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23cm 页数: 27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856391
  • 条形码:9787560856391 ; 978-7-5608-563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海市郊区农村村庄改造评价、上海市郊区农村危旧房改造评价、《上海市农村村民建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后评估三篇。主要包括: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评价绪论 ;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的基本情况 ;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的实施评估等。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目录


上篇 上海市郊区农村村庄改造评价
第1章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评价绪论
1.1 评价背景
1.2 评价目的和意义
1.2.1 评价目的
1.2.2 评价意义
1.3 评价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的基本情况
2.1 上海市村庄改造总体概述
2.1.1 上海市村庄改造工作背景
2.1.2 上海市村庄改造工作进程
2.2 上海市村庄改造工作机制
2.2.1 组织方式
2.2.2 推进模式
2.2.3 工作环节
2.3 上海市村庄改造实施内容
第3章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的实施评估
3.1 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的主要效果
3.1.1 总体效果
3.1.2 分类评析
3.2 效益分析
3. 2.1 社会效益
3.2.2 经济效益
3.2.3 环境效益
第4章 国内外农村村庄改造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经验借鉴
4.1.1 韩国
4.1.2 德国
4.1.3 日本
4.1.4 美国
4.2 国内经验借鉴
4.2.1 浙江省
4.2.2 山东省
4.2.3 江苏省
4.2.4 其他国内经验
4.3 国内外经验对比分析
4.3.1 村庄改造的主体性差异
4.3.2 村庄改造的“三位一体
4.3.3 村庄改造的因地制宜性
4.3.4 对比总结
第5章 上海市郊区村庄改造的问题与建议
5.1 问题
5.1.1 村庄改造在城乡统筹中的角色有待加强
5.1.2 村庄改造的政策有待创新与突破
5.1.3 村庄改造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5.1.4 村庄改造的工程管理环节有待优化
5.1.5 村庄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待提升
5.2 建议
5.2.1 依据上海城乡规划体系制定中心村规划,为村庄改造打好基础
5.2.2 率先突破、创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村庄改造的常态化机制
5.2.3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整合,形成村庄改造工作合力
5.2.4 实现工程化管理,建立建设、管理、监督于一体的运作机制
5.2.5 完善村庄改造目标任务配套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村庄改造
……
中篇 上海市郊区农村危旧房改造评价
下篇 《上海市农村村民建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后评估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展开全部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节选

  (1)城市社区背景的村庄改造规划  在城市社区,目前村庄改造中*大的问题是“城中村”,即农村村宅改造如何与城市化发展同步的问题。“城中村”问题的实质是自然村没有规划改造到位。因此,在当前的村庄改造中必须接受以往的教训。首先在规划上要有前瞻性,不要就事论事,防止因二次改造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其次,城市发展要“有序化”,平行推进。城市社区的村落改造过程以集中式“农民公寓”居住为宜。鉴于农民和市民收入的差距较大,福利待遇较少,这方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手段加以弥补。而针对外来人员,可以通过置换后的原村民的旧居集中统一管理,有条件的也可建造外来人员公寓。  (2)城镇化社区的村庄改造规划  此类社区的产业基础主要是工业和第三产业,也有少量的**产业。其村民的居住形式主要是混居型、自建型条块式居住小区兼有适度的公寓房。改造规划模式为新建型和分治型。这些村庄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因此土地集约使用尤为重要,改造模式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新建住宅尽可能进行公寓式安排,而针对外来人员则以混居为主,有条件也可集中居住。  (3)农村社区的村落改造规划  这类社区的主要产业是农业,从事**产业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居住模式主要力自住型离散状村庄,年轻人往往是城镇上班、乡下居住。而外来人口主要居住在偏房或私下搭建房。这类村庄的改造规划,在产业结构上应以现代高效、观光农业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实行综合整治。整治内容主要包括路、水、环境保护、河道整治等基础工作,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并通过促进宅基地流转达到土地集中节约的效果。  此外,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发达城市周围,尤其是像上海这样包容性、开放度大的特大型沿海城市,在城市郊区的农村形成了特有的复合型二元结构,形成了原住民(主要是当地农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的新二元差别。这种结构的特点,一是在原有的城乡二元差别基础上锲入了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表现在某些村落的外来人口远远多于原住民。二是原住民与外来人员的联系更多的是经济联系,彼此之间缺乏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三是外地人口的导人客观上导致了原住民的分化和新的整合。这种复合型结构作为一种常态将贯穿在村庄改造的始终。  比如闵行区,其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数的近66%。在村庄改造中,为保持村容整洁,需要拆除一些违章建筑,但拆除违章建筑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多数违章建筑出租给外来人口生活和居住),部分居民不愿意拆。同时,根据实地调研,一部分村干部在认识上也有偏差。一方面由于违章建筑是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不忍心拆;另一方面,对村庄改造中的拆迁工作有畏难思想,害怕引发不稳定事件,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另外,在一些外来人口众多的村庄,存在保洁难、公厕整洁度保持难等问题,并且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住宅,由于房租相对低廉,外来人口多,其生活卫生习惯与本地居民不完全一致,下水道排污管中垃圾较多,排污管堵塞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亟待村庄改造在利用多样化模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外来人口的需求。  3.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村庄改造机制  村庄改造千头万绪,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是村庄改造的重要保证。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农村“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上海的村庄改造必须紧紧依托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综合优势,建立以政府为导向,以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社会各界组织团体和受益群众共同参与的投入网络机制。  (1)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村庄改造工作量大面广,资金需求大,政府不可能包办,因此必须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设立专项资金,实行各种配套政策,调动各级地方政府推进自然村落改造的积极性,避免基层“等、靠、要”的消极被动行为。考虑到上海的具体情况,应在市、区(县)、镇乡级财政建立村庄改造专项资金,并列入各级人代会预决算方案,实行相关的跟踪监督检查措施。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加大市级财政对村庄改造的投入。财政资金重点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公共服务倾斜、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向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倾斜。政府财政来源虽然较少,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靠,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  (2)村级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上海郊区村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村级经济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因素。浙江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注意恢复和壮大集体经济,允许村庄土地整理过程中新增加的耕地,按照一定的比例留归村庄开发出租,招商引资,所得收入全部留归村集体,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课题建议在确定村庄改造的政策体系时,可考虑如何恢复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用安置留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3)受益农民的主体作用  村庄改造为了村民,还要依靠村民,以让农民得到实惠作为评判村落改造建设的标杆。要坚持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村庄改造中的主体作用。在改造过程中,可适当组织和引导农民对生产性、经营性和部分公益性项目实行投资、投劳、投工,要克服村庄改造中一味依赖政府、依赖他人的思想。有意识地提升农民的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还要注意引导、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投资家乡的村庄项目,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

上海农村居住状况调查 作者简介

  万勇,男,1972年7月生,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城市规划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博士后;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历任上海市卢湾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和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兼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员、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研究员等社会职务。出版《旧城的和谐更新》、《近代上海都市之心》等专著,执行主编系列专辑六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近三十项、各类规划设计约一百二十项。    赵德和,男,1964年11月生,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城镇建设处处长,长期负责房地产管理、旧区改造和郊区村镇建设等工作。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并组织开展了《上海旧区改造政府行政管理研究》、《新加坡房地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上海的启示》等大量课题研究。其中,《城市旧区改造中模式创新试点研究》和《城市更新社会经济指标研究》分别于2011年、2013年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    朱小平,女,198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硕士,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先后参与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30余项、各类课题约10项,并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