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3.9(3.5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105222
  • 条形码:9787515105222 ; 978-7-5151-052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本书特色

  1. 纪念梵·高去世125周年。  2. 原书作者为两位荷兰记者及艺术史专家,对梵·高(1853~1890)有深入研究。  3. 书中有许多首次对外出版的伦敦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画作,还有梵·高收藏的多册《伦敦新闻画报》对当时社会事件和英国作家狄更斯、艾略特作品的评析,以及梵·高对英国社会底层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这些都充分显露在了梵·高早期的绘画风格及意识中。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内容简介

  《梵·高的伦敦时光(1873~1876)》既是一本英国伦敦旅游指南,同时也是一部梵·高传记。本书讲述了梵·高成为画家之前,在伦敦度过的青年时光(被古庇画行外派到伦敦分部做画商,同时在伦敦市郊担任寄宿学校教师),以及梵·高与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的一段辛酸恋情。这四年时间(1873—1876)是梵·高一生中少有的快乐时光,梵·高以观光者的目光、期待的心情,探索伦敦这座当时人口四百万、世界繁华都会的景点、美术馆、博物馆,欣赏英国文学、艺术及英式的自然风情。这段时期的经历对梵·高后来的创作与绘画有着深远影响。当时的景点、美术馆、博物馆,也与现代伦敦相差不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按图索骥,看到一般旅游者无法触及的英国文化与历史深度。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目录

上部 梵·高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

一、离别的忧伤

——穿行在19世纪

二、戴着礼帽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看夏季展览12

三、在海德公园骑马道上抽烟斗19

四、圣诞前的窘境

——梵·高与狄更斯26

五、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一日

——从南安普顿街到海克福德路32

六、古庇画行的工作48

七、走,去画伦敦的奥斯丁会修道士58

八、在圣保罗大教堂拜访特纳和雷诺兹64

九、出城

——对博克斯山的渴望68

十、在泰晤士河畔唱赞美诗71

十一、从早到晚游走在英格兰77

十二、塞恩公园夜色迷人83

十三、文森特·梵·高如何提升他的英语水平?88

下部 伦敦的博物馆

一、国家美术馆98

二、泰特美术馆113

三、华莱士收藏馆

——心碎在海克福德路133

四、大英博物馆:“神圣的黄昏”

——寻找真正的伦勃朗142

五、汉普顿宫,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147

六、达利奇美术馆165

我对伦敦几多爱

——英国对文森特·梵·高的影响(代后记)174

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译后记)183

画作索引187

参考文献190

涂 色 页194

展开全部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节选

  梵·高如何提升他的英语水平?  梵·高发自内心地渴望去英国。1873年3月17日,在去往伦敦的途中,他写信给提奥,说他要出发去伦敦了:“这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很有帮助,我完全能听得懂,但是目前还不能说得很自如。”梵·高在荷兰泽芬贝亨的寄宿学校里可能就上过英语课,后来在蒂尔堡的高中也学过。梵·高在英国生活越久,对英语也就越发精通。梵·高度过他在伦敦的**个夏天时,记录下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一位荷兰访客来伦敦探望,他才“有了自从5月以来**次开口说荷兰语的机会”。翻阅梵·高的信件,会发现,他的英国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他的荷兰语里夹杂着英语的单词和短语。1873年夏天,梵·高在信中写道:“你关于冬天的描述好极了。”11月的信中,梵·高说:“我在这里很好。”梵·高“观察伦敦,观察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英国人本身”,乐此不疲,沉醉其中。后来在短暂的教师生涯中,梵·高这样评价自己的口语:“*初抵达英国时,我用英语与人沟通是艰难的,不知道英国人听我说话是什么感觉。但我还是选择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学习语言。”当梵·高再度居留伦敦期间,他开始用英语表达和记录。梵·高对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不自信:“在彼得舍姆,我先告诉信众们,他们将听到很糟糕的英语。”  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练习和纠正,是梵·高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方式。他同时还尝试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写信时引用英文长诗句和《圣经》里的诗篇,大量阅读英文书籍,用英语撰写布道文。到1873年8月,他已在伦敦度过了*初的几个月。梵·高在信中表达了对约翰·济慈诗歌的喜爱:“这样一位诗人,我想在荷兰还不为人所知。”他把诗集《圣马可之夜》中的句子誊抄在信中。在梵·高看来,约翰·济慈是“这里所有画家的宠儿”,他指的画家主要是拉斐尔前派的成员。事实上,米莱斯、罗塞蒂及亨特等画家都曾把济慈的诗句引入画中。1873年8月7日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及济慈诗集中的另一首诗歌,他说“《圣阿格尼斯之夜》是济慈诗歌里*有名的一首,篇幅较长,如果在信中完整誊抄下来有点困难”。从《圣马可之夜》中誊抄下来的片段取材自圣马可的传奇故事,描述了主人公在圣马可节的前夜,伫立在教堂门口守候,可以望见将在来年逝去的那些人们的幽灵。  梵·高的书单很长(其中包括未读完的书)。在梵·高的通信里,被提及的作家大约150位,引用过的文学作品约200部。可以列举的有:狄更斯、莎士比亚、朗费罗、卡莱尔、乔治·艾略特、哈丽叶特·比彻·斯托以及夏绿蒂·勃朗特。在梵·高的某个人生阶段,他曾渴望成为一名传教士,在阅读乔治·艾略特的《牧师生活场景》时,他说:“倘若你能说服某人阅读艾略特的《牧师生活场景》和《菲利克斯·霍尔特》,你就做了件有价值的事。”(摘自梵·高于1876年8月18日写给提奥的信)两年后,梵·高把艾略特的书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1883年12月梵·高的一封信中,人们发现他还读了著名的《米德尔马契》,他说:“我在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艾略特分析过,像巴尔扎克和左拉这样的作家,也都曾关注英国题材,还运用英国式的情感来写作。”  翻阅这一时期梵·高阅读的文学作品,你会清楚地发现,他多么渴望能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牧师。在《牧师生活场景》一书中,梵·高*钟情的故事是《珍妮特的忏悔》,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宗教纠纷。1876年2月19日,在寄给提奥的信里,梵·高附上了一份该书的简介:  这是一个助理牧师的人生故事。他的人生,大部分时光在一个有着肮脏街道和普通居民的小镇里度过……他的午饭往往是不新鲜的羊肉和发霉的土豆……久病卧床期间,有一个女人照顾着他。这个曾经嗜酒成瘾的女人,在聆听他的布道后依赖着他。慢慢地,她似乎就战胜了自己,找回了灵魂的平静。  离开英国之后,梵·高在他的信件里依然反复引用着狄更斯、艾略特和卡莱尔的作品。1876年5月12日,梵·高从拉姆斯盖特寄给提奥一封信:  在一本书里,艾略特描写了工厂的工人以及他们的生活。这些工人加入了一个小团社,并执着地在一个“挂着灯笼的院落”的小教堂里完成宗教仪式。他说这是“上帝在人间的王国”,什么也不多余,什么也不缺。  尽管乔治·艾略特是女作家玛丽·安·埃文斯的笔名,梵·高在这里还是用“他”来指称。不久后,梵·高会给他自己的作品也冠以英文标题,如:Miners’ Women Carrying Sacks(《用麻袋背煤的矿工们的妻子》,又名《负重的搬运工》),Sorrow and Worn Out(《悲伤与疲惫》)。  1876年10月29日,星期日,在里士满的卫斯理公会教堂(现已不复存在),梵·高呈交了**份由英文撰写的布道辞。11月3日,星期五,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说:“提奥,这个礼拜天,你的哥哥**次在这所房子里对上帝说话了!……或许以后还会有许多次。”梵·高为此非常高兴:  当我站上讲坛,感觉自己像从黑暗的地下墓穴走入了和善的日光中。  在同一封信里,梵·高草草地记下了一段很长的布道辞,可能是那个月稍晚些时候要用的。11月17日,在给双亲的信中,梵·高描述自己在伦敦是如何不间断地忙碌着。梵·高说,偶尔会步行去探望琼斯先生:“在晚上,在空隙时间,我就在祈祷手册上写东西。”显然,这对他的英语进步很有帮助。  除了里士满,梵·高也在艾勒沃斯附近的小村庄彼得舍姆和特南格连讲道。尤其是坐落于伦敦西部奇斯威克镇的特南格连,在这里布道,令梵·高充满兴趣。“哦,小弟,”梵·高向提奥写道,“我开始盼望,天冷时能到特南格连走走。”梵·高不仅在特南格连布道,还在一所主日学校里授课。《狄更斯辞典》里提到,去奇斯威克“从滑铁卢出发需要23分钟”,在那里仍保留着几分“乡野田园”气息。梵·高在“木屋礼拜堂”里讲道,如今此处已消失无踪。“木屋礼拜堂”位于今天奇斯威克345—347号公路旁边。现在,留在原地的是一座商业楼后的停车场。奇斯威克公路本身是一条不错的商业街,人们可以在这里购物,或是在这个真正远离伦敦的市郊,享用一顿风味独特的餐饭。从滑铁卢车站到这里可乘坐火车或地铁,需要20分钟左右。11月25日,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结尾处附上了一小幅素描,画的就是彼得舍姆和特南格连的教堂。  作为一名教师,梵·高被人们期望能说一口流畅的英语。搬到海克福德街后不久,他认识了卢瓦耶母女,了解到她们在当地为“小”男孩子们开办了一所学校。1876年4月,他在巴黎短暂居留,为谋求一份英国的新工作奔走。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中说为他提供了一个在拉姆斯盖特教书的职位。梵·高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提奥:  早晨,离开巴黎之前,我收到一位教师从拉姆斯盖特写来的信。他建议我到那里去实习一个月(没有工资),期满时他再决定是否录用我。  梵·高在4月17日抵达了拉姆斯盖特。5月1日,他在信中提到,那是“一所寄宿学校,有24个男孩”:  你问我给男孩们教些什么。首先是法语,一些基础课程,一个男孩已经开始学习德语了。还有其他功课,比如算术,听他们复述功课,给他们听写,等等。眼下,其实上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孩子们自觉地学习。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在脑海中想象着与你握手祝贺,再一次诚挚地祝愿你一切顺利。  教书之余,孩子们几乎都由我管理监督,这项工作已经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而且会越来越多。  ……

1873-1876-梵.高的伦敦时光 作者简介

  克里斯汀·格罗哈特(Kristine Groenhart),  生于1964年。曾攻读荷兰文学专业。著有四部历史纪实和“Mulberry House”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她曾在英国生活了十七年,其中有四年在伦敦度过。目前在瑞士居住、工作。  威廉-扬·沃尔林登(Willem-Jan Verlinden),  生于1971年。毕业于莱顿大学艺术史和考古学专业。曾在荷兰的博物馆和艺术基金会工作。现为荷兰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顾问。著有《梵高的伦敦时光(1873—1876)》(合著)。近期在写作《梵·高的妹妹们:安娜、伊丽莎白和威廉明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