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熊欢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490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86.4(8.0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版权信息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特色

熊欢*的《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从学科建设、历史演变、理论与方法、实践四大板块系统性地讨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议题,首次提出了建立女性体育研究的范式与路径,把社会性别研究理念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域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性别建构与体育制度、性别制度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体育中性别的不平等寻求了解释,为拓展“性别、身体与社会”研究框架提供了思路,为社会性别与体育知识的普及、女性体育事业的推动、性别平等的深化提供了支持。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科建设、历史演变、理论与方法、实践四大板块系统性地讨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议题,首次提出了建立女性体育研究的范式与路径,把社会性别研究理念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域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性别建构与体育制度、性别制度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体育中性别的不平等寻求了解释,为拓展“性别、身体与社会”研究框架提供了思路,为社会性别与体育知识的普及、女性体育事业的推动、性别平等的深化提供了支持。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目录

前言 **章 女性与体育 一一研究背景、意义与议题 **节 女性研究 一一女性主义的思考 一 女性/性别研究沿革 二 女性主义研究 第二节 体育研究 一一社会学的思考 一 什么是体育 二 体育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女性体育 一一跨学科的思考 一 为什么研究女性体育 二 为什么在体育中研究性别 三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发展 四 女性体育研究的实践问题 五 女性体育研究的跨学科视域第二章 女性体育的演进 一一历史与文化的透视 **节 女性体育在西方的历史演进 一 古代及中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 二 17一18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运动 三 19世纪西方女性和体育运动 四 20世纪西方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一 古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二 近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三 当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四 港澳台地区女性的体育运动第三章 女性体育的理论诠释 一一反思、批判与重构 **节 女性与体育 一一女性主义理论视角 一 体育女性主义的诞生 二 体育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体育中的女性与发展 一一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 一 女性主义对体育心理学的重构 二 体育中的主体经验研究一一女性的声音 三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法一一体育中的另一种声音 四 后结构主义理论一一体育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 女性、体育与社会 一一社会学理论视角 一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体育一一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秩序 三 冲突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性别不平等、歧视与排斥 四 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角色与分工 五 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身份与刻板映像 第四节 身体、性别与权力 一一身体理论视角 一 社会的身体一一身体理论 二 运动的身体 三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第四章 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 一一聆听女性的心声 **节 女性主义认识论 一 对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批判 二 女性主义研究认识论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 对研究主客体分离的批判 二 对量化研究范式的反思 三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偏好 二 女性主义访谈法 三 女性主义实验法 四 女性主义民族志法 五 女性主义跨文化研究法第五章 抵抗、平等与超越 一一女性主义的奧林匹克运动 **节 妇女参与奥林匹克的历程 一 初步发展阶段(1900—1924年) 二 缓慢发展阶段(1928—1976年) 三 飞速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第二节 女性对奥林匹克的“超越”与“重塑” 一 升华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二 将奥林匹克的影响推向纵深 三 重塑奥林匹克的完整魅力 四 推动奥林匹克的变革 第三节 奥林匹克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一 奥林匹克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 二 奥林匹克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 三 奥林匹克对妇女问题新的争论 四 妇女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前景展望第六章 女性、体育与社会变迁 一一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崛起 **节 城市化、女性与大众体育 一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二 城市化进程中大众体育的发展 三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崛起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特征 一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二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人口学特征 三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心理特征 四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形式与行为的特征 五 女性大众体育设施与服务的特征 六 女性大众体育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城市、女性与发展:女性大众体育的发展战略 一 女性大众体育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局限 二 多维视野下中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建构第七章 女性,体育与空间权力 一一体育对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困境 **节 女性主义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 一 女性主义空间研究 二 体育活动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推论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一 体育运动对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 二 体育空间与女性权利:限制与争议第八章 塑造与控制 一一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节 体育、媒体与性别 一一理论之探讨 一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传媒 二 传媒视野中的体育 三 批判主义视野中的性别与传媒 四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传媒研究 第二节 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一一实证之研究 一 体育报纸对于性别的呈现 二 体育报纸中的性别偏见 三 体育报纸对于性别气质的塑造与控制第九章 身体的自由与解放? 一一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节 女性休闲的双重含义 一 女性休闲的积极含义一一“自由”与“发展” 二 女性休闲的消极含义一一“失范”与“异化”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一 身体实践与赋权(cmpowemcnt) 二 打破性别的二元空间 三 抵制性别秩序 第十章 时空,人际与身心 一一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化差异 **节 身体体现与身体经验的理论化 一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二 女性主义对梅洛一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二节 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及文化差异 一 感官体验 二 时间和空间的体验 三 与他人共处的体验 四 对体育中身一心关系的感受 五 身体运动经验与文化差异第十一章 制度化的排斥与性别角色的“回归” 一一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研究 **节 中国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的制度因素 一 运动员再就业政策的变迁 二 举国体制下女性运动员的人力资本 第二节 女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的性别角色 一 劳动性别分工与两性职业发展 二 退役女性运动员再就业中社会性别角色的回归 与超越 第十二章 失范、暴力与性别权力 一一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 **节 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现状、危害与影响 一 体育中“性骚扰”的范畴与现状 二 性骚扰的主要危害和影响 三 国际体坛对性骚扰的应对与防范 第二节 失范、沉默与反抗: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运动中的 性骚扰 一 理论探究:运动的身体与性别权力 二 女性主义质性调查第十三章 尴尬、恐惧与挑战 一一酷儿理论与体育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节 同性恋、酷儿、酷儿理论 一 酷儿、酷儿理论的沿革 二 酷儿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论域 一 酷儿理论与体育研究 二 体育实践:瓦解的异性恋意识形态? 三 酷儿通过体育寻求身体与认同的可能性 四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价值与特色结语 新世纪女性体育研究的挑战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简介

熊欢 1979年生。 2006年获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亚洲学院工作,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女性/性别社会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