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作者:姜涛著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
开本: 24cm 页数: 409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0.4(3.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7108296
  • 条形码:9787207108296 ; 978-7-207-1082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作者姜涛把“道”和“德”这两个*重要*根本的概念用*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后,从对当今生活的启示和借鉴角度来解读,并把感悟写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一书,力求用简单化、通俗化、实用化的方式,鉴古人智慧,化育社会人生;领悟先贤哲思,涵养精神世界;体味圣哲隽语,塑造做人风骨;知晓古往今来,明理天地人间。努力用老子的哲思来涤荡那些忙碌的心灵,让狂妄的成功者能够尽快恢复清醒,让愤青的失衡者能够尽快找到平衡,让迷惘的浮躁者能够尽快学会安静,让绝望的失败者能够尽快得到慰藉。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德”究竟是什么、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功成弗居”是品德更是智慧、老子的“圣人之治”方略等。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目录

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
《道德经》中的“德”究竟是什么
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
“功成弗居”是品德更是智慧
老子的“圣人之治”方略
“冲而不盈”之妙
“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的困惑
“橐筲”告诉我们:生活需要“留足空间”
老子的警世箴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中感悟孩子教育
“天长地久”话爱情
圣人的处世法则:无私以成其私
“上善若水”与人生修炼
“功遂身退”天之道
“适可而止”人之智
老子教诲人们:如何让心静下来
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反思孩子的培养教育
确立“为腹不为目”的生活追求
“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
对“贵大患若身”的理解
深藏不露见神威”
“得道之人”的七大特征
培养“致虚守静”的定力
“不知常,妄作凶”的警示
包容的力量
治国理政的四种境界
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看诚信
人心不古难识伪
“大道废”后的社会治理主张
“少私寡欲”利身心
老子何以主张“绝学无忧”
老子“独异于人”的心里独白
老子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曲则全”的真实用意是韬光养晦
“少则得,多则惑”的警示:切莫贪多求全
“希言自然”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做
从“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开去
老子认为失败者的六种情形
做人处世的*高法则:“道法自然”
人何以位居“四大”
从“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看品性修养
做一个懂“袭明”知“要妙”的人
“知其雄,守其雌”是保持低调的智慧
“知其白,守其辱”是保持快乐的智慧
“去甚去奢去泰”讲的是“度”的学问
“物壮则老”的警示:切莫追求极致和完美
老子的战争观及对人生的启示
欲望无边,知止不殆
老子的成功哲学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乃王者之道
从“执大象,天下往”认识感召力
“微明”思想能说明老子是阴谋家吗
“柔弱胜刚强”指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无为而无不为”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不欲以静”方能享受生活
“上德”对修身做人的要求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看谦卑
“至誉无誉”话管理
“弱者道之用”:成功背后的推手
闻道之态辨道性
“进道若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器晚成”终能成
“冲气以为和”蕴含着“和为贵”思想
“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昭示
“至柔”何以驰骋“至坚”
“不言之教”重在意会
“无为之益”,益在何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老子倡导的人生观
正确做人和准确识人的奥妙
老子韬光养晦的智慧
“清静”蕴藏着巨大力量
“知足常足”远祸咎
圣人缘何能“不出户,知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我见
弘扬“德善”“德信”的处世之道
“出生入死”话生死
做个“尊道贵德”之人
道家之“德”不同于儒家之“德”
怎样才能坚守“袭常”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的心理分析
老聃“何以知天下”
老子的“赤子”情怀
怎样理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和光同尘”的智慧
老子治国用兵取天下的方略
对“福祸倚伏”的哲学思考
圣人处世的四条准则
“重积德则无不克”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深邃道理
“大者宜为下”对领导者的启示
心悟大道懂宽容
“报怨以德”何其难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哲学思考
莫让自己成为“轻诺寡信”之人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话绸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确理解“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慎终如始无败事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
善下者为王
“我有三宝”取天下
优秀将帅的作战素养
“祸莫大于轻敌”
“被褐怀玉”蕴涵的人生智慧
人无完人贵自知
做人要“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勇于不敢”才是大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警示
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思考
平平淡淡才是真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智慧,更是规律
“天之道”的告诫:不要逆势而为
水的力量”
“和大怨,必有余怨”的告诫:要得理饶人不结怨
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生活
老子辨别世人道德的智慧
《道德经》之精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附录1:新版式道德经
附录2:《道德经》原文、译文
附录3:文章分类目录
附录4: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节选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三、无为而治——老子的治国之道 老子生活在无休无止的争霸、生灵涂炭的战乱年代,在看破人世间的战乱与杀戮之后,他所向往的是一个充满和谐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圣人的“无为” 之治,意在告诉统治者(侯王)“为无为,则无不治” (3章)的道理。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为‘无为”’是说以“ 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审时度势的作为和努力,仍然要人去“为”的,但他更强调的是:“为而不恃”(2章)、“为而不争”(81章),鼓励人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劝诫人们不要把持、不要争夺,不要凭借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占有欲。要祛除欲望,按照“无为 ”的原则去做,以顺应百姓的需求为重点来治理国家,统治者(侯王)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广大百姓,那么天下就会太平,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要而言之,“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的就是无为而循道、无为而修德、无为而真知、无为而察世、无为而贵身、无为而不乱用兵、无为而安民、无为而治国等。这正如王蒙所说:“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高智商,是一种理想境界即化境,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得到做得到的。  ” 那么,统治者(侯王)怎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呢?老子强调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63 章)以不刻意而为之心去做事情,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情,以恬淡无味的心态去品味食物。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秉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  把这个道理推及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中,就是要以“ 事无事”的态度去办事。所谓“事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老子特别反感统治者(侯王)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自己的主张。“味无味 ”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做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想品出味道,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以恬淡无味之心,从品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道,这就是“ 味无味”。老子劝诫统治者(侯王)要“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其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治理国家*好采用清静无为的方式,要少发布政令,少骚扰百姓。如果经常采用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那么就不能夺取天下、治理好天下了。  接下来,老子告诉统治者(侯王)运用“无为而治 ”的治国之道的好处是什么:“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作为统治者(侯王),如果能够做到不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胡作非为地瞎折腾,不随意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则老百姓就会自我教化、自觉端正品行、生活自然富足、风气自然淳朴,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样天下就会太平。而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让老子痛心疾首,以深深的忧虑和强烈的责任感呼吁统治者(侯王):“爱民治国,能无为乎?”(10章)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其实,早在十八世纪,西方就流行一句口号:“*懒惰的政府是*好的政府。”那时的政府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做,主要的工作只是替公民修修道路而已。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政府要统筹办理的事情太多了,要做到“无为” 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在当今社会,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权力支配生命,处处可以看到个人无助的情形;权力越来越强化,越来越集中化,越来越深度侵蚀到个人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老子“自然无为”的主张,仍然有其时代的意义。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姜涛,原籍山东荷泽,1966年8月出生于辽宁苯溪,研究生学历,获硕士学位,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思想教育和领导管理工作,已经出版《军队党委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和《指挥军官的通用能力建设》两部专著,发表百余篇理论文章和散文、诗词等。曾三次立功,现为部队师级领导干部,大校军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