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新闻采访-(第2版)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21.5(5.5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闻采访-(第2版) 版权信息

新闻采访-(第2版) 内容简介

  第1版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此为第2版对新闻采访主体、新闻采访受体、新闻采访准备、新闻采访方法、新闻采访艺术、新闻采访规范等进行系统论述,强调新闻采访要通过眼看、耳听、提问、查阅等方法来获取新闻线索、甄别事实、确保新闻真实和发现新闻。《新闻采访(第2版)》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广播电视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师生,新闻爱好者

新闻采访-(第2版) 目录

前言

**章 新闻采访主体
**节 记者的由来
第二节 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第三节 记者的修养
第四节 记者的情感与立场
第五节 记者的意识与发现新闻

第二章 新闻采访受体
**节 采访与采访对象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受访特点
第三节 采访对象的作用与地位
第四节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矛盾

第三章 新闻采访准备
**节 采访前的准备
第二节 采访前的新闻策划
第三节 四种特殊报道的策划
第四节 分类新闻的访前准备

第四章 新闻采访方法
**节 显性采访
第二节 隐性采访
第三节 体验式采访

第五章 新闻采访艺术
**节 观察艺术
第二节 听取艺术
第三节 提问艺术
第四节 查阅艺术

第六章 新闻采访规范
**节 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
第二节 采访自由与政治约束
第三节 采访自由与“法”的约束
第四节 采访自由与“律”的约束
第五节 采访自由与“俗”的约束

附录一 记者行为准则宣言
附录二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新闻采访-(第2版) 节选

  《新闻采访(第2版)》:  二是传媒的分工。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的诞生,不同传播手段的媒体对记者提出了不同的专业要求。记者的内涵,也由以往的报刊记者扩展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等。传播手段的不同,记录新闻事实的手段与方法也就大相径庭。传媒分工的另一层含义,是传播媒介的专业化。以电视媒体为例,按照国家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电视节目“专业化、对象化”的设置要求,电视频道分为经济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文体频道、教育频道、体育频道、影视剧频道等。然而,传媒的分工,对于记者来说,只是报道领域的不同,采访仍然是新闻传播的“**道工序”,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依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三是报道领域的分工。一般而言,新闻媒介按社会行业、职业、领域的报道内容,对记者进行具体分工。如,有的记者负责工业的采访报道,被称为“工业记者”;有的负责党政新闻的采访报道,被称为“党政记者”;有的负责财经领域的采访报道,被称为“财经记者”;有的负责政法战线的采访报道,被称为“政法记者”,等等。  报道领域分工的*大好处,就是把记者认知生活的重心,引向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专业,为发现新闻、认识生活创造了条件。然而.不管你是什么记者,是什么传媒的记者,还是哪里来的记者,或是有何等地位、何等影响的记者,只要你进入采访环节,就得遵循采访规律;只有遵循采访规律,才能发现新闻、获得新闻素材。因此,对于记者来说,研究采访学问,掌握采访方法,既是学问所在,又是“看家本领”。  第二,新闻竞争,首先是采访的竞争。采访决定写作,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今天意义的新闻。新闻的“新”,从采访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内容上的“新颖”和时间上的“新近”这两个方面。  新闻要解决姓“新”的问题,主要是要解决记者发现新闻和获得新闻的问题。对于记者来说,首先是采访的“抢”。它包括“抢题材”、“抢素材”和“抢速度”三个方面:  抢题材是指报道题材的“人无我有”,在报道时间上的先行一步。记者率先抢到了报道题材,则为报道“绝对独家新闻”占据了先机。  抢素材是指在同一题材的采访中,对支撑新闻材料的深度开掘,在“人有我深”、“人有我异”上下功夫。记者的“人有我深”、“人有我异”,则为报道“相对独家新闻”奠定了基础。  抢速度是指对新闻的快采。要求记者用*短的时间实现对新闻材料的占有,快写快发,以满足新闻“时新性”的要求。  纵观世界各国传媒,随着采访手段的不断完善,新闻的竞争表现为速度的竞争,新闻的“快”,早已大大突破了“今日新闻”的“时新”概念,而以“分”和“秒”作为“快”的标准。广播电视更是以播出时间与事件发生同步进行,即观众看到的新闻,是和事件的发生同步的,具有“零秒差”的特点,作为今天时间“时新”的标准。第三,采访竞争,首先是紧紧围绕采访对象展开。由于采访对象手中掌握着新闻事实,记者采访就是向采访对象“要情况”。采访的“重心”自然地集中到采访对象身上,采访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采访对象进行的。即使是采访“汶川地震”、“蛟龙号”这样现场感很强的新闻,采访也首先是围绕采访对象展开的。为了从采访对象身上获得“情况”,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开展公关活动,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从采访对象身上获得“情况”。  ……

新闻采访-(第2版) 作者简介

  熊高,教授、高级记者、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工作者。曾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一线工作近20年,后任湖南株洲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株洲广播电视台台长。2005年被广西师范学院引进,担任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和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等职。现为贺州学院特聘教授、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传媒与文化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著有《采访行为学概论》《新闻采访》《电视新闻摄制教程》《电视新闻节目学》《文化媒介学》等书,发表论文数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