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
开本: 27cm 页数: 34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1.8(3.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418086
  • 条形码:9787547418086 ; 978-7-5474-1808-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本书特色

张荣东、张宜著的这本《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梳理了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的山水内涵,深刻思考了人与山水的关系,寻觅、建构了生命的桃花源。该书以山水美学的视角切入一条消失的母亲河,从传统镜鉴当代,体味当代生存者的精神困境与救赎之路,追寻山水的家园,寻找语言的故乡。这种独立的精神建构,体现出了特立独行的学术品格。对于山水美学的独立发掘与塑造,也使本书具有了新的学科建构的开创意义。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内容简介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古济水流域为主线,梳理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的山水内涵。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到黄海之滨,作者张荣东、张宜以济水的命名、湮废、重构为主线,深刻思考人与山水的关系,寻觅、建构生命的桃花源。
从中国创世神话的原型地王屋、太行山(这也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到中国禅宗的源头嵩山达摩洞,再到华夏文明的母地泰山,及鲁山、蒙山诸峰,*终以海上仙山为结尾。这宏阔的地理与精神视角,分别从原型神话、中国山水画的道家传统、禅宗的流变、传统文人的家园与故土眷恋、想象建构的蓬莱仙山等诸层面进行了深入阐释。而荆浩、王蒙、赵孟頫、傅抱石等画家的相关作品研究,构成了全书的另一条线索。
该书以山水美学的视角切入一条消失的母亲河,从传统镜鉴当代,体味当代生存者的精神困境与救赎之路,追寻山水的家园,寻找语言的故乡。这种独立的精神建构,体现出了特立独行的学术品格。对于山水美学的独立发掘与塑造,也使本书具有了新的学科建构的开创意义。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前言

返乡的道路
当往事在一片净土中显现,这不是旧的显现,而是新的重生,不是时光的复制。而是时光的创造。
——作者
童年时,村子北面是连绵的群山。我从未走近这神秘的山群,彼时,这是由他人叙述与自身想象构成的秘境。远观群山,只有一片山影,这抽象的映像,如同虚无之境——在从未走近它的乡居者而言,它也因虚无而包容万境。有时,梦中会身处北山,那洁净的溪涧、疏朗的松林,构成我对北山终生的印象。后来我们举家离开沂蒙山,迁到遥远的北大荒,北山的影子就愈加虚无,化为童年淡淡的梦境。
父亲偶尔讲起北山的往事,溪涧中的螃蟹,松林中的松塔、松菇,巨石后窥伺的狐狸、狼,以及那漫长的山路。此时的我,已经习惯了在东北的山林中游荡,山中的狗枣子、山核桃,草甸子中的都柿,引诱着我进入山林的秘境。但与父亲叙述的山林不同,故乡的山林似乎格外洁净,不似东北的山林中,隐藏着毒蛇与猛兽——故乡的北山虽然也有狼,但与北大荒山中动辄成群的野猪、暴戾的黑熊相比,并不令人感到恐惧。
三十年后,我终于踏上通往北山的道路。此时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北山的回忆已经凝结在我心中,成为自身山水之恋的一个源头。当我进入北山,满山的槐花、荒草丛生的幽径、奇崛的山崖,构成了绮丽幽深、又不失雄浑的景色。但我知道,这美的呈现,也伴随着心灵秘境的坍塌。当想象中虚无的秘境变成真实的风景,这是发现的喜悦,还是伤逝的哀痛?
后来我和好友张宜约定做一部《山水艺术志》,试图接近的,不是山水外在的风景,而是那包容万象的梦境。而无论写作还是绘画,都远离山水风物的堆砌,而指向心灵物象的重构与整合。
沿济水这条消失的河流行走,不仅是在真实山水间的游走,而同时,也漫游于虚无的想象之地。只有一条消失的河流,一片由想象构成的山群,可以容纳万境。在发现这条消失的河流前,这本书*初叫《齐鲁山水艺术志》。凭藉济水,我才摆脱命名秩序中的风物,进入虚无的山水故土。山水艺术指向的,是山林秘境的重生,是向故土与归宿的漫溯。
一本书从宏大的虚构走向内心真实的低语,这是山林的启示,也是生命虚无归宿的召唤。在正式写作之前,父亲因病离世,他回归了那片虚无之地,我们只能在想象中与他相见。在这样的情绪中,我的笔触无法停留于山水风物,也无法停留于古人的歌咏。2014年春节后,我戒酒、素食、断绝社交、闭门写作。写作的苦闷期,我就带足给养,到陌生的山水问行走,那些永不见尽头的山路,引导着我的灵魂。我在此中发现、迷失,柳暗花明,日出而入,回返之时,倏忽已然黄昏。 我不再被那些虚妄的命名、言说所遮蔽,那无名无属、杳无人迹、万物自在生长之所,正是山林的故乡、艺术的本源。
新的世界在心灵显现,静谧、真挚、洁净,那是彼岸的净土,灵魂的救赎、重生之地。从王屋山、小沟背、析城山,到泰山、崂山,那些在山中积淀的岁月,终于整合、重构,成为心灵诗意的栖居之地。它们不再是有分别的异质存在,而是同一个结构中的言说。山川静穆,草木重生,在这流动不息的生命韵律中,我体会到自身的净化与重生。凝神屏息的瞬间,自身恍然化身山林万物。物象与物象间分明的界限消失了,显现的是天地嬗变的伟力,是草木无声的凋零与重生。自然的灵韵在此中萦绕,若有若无,你只是一个聆听者,在山林中恍然若失,又恍如拥有万物。
我无力代山水言说,只是一个忠诚的聆听者,在山林之境发出心灵的呓语。在山林秘境中,谛听到的,是天地的语言。这本书不是结束,不是结论,只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窗外广大的世界,依然隐匿。
我二十余次进入故乡的一条山谷,这无人的空谷,包容了我所有的情感与想象。父亲去世后,我在春日的山谷拍照,一只红蜻蜓屡次落在我的手机上,这是
……
2011年秋,我初至王屋山,彼时万里晴空,不见一丝尘埃,登天坛顶,见远山如黛,奇峰叠出,黄河蜿蜒山下,不禁为之神夺。下山时忽生一念,虽见无蔽之王屋,惜不见雨中幽邃之境,须臾,竟云雾涌动,大雨如注。在山下茅棚避雨,我跟老乡买了一碗捞面,望着满山的雨雾,不禁心生敬畏。大雨不止,踌躇归途,以为绝无雨霁天晴之可能,若有白云朵朵,映照山峦,则此行可谓圆满。然而雨竟然渐渐止歇,雨雾消散,白云依山,洁净纯粹,光华内蕴,为生平仅见。我被深深震撼,此后屡次进入王屋山,也缘于这心灵的震撼。
次日,我进入王屋山后的九里沟,穿过溪涧、古村,环望诸峰,静穆深沉,一路无人,却毫无孤寂之感,反有回到故乡的温暖情愫暗暗滋生。返回的路上,我捡到一块有红色图案的石头,酷似女娲补天的造型。在女娲补天神话的原型地,这样的发现如同获得神谕。
当童年的山水、少年的秘境,和济水故乡所见的一切,在一方净土映现,一块石、一座山,成为容纳时光、包容生命的天国。我曾经写过一本书《诸象在灵魂中的诗意栖居——镜中象》,以镜中诸象映照人生。这映像因镜与物象清浊之不同,或明澈,或浑浊,或真实入微,或扭曲变形,或明亮真切,或晦暗不明,直至在王屋山后恍然迷失,方意识到,那澄澈的映射,是天地的澄澈,也是心底幽暗净土的显现,是行路者真正的返乡。
诗意的栖居,是远离命名的诗意,是脱离羁绊,回归真挚、明澈、自由的精神乐土。那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秋凉彼岸,是澄澈的星空,是鸣虫响彻心扉的天籁。当往事在一片净土中显现,这不是旧的显现,而是新的重生,不是时光的复制,而是时光的创造。万物新生,在一派澄明的净土中,滤去了一切渣滓。一场清凉的雨、一次纯净的落雪,消解了万物的对立,令天地也回归故乡的情境。
每一次旅行,都是在返乡的路上,这是一个诗意行路者的宿命。
《山水艺术志》仅仅是返乡之路的笔记而已。虽然故土依然遥远,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走在重归真挚故土的道路上。
隐藏在幽暗林中的低语、神秘的凝眸、暧昧的草木之香,这是在行路者返乡的路上,越来越近的家园。茅屋温暖的灯火,柴门虚掩,这静谧的家园,是令游子流泪的安居之地。
少年时,我曾在黑龙江畔的一所中学借读,经常一个人乘车,金黄的树叶映满车窗,秋光为每棵树木投下虚拟的树影。这些树影构成了一个奇幻的通道,它似乎通向奇妙的虚无之地,虚无,却又有故乡般的温暖。冬日,车辆行驶在北大荒漫无边际的田野,那冰封的田野,在夕阳中熠熠生辉。这原野不再是生长庄稼与杂草的土地,而是无为无争的荒原,它沉默无语,却蕴含了天地的一切秘密。这也似极了《红楼梦》结局中,宝玉走向的那片白茫茫大地,它消解了一切时光的幻象,终极而虚无。
及长,行路成为连接出发点与终点的形式,在世俗命运的纠缠中,心灵已经远离那片唯美纯净的虚无之所。而那频频入梦的雪山、湛蓝的静湖、陌生的荒原,仿佛前世的故乡、灵魂的彼岸。
写作《山水艺术志》,使这些唯美的画面摆脱俗障,重新在道路中惊艳呈现,无论如何,这是真正的返乡。
返乡的道路,在文字与现实,想象与真境构成的山水之行中渐渐明晰,虽然我们也如逝水,乡关萧索,逝者如斯,终无觅处。
在西藏,《格萨尔王传》的传唱者仲肯(藏语:故事说唱者),多是通过梦境神授而获得说唱的能力。那些目不识丁而又突然成为传唱上百部史诗的包仲(藏语:天意神授的说书人),他们走近的,是语言的故乡。我们这些迷失的语言的奴隶与工具,何时能走上返回源初故乡的道路呢?
面对流逝的济水,我们居于逝水的命名中。我知道,只有流逝本身才是永恒,所以我们追忆、建构、保存,但终究徒然,那些温暖的、魅惑的、眷恋的画面,终将离我们远去,沦为废墟。但我们不会放弃,只有坚忍的道路中,才能感受到冷漠时光的温暖,那灿烂的新花,终会在废墟中如期绽放,不负流年。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目录

甲 返乡的道路(自序)
乙 隐在的河流(济水)
流淌于文字、图式的河流
创世与流变
时空的桃花源
丙 诸神的故土(王屋、太行)
创世记——从神话原型到洞穴寓言
行路者的“阿莱夫”
镜像与本体
时光的速度
恍兮惚兮,其中有道
丁 石壁中隐藏的净土(嵩山)
影之梦
静湖
清白世界
映照与回归
戊 乡关何处(华不注、鹊山)
一幅画中的故乡
荒芜的家园
日暮乡关
孤岛的视界
己 命名的故乡(泰山)
相异的时空秩序
脱离秩序的秘境
虚构的空间
隐于废墟的故乡
庚 无名山谷(鲁山)
无名山谷的隐喻
花非花
漫游者的道路
辛 流逝与重构(蒙山)
从秘境到院落
语言的故土
从家园到故土
壬 虚无的故土(从崂山到蓬莱仙山)
误入崂山深处
从牢山到鳌山
想象的旅程
故乡的道路
癸 另一种语言的返乡
展开全部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节选









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 作者简介

张荣东,山东沂源人,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于山东艺术学院从事艺术研究。著有《幽谷钟声——中国画家诗话》《镜中象》等著作十余种。张宜,山东潍坊人,现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出版《钟馗新解》等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