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作者:龙宁丽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26cm 页数: 19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版权信息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这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显著社会现象。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偏低,数量少、资金匮乏、能力弱、类型及结构分布不均衡。如何保证将非政府组织肩负的社会责任转化为对整个社会而言具有约束机制的具体责任,是非政府组织治理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分为行为篇、组织篇、发展篇三个部分,在介绍西方学术界研究非政府组织问责问题的背景、框架和途径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具体案例的介绍、分析,分别阐明上述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旨在更好的推动非政府组织的治理与发展。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行为篇、组织篇、发展篇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非政府组织治理中的问责研究 ; 社会组织治理创新: 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 经济社团治理现代化: 现状、问题及变革 —— 一项基于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实证分析等。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目录

**部分 行为篇
非政府组织治理中的问责研究
一、非政府组织问责的背景
二、非政府组织问责框架
三、非政府组织问责的实现途径
四、思考与讨论
社会组织治理创新: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社会组织治理何以成为命题
二、比较视野下的社会组织治理
三、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现状
四、社会组织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创新视野下的社会组织治理

第二部分 组织篇
经济社团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及变革——一项基于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缘起
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特征及价值:作为一个客观实在
三、全国性行业协会的网络关系结构:基于类型学的划分
四、全国性行业协会治理现代化:变革与发展
国家和社会的距离:寻求国家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基于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实证分析
一、国家与社会的距离:一个替代性的解释框架
二、数据来源:一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初步统计调查
三、数据分析:测量中国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距离
四、讨论与思考:构建国家和社会的理性距离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结构距离及其测量——基于对全国性经济社团的实证分析
一、国家和社会距离的测量:一个新起点抑或前人旧说?
二、国家和社会的结构距离:工具选择与指标构建
三、国家与社会的结构距离测量结果:来自全国性经济社团的数据
四、思考与讨论:从结构距离审视社会组织的“两栖性”
民办非企业单位:从“无中生有”到“组织变形”——一个寻求合法性支持的法律概念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无中生有”下的发展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变形”:合法性视角的引入
三、认知合法性危机:民办非企业单位“无中生有”的烦恼
四、规制合法性危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阿喀琉斯之踵”?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寻求制度合法性的支撑
社会组织集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以国际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为例
一、社会组织集聚:必要的政府干预?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国际性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一个反向评估
四、国际性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发展的需求分析:一个正向评估
五、国际性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集聚:自上而下的政策干预

第三部分 发展篇
准政府身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罪与罚”——基于浙江温岭的个案研究
一、工资集体协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起舞
二、案例的选择:寻求工资集体协商的“*佳实践”
三、分析框架:谁得到什么?
四、案例分析:温岭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生成与扩散
五、中国工资集体协商:政府“在场”的改革逻辑
从政府垄断供给到非竞争性的合同外包: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上海浦东新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案例选择与方法
三、分析框架与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
国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做法和经验
一、以法人登记为平台,构建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的重要关口
二、以免税登记为杠杆,利用经济激励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三、强化登记管理、税务、审计、检察、司法等各部门的职责与功能,构建对社会组织的多元监管格局
四、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接拨款、购买公共服务、建立战略支持框架体系、政府机构改革等手段,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性服务

后记
展开全部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节选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既然缺乏治理的社会组织仍然可以运转得很好,那么,社会组织到底需不需要治理?从组织的一般属性出发,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仍是理解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的关键。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必然导致委托—代理关系,要想解决委托—代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确保权力分立与制衡、并在实践中真正运转的制度,防范各类不当行为对各利益相关人合法利益的侵蚀,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而这正是治理的目标和出发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和现代政府组织,一切治理问题的产生皆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为前提,社会组织同样如此。以会员制的社会组织为例,社会团体的会员数量众多,对组织的影响力和参与程度不同,同时在利益的实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必然要求专门机构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策,这就对治理产生了天然的需求。  事实上,社会组织不仅表现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甚至存在所有权、控制权与受益权三者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事实上对治理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这在非会员制的社会组织中表现得尤为典型。例如,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的捐助人一旦完成捐助行为即丧失经营控制权,基金会、民办非企业作为受托人负有对资产的处分、经营、管理等权利,但这种使用权受到了严格的约束,而作为非特定对象的受益人又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主体,无法保证受益权的实现机制。此外,在会员制社会组织中,与行业协会等互益性质的社会团体不同,公益性质的社会团体同样存在受益人不明确的现象。  ……

治理、问责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作者简介

  龙宁丽,女,中央缔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巾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美利坚大学(2006~2007年)和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2013年9月~2013年12月)访学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和社会关系、非政府组织问责与发展、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与行政改革等。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黑龙江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六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