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作者:刘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2.2(3.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2036385
  • 条形码:9787312036385 ; 978-7-312-0363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本书特色

地下水是淮北平原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区域生态和地质环境的要素之一。近20年来,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地下水开发规模显著增加,而精细化管理相对滞后,使得局部地下水循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城市已出现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威胁到城镇供水安全。 因此,在整个流域背景下,从地下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开展地下水情势演变、安全开采量与控制指标的评价研究,揭示在变化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演变特征及情势规律,对流域内超采区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从流域特点和实际出发,研究安全开采量评价关键技术,并对典型区域的安全开采量进行评价。在地下水情势演变和安全开采量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红线管理的需求,开展地下水管理控制指标研究,加强地下水精细化管理和持续高效利用是必要与迫切的,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内容简介

地下水是皖北平原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区域生态和地质环境的要素之一。近20年来,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地下水开发规模显著增加,而且精细化管理相对滞后,使得局部地下水循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城市已出现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威胁到城镇供水安全。本书在整个流域背景下,从地下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阐述了地下水情势演变、安全开采量与控制指标的评价研究,揭示了在变化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演变特征及情势规律,对流域内超采区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从流域特点和实际出发,研究安全开采量评价关键技术,并对典型区域的安全开采量进行评价。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目录

前言(ⅰ)第1章绪论(1) 1.1国内外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现状(1) 1.1.1国际现状(1) 1.1.2国内现状(2) 1.2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研究综述(4) 1.2.1研究意义(4) 1.2.2研究内容(5)第2章皖北平原区概况(6) 2.1自然地理(6) 2.1.1地理位置(6) 2.1.2地形地貌(7) 2.1.3土壤植被(7) 2.1.4水文气候(9) 2.1.5河流水系(10) 2.2社会经济及主要城市概况(10) 2.2.1社会经济概论(10) 2.2.2皖北平原区主要城市概况(11) 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3) 2.3.1区域地质特征(13) 2.3.2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划分(15) 2.3.3地下水动态系统(21) 2.3.4地下水水质状况(24) 2.3.5地下水污染(25) 2.4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26) 2.4.1皖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6) 2.4.2皖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资源量(32) 2.4.3皖北平原裂隙岩溶水资源量(35) 2.4.4皖北平原地下水分布特点(40)第3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43) 3.1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沿革(43) 3.1.1农业灌溉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3) 3.1.2生活供水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4) 3.1.3工业生产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4) 3.1.4地下水开采量的年代变化(45) 3.2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46) 3.2.1开采井数量及水源地分布(46) 3.2.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7)第4章皖北平原地下水动态与变化规律(54) 4.1水资源演变情势(54) 4.1.1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演变分析(54) 4.1.2地下水埋深的演变分析(68) 4.1.3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分析(71) 4.1.4影响水资源演变因子分析(72) 4.2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74) 4.2.1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74) 4.2.2深层承压水水位动态(81) 4.2.3影响水位因子分析(82) 4.3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85) 4.3.1地下水水质研究方法(85) 4.3.2地下水评价结果(87) 4.3.3地下水质量变化(91) 4.3.4影响地下水质量因子分析(93)第5章地下水安全开采及控制技术(95) 5.1地下水安全开采量概念(95) 5.2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96) 5.2.1安全开采系数(96) 5.2.2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计算(100) 5.3深层承压水安全开采量(101) 5.3.1深层承压水资源特点(101) 5.3.2深层承压水安全开采量计算(102) 5.4裂隙岩溶水安全开采量(107) 5.4.1典型区的计算(107) 5.4.2皖北地区的计算(111) 5.5地下水安全开采潜力研究(112) 5.5.1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113) 5.5.2地下水安全开采类型及开采区划分(116) 5.5.3地下水安全开采潜力分析(118)第6章地下水超采区(125) 6.1皖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承载力研究(125) 6.1.1皖北平原优化层次分析法模糊优选模型(125) 6.1.2皖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127) 6.2地下水超采区划分(128) 6.2.1划分标准(129) 6.2.2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130) 6.2.3深层一含、二含承压水超采区划分(134) 6.2.4岩溶水超采区划分(150) 6.3超采区复核(157) 6.3.1与以往成果对比情况(157) 6.3.2复核后保留、增加和取消的超采区(158) 6.4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159) 6.4.1划分标准(159) 6.4.2限采可行性分析(159) 6.4.3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分结果(161)第7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163) 7.1地下水红线“三控”指标(163) 7.1.1开采量控制指标(163) 7.1.2地下水位控制指标(169) 7.1.3水质控制指标(185) 7.2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方案(189) 7.2.1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189) 7.2.2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方案(193) 7.2.3岩溶水开发利用方案(204) 7.2.4地下水水质保护(207) 7.3非工程措施(212) 7.3.1加强行政管理,落实管理责任(212) 7.3.2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法规(213) 7.3.3开拓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213) 7.3.4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管理能力(214) 7.3.5健全地下水资源信息发布制度(215) 7.3.6量化监督效果,完善公众参与(216) 第8章成果与建议(217) 8.1研究成果(217) 8.1.1揭示了皖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情势动态 演变规律(217) 8.1.2完善了地下水安全开采理论(218) 8.1.3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和评价(219) 8.1.4建立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三控”指标体系(220) 8.1.5制定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方案(221) 8.2对策建议(222) 8.2.1加快替代水源规划与实施(222) 8.2.2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223) 8.2.3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223) 8.2.4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及地下水专题研究(223)参考文献(224)附图(231)
展开全部

皖北平原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 作者简介

刘猛,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就职于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两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