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尔蒙文:蒙文
-
>
我的石头记
-
>
心灵元气社
-
>
女性生存战争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705539
- 条形码:9787514705539 ; 978-7-5147-055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新闻学理论形态变迁为根基,以范式转换为线索进行研究,是新闻学术史研究方法的又一探索。通过剖析新闻学理论形态变迁这一新闻学术史研究的核心要素,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当代新闻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学术交流平台的建构则作为理论形态变迁的一个动因来进行分析,每个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贡献也都融入理论形态变迁的阐释中。从整体分析转向从一个侧面深化研究,实现了长期学术史研究的自我突破。这部书引入科学哲学中的“范式”概念,将1949年至2010年间中国新闻学理论形态的变迁过程勾勒为“党报之学”到“政治运动之学”,到“新闻事业”之学,再到“新闻之学”的范式转换过程,从中可以透视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从政治本位走向学科本位、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变化趋势,既再现了中国当代新闻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也初步剖析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目录
绪论
**章 党报之学及其理论创新:1949-1956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党报之学的理论建构及主要特征
一、新闻理论研究“五性一统”
二、报刊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
三、党报业务经验是新闻学术研究的理论重心
四、党报之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党报之学的成因
一、研究者自觉融入时代热潮
二、延安时期新闻学脉的延续
三、新闻界学苏联
第三节 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中的新闻学理论创新
一、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
二、王中的新闻学理论创新
第二章 政治运动之学:1957-1976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两次首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的召开
二、“大鸣大放”中的新闻理论论争
三、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理论批判
四、反右派斗争中新闻学术论争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的开展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全党办报”研究热潮
一、“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兴起
二、“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主要内容
三、“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著述形式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政治运动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学是政治运动的工具
二、新闻学不是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虚无主义的态度
第六节 政治运动之学的成因
一、新闻学术研究缺乏制度保障
二、新闻学者被迫放弃学术理想
第三章 新闻事业之学:1977-1990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理论新闻学研究:以新闻事业为重心
一、理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新闻
二、理论新闻学的理论重心:新闻事业
三、理论新闻学的重要关系范畴:新闻与舆论
第二节 新闻史学研究:苏共模式仍居主流
一、断代史研究的革命化
二、通史研究的政治化
三、专门史研究的阶级化
第三节 应用新闻学研究:宣传本位转向新闻本位
一、真实报道
二、深度报道
第四节 新闻事业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理论建构开始注重基本概念辨析
二、理论建构结构松散
三、理论建构游离新闻本体
四、反思阶级斗争工具说
第五节 新闻事业之学的成因
一、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二、新闻学术研究的恢复与发展
三、传播学的传入
第四章 新闻之学:1991-2011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理论新闻学建构:传播学化与哲学化
一、传播学维度的理论新闻学建构
二、哲学维度的理论新闻学建构
第二节 新闻史学建构:凸显本体
一、新闻本体视角
二、媒介生态学视角
三、“新新闻史”视角
四、媒介社会学视角
第三节 应用新闻学建构:新闻本位
一、客观报道
二、体验式报道
三、精确报道
第四节 新闻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理论建构回归新闻本体
二、理论研究呈融合态势
三、从学术自觉到理论自觉
第五节 新闻之学的成因
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二、新闻学术的繁荣
三、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
第五章 中国当代新闻学术的发展路向
**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政治本位走向学科本位
一、新闻学科地位的确立与维护
二、新闻学科发展路径探寻
第二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
一、新闻学术总结常态化
二、新闻学术反思日渐深入
第三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感性走向理性
一、关于新闻商品性的论争
二、关于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论争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 党报之学及其理论创新:1949-1956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党报之学的理论建构及主要特征
一、新闻理论研究“五性一统”
二、报刊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
三、党报业务经验是新闻学术研究的理论重心
四、党报之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党报之学的成因
一、研究者自觉融入时代热潮
二、延安时期新闻学脉的延续
三、新闻界学苏联
第三节 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中的新闻学理论创新
一、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
二、王中的新闻学理论创新
第二章 政治运动之学:1957-1976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两次首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的召开
二、“大鸣大放”中的新闻理论论争
三、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理论批判
四、反右派斗争中新闻学术论争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的开展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术批判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全党办报”研究热潮
一、“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兴起
二、“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主要内容
三、“全党办报”研究热潮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新闻学研究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著述形式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政治运动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学是政治运动的工具
二、新闻学不是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虚无主义的态度
第六节 政治运动之学的成因
一、新闻学术研究缺乏制度保障
二、新闻学者被迫放弃学术理想
第三章 新闻事业之学:1977-1990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理论新闻学研究:以新闻事业为重心
一、理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新闻
二、理论新闻学的理论重心:新闻事业
三、理论新闻学的重要关系范畴:新闻与舆论
第二节 新闻史学研究:苏共模式仍居主流
一、断代史研究的革命化
二、通史研究的政治化
三、专门史研究的阶级化
第三节 应用新闻学研究:宣传本位转向新闻本位
一、真实报道
二、深度报道
第四节 新闻事业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理论建构开始注重基本概念辨析
二、理论建构结构松散
三、理论建构游离新闻本体
四、反思阶级斗争工具说
第五节 新闻事业之学的成因
一、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二、新闻学术研究的恢复与发展
三、传播学的传入
第四章 新闻之学:1991-2011年的新闻学研究
**节 理论新闻学建构:传播学化与哲学化
一、传播学维度的理论新闻学建构
二、哲学维度的理论新闻学建构
第二节 新闻史学建构:凸显本体
一、新闻本体视角
二、媒介生态学视角
三、“新新闻史”视角
四、媒介社会学视角
第三节 应用新闻学建构:新闻本位
一、客观报道
二、体验式报道
三、精确报道
第四节 新闻之学的主要特征
一、理论建构回归新闻本体
二、理论研究呈融合态势
三、从学术自觉到理论自觉
第五节 新闻之学的成因
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二、新闻学术的繁荣
三、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
第五章 中国当代新闻学术的发展路向
**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政治本位走向学科本位
一、新闻学科地位的确立与维护
二、新闻学科发展路径探寻
第二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
一、新闻学术总结常态化
二、新闻学术反思日渐深入
第三节 新闻学术研究由感性走向理性
一、关于新闻商品性的论争
二、关于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论争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7¥39.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9.1¥42.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6.1¥3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2.9¥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8.6¥5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5.7¥45.8
本类畅销
-
娱乐至死
¥43.4¥55 -
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
¥8.7¥24 -
古籍编辑工作漫谈(八品)
¥6.1¥16 -
知名媒体人这样说
¥20.7¥58 -
轻舟万重山——纪念《档案学通讯》杂志创刊40周年
¥13.8¥40 -
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 第十卷
¥96.3¥140
浏览历史
大鱼文学:陛下是个伪君子
¥13.7¥39.8新时代党校教育十讲
¥51.1¥59.0明朝其实很有趣
¥16.5¥36.0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
¥38.4¥52.0一本书读懂领导学-在中国管人管事的108个方法
¥2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