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38687
- 条形码:9787516138687 ; 978-7-5161-386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特征展开,通过传统政治参与网络环境中公众政治参与的对比,了解网络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和新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利弊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从平台建设、政府管理及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分析,*后把握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前景,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特征展开,通过传统政治参与网络环境中公众政治参与的对比,了解网络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和新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利弊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从平台建设、政府管理及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分析,*后把握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前景,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目录
**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演进 **节 传统的政治参与 一 传统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二 传统政治参与的方式 三 传统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变化及有利因素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类型 一 网络参政议政 二 网络民主监督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一 电子投票 二 电子邮件 三 网络论坛 四 网络微博第二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作用 **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公众政治参与 一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二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呼吁政府积极应对 第二节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 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 二 公众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 一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二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三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的构建 四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 第四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活的作用 一 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三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作用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 **节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挑战 一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身份断裂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边缘化 四 网络群体极化 五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层面的挑战 一 政策回应欠缺和监管不足 二 政府主导地位的丧失和角色弱化 三 政府网站建设不完善 四 政府网络信息意识淡薄和回应滞后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环境问题 一 信息爆炸和参与爆炸 二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三 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安全 四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 五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现象第四章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借鉴 **节 国外的网络与政治参与 一 国外网络的历史沿革 二 国外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况 一 韩国公众参政及网络治理 二 日本网络政治参与 三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 四 美国网络政治选举 第三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 一 确立网络实名制的网络参政身份 二 发展公共服务网络项目,使公众参政方式多元有效 三 以网络政治参与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四 以法律为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五 重点加强各民主党派的网络参政议政第五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建设 **节 培育合格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一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界定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知识和技能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 第二节 提高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 一 提高政府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 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协调能力和网络民意回应能力 三 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 四 健全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网络绩效评估体系 第三节 推进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运用 一 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二 信息过滤技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态维护及危机治理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价值 一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政治诉求 二 有利于实现广泛舆论监督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型第六章 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 **节 完善顶层设计,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一 优化政府和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网络诉求的回应能力 二 加大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消除数字鸿沟 三 加快政府网络建设工程,扩大网络政治参与覆盖面 四 加强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 第二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网络知识教育 一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培养公众网络道德 二 普及网络教育,提升公众网络素质 三 强化政府示范效应,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 四 矫正不良网络价值取向,推动公众理性参政 五 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秩序 一 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二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 三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与处置联动机制 四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第七章 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素养 **节 培育良性的公众网络政治文化 一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二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吁求良性的网络政治文化 三 网络时代下塑造社会主义良性网络政治文化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加强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一 构建网络伦理道德 二 网络社会伦理的困境 三 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治理性教育 一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理性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下公众政治理性的现状 三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公众政治理性的培育路径 第四节 “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一 网络“把关人” 二 网络政治参与吁求网络把关 三 拓展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路径第八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前瞻性思考 **节 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一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概述 二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中遇到的挑战 四 如何实行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第二节 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一 电子政务概述 二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三 电子政务下的政府与公众互动 第三节 虚拟公共领域将成为政治活动的新场所 一 虚拟公共领域概述 二 虚拟公共领域功能的实现 三 虚拟公共领域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作者简介
高桂云,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现任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主编《生命与社会》、《网络媒体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多部著作,并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甘肃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4.7¥3 -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
¥22.7¥57 -
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化转型研究
¥15.7¥36 -
大城市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研究
¥16.4¥45 -
公文写作教程
¥13¥26.3 -
实务篇-重塑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路线图
¥2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