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
>
考研数学专题练1200题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
>
神农架叠层石:10多亿年前远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声音简史
-
>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605044
- 条形码:9787545605044 ; 978-7-5456-0504-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本书特色
管飞编著的《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概略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并论述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九个专题:天文纪录、宇宙学说、天文测量、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星占、天文遗迹、的天文著作、天文学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详细地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本书用了少量的专业性语言、名词和术语,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地介绍天文学知识;缜而不繁,博而精当,融真实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可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材,也可供学生家长、教师和广大历史、天文爱好者阅读、收藏。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内容简介
《华夏历史文化丛书·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概略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并论述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九个专题:天文纪录、宇宙学说、天文测量、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星占、天文遗迹、的天文著作、天文学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详细地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华夏历史文化丛书·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用了少量的专业性语言、名词和术语,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地介绍天文学知识;缜而不繁,博而精当,融真实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可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材,也可供学生家长、教师和广大历史、天文爱好者阅读、收藏。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目录
□□章 丰富翔实的天文纪录
日食月食
黑子
五大行星
彗星
新星
陨星
第二章 朴素思辨的宇宙学说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安天论
穹天论
昕天论
第三章 独树一帜的天文测量
赤道坐标系
星表
星图
三垣二十八宿
第四章 自成体系的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纪年法
上元积年
第五章 巧夺天工的天文仪器
圭表
浑仪
浑象
日晷
漏刻
第六章 扑朔迷离的天文星占
占星术的发展
星官与分野
星占与政治
占星与天文
第七章 绵延千古的天文遗迹
星图
天文台
第八章 浩如繁星的天文著作
历法著作
星占著作
仪器制造著作
第九章 成就斐然的天文学家
落下闳
张衡
李淳风
一行
苏颂
郭守敬
王贞仪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节选
天空划分既定,就可以将天区与地上各区域进行对应。中国古代的占星家认为,“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吉凶祸福是有联系的,天上的某一区域与地上的某个地域会相互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固定的和持久的,如果某部分天区内出现不寻常的天象,这将意味着与这一天区对应的某一地域将有大事发生。这种为了用星象变化来占卜每个地方人事的吉凶,而将地上的州、国与天上的星空区域一一匹配的占星法就叫分野。其实分野就是一种为占星提供地域坐标的方法。中国古代典藏中保留了大量的分野记录,尽管它们的具体内容还有差异,但却都是遵循着这个原则制定的,其中以《史记·天官书》和《晋书·天文志》中的划分□为典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的开头写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里的“分”就是分野,“翼”是指翼宿,“轸”是指轸宿。在当时的分野制度中,翼宿、轸宿属于江西地区。
在星官和分野确立之后,占星术便有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它以异常天象表示主何吉凶,以星宫及分野指示此种吉凶将应验于何人、何事及何地区。由于古代星官正好是人间世事在天上的映射,分野又对应着天下州府郡县,所以恰好为占星术提供了一个人、事、地的三维坐标系。但具体运作起来,占星术还是相当复杂的。例如所谓异常天象就包罗万象,按其所属天体可归为日、月、五星、恒星及突见天体(如彗星、流星及客星等)。除此之外,古人还把风、云、雨、雪、雷等大气及气候现象亦视为天变。对于天体,所谓异常者不外乎颜色、光度、视大小的变化,有无芒角、晕圈、相掩、相犯(即天体在一定距离内位于同一经度上),运动状态的变化(如行星的盈、缩、顺、逆、留、见、伏等),原本无而突然有、原本有而突然无,等等。但细分起来又十分繁琐,例如,据粗略统计,《开元占经》中所列的占象中,太阳达71种、月亮1□5种、五星综合17种、木星145种、火星170种、土星138种、金星158种、水星133种、流星133种、客星17□种、彗星137种。另有天占、地占、瑞星占、妖星占、杂星占、云气占等,不一而足,恒星的□83官也备有所占。这些已统计的大项之下有的还进一步分有细项,每项各主一占,名目繁多。也正由于占星术的繁琐,从而使之显得更为神秘。
- 主题:
(打四星。因为并不是十全十美,个人觉得还可以更好。) 到货是2月2号晚上。反正到今天12号估计这本书看了10天左右。 这本书当初有一点随便扔进订单里一块买的,倒也不是那种凑单,因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但是没想到这么一本仅122页的小本子让我有意愿也竟然读完了…… 这本书我感觉娓娓道来吧。就是前言会搭后理的感觉。不像之前买过的有几本关于古代天文类书,那简直就是只想翻几下看几下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其余的真的很生拗。所以这本书我感觉真的是一个非常的通俗读本。然后这套书我就想全部凑齐!每天大概就看个一点点,然后就可以大致入一个小小小小小门槛? 在这本书里,有一些引用直接就是直接把翻译好了的白话文搬上来,而没有附上原有的文言文(可能这样子更通俗吧,但我觉得如果进行注释的话,最好把论家说的话在哪里出现的提示一下再下面) 比如说这个封面,这个封面上面的物品是赤道日晷,在p59学到的。 (原话:日晷按晷面所放的位置不同,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等,最常见的是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