化混凝的影响8.3.1 有机物去除对比8.3.2 颗粒物去除对比8.4 预氧化工艺对混凝的影响8.4.1 预臭氧化的除浊作用8.4.2 预臭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8.5 强化混凝对过滤工艺的影响……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