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3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12.3(4.9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186358
  • 条形码:9787112186358 ; 978-7-112-1863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教育(2015 总第11册)》的内容覆盖了建筑教育的各个方面。本册特设专栏主题是“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研究”。文章的来源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历史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中外建筑史教学国际研讨会”。同济大学常青教授、卢永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教授,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赖德霖教授,东南犬学陈薇教授等各校建筑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外建筑历史教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特别是对建筑历史教学在建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时代建筑历史教学的特色以及建筑历史教育的趋势和未来等问题的讨论,对予全国其他院校建筑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将会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目录

主编寄语
专栏 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研究
“传统的延续与转化是必要与可能的吗?”——“建筑理论与历史(一)”课程的建构与思考/常青
超越“时代精神”: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再探索/卢永毅
近三十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学教育与学科定位/吴庆洲 冯江
清华学堂在线与《中国建筑史》MOOC课程/王贵祥 张亦驰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清华大学中外建筑史课程建设/贾瑁
它山之石与我们的玉——参与国内建筑史教学的体会/赖德霖
朝花夕拾 层出不穷——第二届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闭幕式发言/陈薇
“挑战与机遇——探索网络时代的建筑历史教学之路”
2015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综述/张鹏 周鸣浩
建筑设计研究与教学
秩序·媒介·表达:结合布扎和现代体系的建筑初步课教学研究/吴志宏 高蕾
基于行为研究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实验班教学实践/苑思楠 胡一可 郑婕
“M.I.c.E”模式下的建筑综合实验体验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李翔宇
建构呈现的尺度与历时差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实验设计课程“竹构鸭寮”反思/姚远
域外视野
东京工业大学木建构教学考察——基于材料建构的建筑设计思维研究/辛塞波
教学札记
建筑娄院校多专业共享美术基础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朱军
院线
昆明理工大学地域性建筑教育的反思/翟辉
校园动态
教材导读
编辑手记
展开全部

中国建筑教育-2015(总第11册) 节选

  《中国建筑教育(2015 总第11册)》:  认识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的独特性  西方现代建筑史在我们的建筑学教育中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虽然时至今日,这样部历史从何起始,如何叙述,作何评判,仍没有清晰统一的标准,但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及其思想认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与我们整个建筑学的成长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建筑史是形成我们建筑史观、价值认识、设计原则以及形式语言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寻求自身建筑现代化发展之路的重要参照。因此,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史的教学更是作为一种认识人类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学习(这也反映了我们长期将西方古代建筑史与现代建筑史断裂的问题).那么关于西方现代建筑史的教学,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强烈的、直指当下与未来发展的目的论色彩。  二是,引介与翻译是我们建构关于西方现代建筑史知识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就是说,关于西方现代建筑的相关人物、作品及其思想的种种特征及其评述,主要是通过西方史学家将现代建筑历史化的(Historicized)解说形式为我们认识的,甚至是,他们所建构的现代建筑的历史叙述及其历史观念本身,就构成了西方现代建筑史的一部分。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持续半个多世纪。然而.这种史学家的特殊影响作用,是到近年来才为我们逐渐意识。就是说,以往我们获得的现代建筑的历史知识,并非等同于现代建筑的真实历史。  三是,通过引介和翻译的知识传播,还包含了第二次的过滤,即,我们的教师、学者和建筑史学家在引入西方现代建筑史学著作时,也会按自己的认识和选择来转译这些知识和思想,直接针对西方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的研究而建立的系统性历史知识还十分罕见。因此,我们以往是如何移植,如何转化的,也是需要考察与反思的。  事实上,考察这些问题,也有助于深入探究中国建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特征。应该说,这种特征本身就是中国建筑现代性面貌的重要表现。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观念转变的回溯  对于西方建筑史教学的人文学思考和历史性反思,在以罗小未先生为代表的同济前辈中已经形成传统。罗先生在主持编著全国建筑学专业统编教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过程中,就坚持建筑历史应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并强调关注历史的复杂性,认为建筑历史中呈现的“异质共存的情况无处不在”,但同时也强调建筑“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定的自主性”。不仅如此,提倡“种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也是罗小未先生致力培育的教学传统,一直影响着我等后辈。  因此,在教学肉容不断扩展、历史观念正在转变的新形势下,回溯我们西方现代建筑史的教学发展过程,形成一定的批判性认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史学史(historiographyofmodernarchitecture)研究的传入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整个人文学领域史学研究发展的新环境。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