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508183
- 条形码:9787516508183 ; 978-7-5165-081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本书特色
孙玉院士这些年断断续续地记载了一些求学之路、社会经历、技术欣赏和随想记忆,按时间先后串联起来的写成了这本回忆录,但是,中国工程院规定统一称为传记,所以,称为自传。《孙玉自传》副书名为“静静的旅程”。因为,这大体符合孙玉院士的实际情况。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内容简介
孙玉,通信技术专家。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参加了我国通信技术数字化全过程,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本《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称自传,其实是回忆录。其中,记载了孙玉的求学之路、社会经历、技术欣赏和随想记忆。 近年,我国正在经历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阅读《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可能会得到某些启发。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目录
故乡五站(1936)
父系亲族(1936)
母系亲族(1936)
北大荒的记忆(1940)
去姥姥家(1941)
一年四季(1941)
沦落西荒(1942)
童年(1946)
小学(1949)
肇东中学(1955)
坎坷的路(1955)
政治审查(1955)
清华大学(1956)
忆雪(1959)
集体活动(1960)
清华大学毕业(1962)
第二章 社会经历
赴石家庄参军(1962)
终身之恋(1962)
婚姻与友谊(1963)
在科研**线那3年(1964)
多变的两年(1965)
见识海南(1965)
“抓革命、促生产”(1971)
日内瓦(1978)
健康的拐点(1984)
3个月的副所长(1985)
数字化年代(1990)
政治指导员们(1990)
三峡工程通信网络(1992)
华关公司示范网络(1994)
冀鲁旅游(1994)
幸运人生(1995)
创建数字网专业部(1995)
赴韩国考察交换机产业(1995)
台湾之旅(1998)
回忆“863”那6年(1998)
交通的记忆(1998)
一场虚惊(2000)
北京之恋(2006)
学生们(2008)
家庭演变(2009)
走近农村(2011)
我的第二故乡(2012)
住房的变迁(2013)
广州之缘(2014)
从满洲里到阿尔山(2014)
第三章技术欣赏
散射数字传输系统(1970)
科学实验(1972)
码速调整技术(1974)
微波接力链路(1976)
巧妙的帧调整技术(1979)
综合业务数字网(1980)
无线空间转信(1980)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988)
三网融合问题(1996)
香山会议主题报告(1999)
电信网络的计量问题(2000)
网络安全问题(2002)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2007)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2007)
动人的数学结论(2007)
关于数学方法(2008)
信息系统安全概念演变(2008)
应急通信(2008)
电信技术中的数学方法(2009)
数字家庭做什么(2009)
CATV那美妙的复用(2010)
移动通信的来龙去脉(2010)
接入家庭(2011)
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2012)
对于信息消费的理解(2013)
用户线数字化这个难题(2013)
信息化建设问题(2014)
第四章 随想记忆
同学们(1966)
饥饿与温饱(1970)
半只鸡(1975)
重要的应用发明(1980)
超级市场(1990)
说不清楚的事(1994)
合法侦听问题(1994)
心灵相通(1995)
老师们(1996)
穷亲戚们(1997)
日子富足了(1998)
这算走后门吗(1999)
工程师的摇篮(2002)
社会活动的感受(2005)
科技著作(2007)
固执与主见(2009)
科学这把双刃剑(2010)
物联网那顶“帽子”(2012)
厚德至圣(2013)
谈谈体会(2013)
专家评审的故事(2013)
时务与天命(2014)
误入歧途(2014)
关于院士(2014)
一路随想(2014)
朝阳与夕阳(2014)
结语
附录一 学习、工作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论文和著作
后记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节选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 (一)走路 小时候活动距离*远是25里。空身步行走25里轻快,去我姥姥家就是如此。如果挑着柴禾走10里也不困难。我上中学时,暑假割乌拉草天天如此。背着书包上小学,4里地连蹦带跳不在话下。至于爬山那是另一番情景。在海南岛爬800米高山,起初用了4小时,后来缩短到2小时,时年29岁。现在,每天平地散步,45分钟,大体上是6里多。 (二)骑马 当年,黑龙江农村只养马,用于耕地、拉车;偶尔,骑马作为临时性的交通工具。在马背上搭上一条麻袋,就算是马鞍子了。有一次舅舅带我到草原上放马,同村很多年轻人,都骑着自己家的马,前呼后拥,一路小跑,尘土飞扬。我紧紧地抱着舅舅的腰,欣赏这人间少见的狂欢。 (三)马车 上县城读中学,*大活动距离增加到80里。常常乘坐生产队运输蔬菜的马车,往复五站与肇东之间;如果装满蔬菜,坐在上面要当心滑下来;如果是空车,尽可能靠前坐,当心颠破屁股。有时,坐“斗子车”,这时你必须紧紧把住座位,否则可能把你甩出车外。我在家务农那年,赶着一匹马拉着的平板车送姥姥回西荒老家。半路上车陷到泥里,我无论如何赶那匹马,都动弹不得。后来我9岁的弟弟接过来赶,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把车赶出了泥坑。不过,我乜使劲儿推了。 (四)汽车 这乘坐汽车的经验可就多了。东北光复之后,乘坐过蒸汽汽车。就是在卡车上安装一个锅炉,烧木头桦子。人们扶着车栏站着乘车。后来,有了公共大客车,但是,道路不平,车速很低,我从广州到汕头,整整晃悠了一整夜。乘坐军队的吉普车要特别当心,为了通过一条河谷,这吉普车常常在下坡时加速,利用余力冲上对岸高坡。在戈壁滩上行车也是如此,一旦压破戈壁滩那上层硬壳,车辆就会产生激烈的颠簸。 (五)传统火车 早年,近距离客运火车与货运火车一样,都是四面透风的木头箱子,干草铺地,坐卧随便。后来有了客车,我从太原到河边,这车厢脏得出奇,座位上面是一层结结实实的黑泥巴,坐人的地方是一圈一圈的“盆地”,直到露出座位的原来颜色。窗户也是一层结结实实的黑泥巴,看不清一路景色。乘务员集中围绕火炉聊天,乘客随便上下。后来,客运有所改善,但是,拥挤不堪。我一次从郑州转车去上海,几经努力挤进车厢过道,拥挤之甚连蹲下来休息一会儿的空间都没有,历经8小时抵达合肥才有幸买到卧铺。乘坐卧铺还是不错的。那年,我们全家八口从广州回石家庄,乘坐两间软卧。车到韶关,时逢大水冲断铁路,这火车停留几个小时之后,返回广州;又停留几个小时之后,开往深圳,经过江西铁路北上,接近南昌西行,转入萍乡再人京广铁路。虽然延时一天多,但我们全家没有异议。 1962年10月,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石家庄参军是乘坐火车。那时候,这长途交通工具好像只有火车。快车中途只停保定,全程历时5小时;慢车见站就停全程历时7小时。如果一人乘坐,只能找点工作消磨。有时感觉这火车太慢;如果多人同行,无一例外一路下军旗,不吃不喝,全神贯注。有时感觉这火车太快。 ……
孙玉自传-静静的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作者简介
孙玉,1936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五站乡,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时分配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闻.从事通信设备研制和通信系统总体工程设计;创建了电信网络专业和数字家庭专业;出版了《电信网络总体概念讨论》等10部著作。 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组组长;国防电信网络重点实验室科技委主任。同时;兼任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和通信科技委委员;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科技委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间,总政治部领军人才带教导师。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5¥29.8 -
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精)
¥22.9¥58 -
柳宗元传
¥16.8¥42 -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20.1¥49.8 -
先秦人物
¥14.4¥3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8.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