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49.0(5.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版权信息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本书特色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针对GCr15轴承钢,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和元素偏析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洁净度水平和改善成分均匀性的合理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轴承钢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通过定量统计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提出了轴承钢连铸坯凝固组织和元素偏析控制方法,丰富了钢的凝固理论,对高品质钢的生产与研发有促进作用。  ANSYS、FLUENT、ProCast等软件被用于计算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场和铸坯的宏观凝固组织。某厂GCr15轴承钢连铸电磁搅拌参数、二冷水分配比、比水量等工艺参数得到优化,铸坯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内容简介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由三部分组成:**部分简要介绍轴承钢的生产工艺路线,重点阐述GCr15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形成与在各工序的去除手段,通过比对不同钢厂产品洁净度结果,对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针对轴承钢连铸坯液析碳化物行为进行实验研究,进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低倍检验孔洞的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第三部分介绍电磁搅拌下的轴承钢连铸坯柱状晶偏转角的模拟仿真研究结果,得出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影响因素,并在GCr15轴承钢上进行控制手段的工业验证。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专为高品质钢研发人员编写,可供钢铁冶金领域科研、生产、设计、管理、教学人员阅读参考。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目录

**部分 GCr15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1 轴承钢生产概述
1.1 轴承钢种类及发展历史
1.2 轴承钢冶炼工艺与路线
1.3 轴承钢的性能及质量要求
2 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2.1 非金属夹杂物分类
2.2 夹杂物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
2.2.1 夹杂物影响轴承钢质量的作用机理
2.2.2 夹杂物类型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
2.3 钢中杂质元素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3.1 钢中氧含量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3.2 钢中钙含量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3.3 钢中钛、氮含量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4 精炼渣操作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4.1 精炼渣氧化性对夹杂物的影响(强扩散脱氧技术)
2.4.2 精炼渣碱度对夹杂物的影响(高碱度渣技术)
2.4.3 精炼渣成分控制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5 碱土金属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6 耐火材料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7 炉外精炼过程对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2.7.1 VD吹氩的影响
2.7.2 VD真空处理的影响
2.7.3 RH精炼过程的影响
2.7.4 温度控制的影响
2.8 中间包冶金对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2.8.1 中间包全封闭技术
2.8.2 中间包加热技术
2.8.3 水口结瘤对夹杂物及轧材缺陷的影响
2.9 连铸机直立段长度对轴承钢夹杂物的影响
3 钢厂轴承钢洁净度调研结果分析
3.1 钢厂A轴承钢调研结果分析
3.1.1 钢厂A轴承钢研究意义及方法
3.1.2 钢厂A轴承钢研究初步结果
3.1.3 研究初步结论及建议
3.2 钢厂B轴承钢调研结果分析
3.2.1 钢厂B轴承钢研究结果
3.2.2 研究初步结论及建议
3.3 国内典型厂家轴承钢洁净度对比分析
3.3.1 轴承钢轧材样氧氮含量分析
3.3.2 轴承钢轧材样夹杂物分析
3.4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总结

第二部分 GCr15轴承钢中的碳化物
4 轴承钢中的碳化物概述
4.1 碳化物缺陷的分类
4.2 碳化物分布对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4.3 碳化物缺陷的控制研究现状
4.4 轴承钢抗腐蚀能力的提升研究现状
5 轴承钢连铸坯中液析碳化物行为
5.1 实验方法
5.2 铸坯A中液析碳化物行为
5.3 铸坯B中液析碳化物行为
5.4 两铸坯中液析碳化物行为对比
5.5 两铸坯相同位置Cr元素分布
5.6 液析碳化物消除时间的计算
5.6.1 液析碳化物扩散溶解机制模拟计算方法
5.6.2 液析碳化物的扩散溶解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部分 轴承钢连铸坯凝固组织和元素偏析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元素偏析 作者简介

  张立峰,1972年出生。主要从事洁净钢与非金属夹杂物和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仿真研究。1993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1998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德国、挪威、美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挪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密苏里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2012年回国,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炼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美国矿业金属及材料协会(TMS)过程技术与模型委员会主任。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创新奖,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学者称号。担任“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B” 和“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的Key Reader、“ISIJ International”和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国际编委、“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和“Metallurgical Research&Technology”以及《钢铁》《炼钢》《连铸》《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等刊物的编委,受邀为70多个国际刊物审理稿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与组织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300余次,获授权专科3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