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季羡林评传 本书特色
季羡林,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郁龙余、朱璇编写的《季羡林评传(精)》是**本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和评论季羡林的人生和学术的专著,再现季羡林近百年的坎坷人生与心路历程。
季羡林评传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的首席印度学家、彻悟真谛的佛学家、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大家…… 《季羡林评传》是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和评论季羡林的人生和学术的专著,再现季羡林近百年的坎坷人生与心路历程。
季羡林评传 目录
从大学问家到大思想家
一、一位博大精深的大学问家
二、一位引领潮流的大思想家
**章 当代中国的首席印度学家
一、正面研究印度主流文学
二、全力建设印度学研究队伍
第二章 彻悟真谛的佛学家
一、享誉中外的佛教语言学家
二、佛学研究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三、现代佛教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第三章 开宗立派的东方学家
一、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二、学术格局和学术气象
三、治学之道与学术品格
第四章 不可或缺的翻译家
一、翻译作品的数量与品相
二、出自翻译实践的季氏译论
三、对翻译工作的组织与支持
第五章 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大家
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掌舵人
二、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
三、季羡林比较文学论纲
第六章 独树一帜的学者散文家
一、季羡林散文的创作历程
二、季羡林散文资源优势分析
三、季羡林散文审美赏析
四、季羡林散文创作守则
五、名家眼中的季羡林散文
第七章 文化交流的伟大重镇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实践
二、文化交流研究学术成果丰硕
第八章 胸怀世界的敦煌吐鲁番学家
一、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大力培育敦煌吐鲁番学人才
三、筹建经营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第九章 笃信马克思主义的大学问家
一、早年受到“左联作家”的深刻影响
二、在翻译中了解相信马克思主义
三、在学术研究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十章 季羡林的情感世界
一、季羡林的爱情全景图
二、 “和谐人瑞”的情感进程
附编:我为何要写《季羡林评传》
附录:季羡林学术年谱简编
后记
季羡林评传 节选
《季羡林评传》: (二)升宗立派的东方学家 季羡林是中国首席印度学家、彻悟佛法真谛的佛学家,同时也是我国东方学的奠基人。他担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三十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王邦维说:“先生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系系主任前后逾三十年。始则筹划专业设置,继则倡导学术研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著作等身,中国东方学研究开创至今,有今日之规模与水平,先生厥功甚伟,贡献至大。”。 季羡林的东方文化观是建立在全面的世界文化定位的基础之上的。他将世界文化划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再扩而大之,全人类文化又可以分为两大文化体系: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对于四大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东西方两大文化的关系,季羡林有着一系列深刻而辩证的阐述。在这众多的阐述中,我们应该重视他于1998年6月手书的横幅《北京寄语》: 不倭曾再三论证,二十一世纪将为东方文化重现辉煌之世纪。西方科技文明为全人类创造巨大福利,此为吾人所必不能忘者。但其产生之弊端已开始危及人类生存前途。吾辈对其优秀传统必继承而发扬之;对其弊端必坚决纠正之。此乃人类生存前途使然,不得不尔也。 《李羡林全集》第13巷彩插) 季羡林除了自己为东方学奋斗之外,还花费大量精力培养人才队伍。中国东方学研究有两支队伍,他在为陶德臻等主编的《东方文学名著鉴赏大辞典》所作序中说:“一个‘阵营’是以综合大学外语系科和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为主;一个‘阵营’是以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教外国文学的中文系的教师为主。前者通外国语言,但文艺理论水平一般较差;后者许多人不懂外国语言(如教东方文学的大都不懂除日语外的有关国家语言),但文艺理论水平较高,汉语水平也较高。两个‘阵营’的优缺点,正好能互相补充。虽然是两个‘阵营’,但决无互相轻视之意,而是互相尊重,切磋琢磨。……我在上面提到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我个人认为,这成就来自两大‘阵营’共同的努力,不能有别的解释。”。除了客观分析中国东方学学术队伍的现状,也是为分类指导、帮助后学做好思想准备。不管对**支队伍也好,对第二支队伍也好,有没有这种认识和思想准备,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可以说,中国东方学队伍是极为团结的,这种团结极大地增强了研究攻关的能力。对两支队伍的态度,季羡林总体上都是爱护的,但在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对外国语院系的老师,主要表现为压担子和严格要求;对中文系从事东方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表现为鼓励和引导。同时勉励两支队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季羡林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翻译家。季羡林的翻译,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
季羡林评传 作者简介
郁龙余,教授,男,1946年生,上海人。中国印度文学、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专家。196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师从季羡林、金克木、刘安武诸师,学习印度语言文学。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升讲师。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1991年升副教授,1996年升教授。历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院长暨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留学生教学部和师范学院顾问。2005至今,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19.1¥45 -
钱杨摭拾:钱锺书、杨绛及其他
¥14.5¥39 -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15.5¥29 -
耙粪者自述
¥13.8¥36.8 -
陈寅恪论稿
¥32.9¥58 -
1873-1898-梁启超传-(增订版)
¥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