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鉴-珍藏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26401
- 条形码:9787518026401 ; 978-7-5180-264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全鉴-珍藏版 本书特色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珍藏版)》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大学全鉴-珍藏版 内容简介
1.全鉴系列图书的原文根据权威版本核定,辅以通俗易懂的译文和解读,使读者全面领略这一系列国学经典的思想之美。2.《大学全鉴(珍藏版)》双色印刷,采用80克胶版纸,配以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美图片。3.《大学全鉴》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大学全鉴-珍藏版 目录
一、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大学》全文分经、传两部分。经,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颢认为是“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立身处世的必修入门课。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三纲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包含了儒家学派的方法论,极具实用价值。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知止”才能有所得懂得“本末”“终始”“先后”是学习大学之道的关键明德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忠实诚信源于对事物的认识意念诚实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基础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以尊重换取尊重二、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康诰盘铭、邦畿章是《大学》之“传”的开篇两章,主要就“经”中的“三纲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德”的角度做了进一步阐述。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迁,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道德的标杆。“德”是立世的根本,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显明美德,源于自我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美德盖天下而“惟民所止”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身为儿女就要尽孝道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道德至善,民而能服贤贤亲亲,民之不忘三、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听讼、格物致知章中,《大学》从审理诉讼说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导致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彻底地把问题解决。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就是“格物致知”。审理诉讼一定要公平公正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认识的彻底才是“知”的*高境界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针对这一章的内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是“慎独”、“不自欺”。“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做到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这样就算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诚于中,形于外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以德润身,心广体胖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称为“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正心与修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系。心不正,则修身就无从谈起。因此修身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中正。关于这一问题,正心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答案,并且每一条都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有所愤怒,心不能正有所恐惧,心不能正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有所忧患,心不能正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六、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一“家”之和睦,就没有一国之安宁,齐家,任重而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事实确实如此,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面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哀矜过度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骄傲懒惰的人不一定一无是处看人要长处、短处兼顾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大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家治好,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很多治家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邻里融洽等,同样适用于治国。家事、国事,可以说事事相通。只要把这些理念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那么治大国完全可以“若烹小鲜”。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国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治国孝顺父母的人具备侍奉国君的品德尊敬兄长就如尊敬领导对孩子慈爱的人足以承担造福百姓的重担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以“仁”治国,民而从之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去做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大学》说:“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国家为基础的。在这一章中,为了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学》把治国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了。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个字: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当事者时时把“人”和“德”这两样放在心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懂得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敬老恤孤,垂范以德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爱民所爱,憎民所憎小心谨慎,避免偏差得道得国,失道失国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美德是根,财富是梢轻德重财,本末颠倒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违背天理搜刮而来的财富终将会失去唯有“天命”*难于把握做人做事,以善为宝流亡在外,以亲为宝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把奸佞小人驱逐到“四夷”能爱人、能恶人遇贤才要及时重用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生财有大道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上好仁,下必好义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任用小人于国不利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大学全鉴-珍藏版 作者简介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