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24cm 页数: 147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版权信息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本书特色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由陈培赛、林元潮主编。 随着社会的发展,蛋鸭的规模化养殖发展遇到了新问题。蛋鸭喜水,传统的饲养方法是在天然水域养殖,严重污染了水资源。浙江省推行“五水共治”政策以来,蛋鸭产业的发展碰到了瓶颈,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倒逼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各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其中苍南县研究的生态网床圈养技术无疑是有特色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全程网床饲养,把鸭体与粪污相隔离,极大地改善了蛋鸭生产区的卫生条件,极大地提高了饲养经济效益。编著者期望进一步研究完善网床养鸭技术,造福社会。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的方方面面, 还提供了许多**手材料于附录中。全书共分为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当前我国蛋鸭主要养殖模式 ;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简介 ; 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等。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目录

**章 当前我国蛋鸭主要养殖模式
**节 中国蛋鸭养殖概况
第二节 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内其他主要模式

第二章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简介
**节 选址与平面布局
第二节 网床结构
第三节 人工游泳池
第四节 排污消纳地
第五节 蛋窝
第六节 饲料桶
第七节 饮水槽
第八节 消毒桶
第九节 电器设备
第十节 鸭场绿化
第十一节 窗户与通风

第三章 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
**节 蛋鸭的引种
第二节 雏鸭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蛋鸭育成期的管理
第四节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 病死鸭的无害化处理

第四章 常见蛋鸭疾病防控
**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禽流感
第三节 坦布苏病毒
第四节 鸭瘟
第五节 传染性浆膜炎病
第六节 大肠杆菌病
第七节 禽霍乱
第八节 蛋鸭腹水症
第九节 蛋鸭场免疫程序

第五章 技术成效
**节 饲料转化率提高
第二节 节 约投入品使用
第三节 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动量
第四节 病死率变化
第五节 经济效益
第六节 环保效益
第七节 社会效益

第六章 研究历程技术评价
**节 研究历程
第二节 技术评价

第七章 研究推广前景
**节 存在问题及对策设想
第二节 推广现状
第三节 *新研究进展

附录1:苍南县蛋鸭产业调研报告
附录2:蛋鸭新型养殖模式研究初探
附录3: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面上推广效果调查
附录4: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鸭粪治理效果观察
附录5:苍南县牧草引种试种初探
附录6:一种蛋鸭立体网架舍外运动场
附录7:一种蛋鸭舍外运动场专用新型料槽
附录8:一种露天使用饲料桶
附录9: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规范
附录10:“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命名诠释
附录11:相关媒体报道
附录12: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名单
附录13:无公害鲜鸭蛋生产管理制度
附录14: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推广大事记
附录15:“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教学视频解说词
展开全部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研究 节选

  二、新技术养殖模式鸭粪治理效果观察  (一)新技术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各生产区鸭粪数量分析  1.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即本文所述的新技术)生产工艺及鸭粪数量  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是一种运行低碳、节工省料的新型蛋鸭养殖模式,具有极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养殖区分为栏舍、运动场和人工水池三部分,栏舍和运动场采取网床方式,蛋鸭在这三个区域内自由行走、游泳。相应地,在栏舍、运动场区域鸭粪掉落堆积在网床下方,可以收集统一利用;而在人工水池区域,鸭粪直接排放于水中,随着水池定期换水流走,再进行后续处理利用。根据蛋鸭排泄习性恒定假设,在新技术模式下,需要进行后续消纳地治理的鸭粪仅为水池中的部分,约占整体排泄量的17%。  2.传统蛋鸭饲养模式鸭粪数量  传统蛋鸭养殖场也划分为栏舍、运动场和水面三部分,栏舍内使用垫料,运动场一般为水泥地或者红砖地面,水面一般为河道、水库等天然水域,传统模式一般也采用高密度的圈养方式。传统模式中,运动场的鸭粪均冲洗进入河道、水库等天然水域。因此,在传统模式中,除了栏舍内垫料鸭粪混合物可以收集资源化利用外,其他部分均直接排人天然水域。根据蛋鸭排泄习性恒定假设推算,在传统养殖模式下,67%的鸭粪直接进入水体,无法得到收集处理。  从上述可见,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各区鸭粪数量及处置差异巨大:**,新技术实现了所有生产区鸭粪的全程可收集,为后续处理利用创造了条件,而传统模式运动场与游泳水环节是直接排放的,无法收集利用;第二,在新技术下,日常鸭粪处理绝对量从67%减少为17%,降幅绝对量达50%。  (二)网床下鸭粪的发酵减量效果观察  根据面上推广观察,网床下鸭粪数量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很快满起来,网床下鸭粪的堆积速度与蛋鸭养殖密度、季节、水分和小蛆活动这4个因素密切相关。鸭粪堆积速度与养殖密度成正比,一般每年堆积平均高度达10~20厘米;网床下鸭粪如果与水分直接接触,则促进了发酵作用,同时,气温越高,发酵作用越强烈;在小蛆活动季节,则更加促进了鸭粪的消解速度。  根据多年观察,运动场网床由于没有采取遮雨措施,春、夏、秋3个季节气温升温,微生物发酵强烈、小蛆活动活跃,鸭粪一般每年堆积高度在5厘米以下;而栏舍内网床下鸭粪则与水分接触密切相关,如果栏舍内不设置饮水槽、地势高燥,新鲜鸭粪在网床下自然风干,不会发酵,也不会长小蛆,年平均堆积速度在10~20厘米。  由此可见,网床底下的鸭粪消解减量速度很快,40厘米高度的网床能够满足较长年份的使用才会需要清理;反之,如果为了获取鸭粪出售的经济价值,则需采取搭建运动场雨篷、不在栏舍内设置饮水槽等措施,防止鸭粪减量。  (三)不同因素对人工水池鸭粪数量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新技术模式下需要进行牧草地消纳的排泄物主要是人工水池的定期排放水。减少排放水的数量,以及水中粪便含量,能够减少牧草消纳任务。那么,哪些因素与水排放量与减少粪含量有关呢?根据排泄习性恒定假设,问题也就转化为观察鸭在水池中的数量及时间。根据观察,蛋鸭在水池中的数量(或时间)与月龄、水质均成反比。因此,我们在管理上,应当减少池水更换频率,同时设置饮水槽提供清洁饮用水。这样我们能够减少排放池水的绝对量。  (四)沉淀池使用效果观察  鸭粪排入水池后,小部分能够溶解于水,大部分仍呈固体状,比重比水略大,一般沉淀于水底。通过在排水口设置沉淀池,能够将大部分鸭粪沉积下来,积累一段时间后清理利用。沉淀池也起到暂时存放排放水的作用,缓解大雨天气牧草消纳地的水位。而且,沉淀池也有强烈的有氧(无氧)发酵作用,对鸭粪起到减量作用。一般沉淀池面积按20~40平方米/1000羽蛋鸭设置。  (五)排放水直接资源化利用效果观察  生产区排放水包括两部分:一是定期排放的人工水池水,二是运动场的雨水,其中前者约占90%,5OOO羽蛋鸭场年雨污水的排放总量约为8000吨(以温州地区的降雨量估计)。经检测,排放水的cOD浓度约为900毫克/升,NH。一N浓度约为60毫克/升。根据面上推广观察,排放水不需要经过预处理,就能够直接被黑麦草、浮萍、桑树、高丹草、皇竹草、丝瓜等绝大多数的牧草、经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不会因浓度过高“烧死”植物。只要牧草消纳地面积达到1亩/1000羽蛋鸭以上,牧草消纳地可以不设置排水口,水分通过植物吸收、直接蒸发全部利用,除非遇到长期的大雨天气,才需要排放少量牧草消纳地的多余农田水。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