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作者:郑庆杰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7.2(8.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73428
  • 条形码:9787516173428 ; 978-7-5161-734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选择工人身份认同这一颇具主体性的研究视角,分别对改革之前、改革初期、全面改革(全面市场化阶段)、改制后民营企业等几个阶段的工厂生产领域中,劳动和资本(国家资本)之间生产政治的表现方式、互动关系、变迁机制以及生产政体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并考察既被建构又被工人主体感知并赋予意义的身份认同,如何在稳定的时候影响了生产政治关系;在身份认同日渐散落、背离、并寻求重构新认同的过程中,工人及群体的行动又如何推动了生产政治和劳动关系的变迁。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 研究设计

第二章 身份认同的缘起与生产政治的构型(1949-1978)
一 国家-单位:直接控制与建构性力量
二 工资福利、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差异:工人群体一其他群体
四 小结

第三章 身份认同的延续与生产政治的初变(1978-1992)
一 向市场迈进:宏观制度变革与改革实践
二 劳动过程、工资、合同与福利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分化
四 小结

第四章 身份认同的背离与生产政治的转换(1992-2009)
一 全面市场化改革与国家的隐而不退
二 工资、福利、劳动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分化:背离与建构
四 小结

第五章 改制后工人的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2003-2009)
一 国家退场与市场契约
二 工资、福利、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的建构与群际差异的形成
四 小结

第六章 工人可能成为谁:寻求新认同与生产政治变迁
一 身份修辞的转换与身份认同的散落
二 群际差异和群际冲突
三 工人行动中的多元身份:分解与聚合
四 生产政治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双重条件
五 小结

第七章 结论、贡献与未来研究
一 结论与讨论
二 潜在的贡献
三 未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节选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身份认同,一方面稳定了这一阶段生产政治的形态,另一方面又构成了改变生产政治的未来潜在力量,这均基于工人的主体。而无论是华尔德,还是布洛维,他们都是从社会互动关系的结构层面来论述国家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生产政治形态的。   华尔德认为,工人对于企业形成了在社会和经济上的依附、对于工厂领导形成了在政治上的依附、对于直接领导人形成了个人依附。但是通过以上的访谈和论述,我们认为工人作为行动主体,他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是无法忽视而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虽然华尔德在其论述中也提到在“权威的制度文化”中,人们对于权威的默认、习惯性承认是“*让人费解的”,但他随后并没有对其加以关注,因为其理论关注的核心在于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那些不变的、结构性的存在。随后他认为工人队伍内部的“施恩回报”关系把“工人队伍的整体从社会和政治层面都割裂开来”。他的意思是指工人阶级身份的一致被“施恩回报”关系割裂,然后无法改变生产政治关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上述割裂影响,并忽略了工人身份认同所构成的对于生产政治的影响。也就是说,华尔德认为“庇护—依附”关系分化了工人一致行动的可能性,但这只从制度性结构关系的角度解释了生产政治的无法改变,却忽视了工人主体的身份认同所导致的较缓和的干群关系。只有从更具主体能动性的身份认同出发,才有可能更丰富地解释生产政治的维系。   ……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郑庆杰,男,1975年生,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博士,现任教于赣南师范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赣州市客家联谊会常务理事,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5项。在《社会》、《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教材。曾获“费孝通学术奖学金”,并获2010年、2011年、2014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研究领域:社会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工作社会学、发展社会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