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佛教与佛山文化

佛教与佛山文化

作者:刘正刚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4.8(6.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佛教与佛山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33201
  • 条形码:9787533333201 ; 978-7-5333-332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佛教与佛山文化 本书特色

刘正刚编著的《佛教与佛山文化》采取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以传统历史学求证的方式,力求言必有据,论从史出,一切从史料出发,不作空泛的臆测,将文献中的“相传”之记载,通过史料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真相所在,另一方面还试图借助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地名学、方言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对广东佛山的地域文化甚至岭南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佛教与佛山文化 内容简介

  《佛教与佛山文化》采取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以传统历史学求证的方式,力求言必有据,论从史出,一切从史料出发,不作空泛的臆测,将文献中的“相传”之记载,通过史料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真相所在,另一方面还试图借助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地名学、方言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佛教与佛山文化》对广东佛山的地域文化甚至岭南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佛教与佛山文化 目录

课题说明
前言
一、佛山区划概念
二、佛山史研究的学术状况
三、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章 佛山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演变
**节 佛山自然环境的演化
一、珠三角平原的形成过程
二、佛山自然环境的演变
第二节 佛山的人文环境变迁
一、南海县的政区沿革
二、佛山的人文环境变化

第二章 晋唐时期佛教与佛山得名
**节 佛教与佛山得名
一、晋代经堂与塔坡寺
二、唐代立佛山石榜
第二节 昙摩耶舍在佛山地区的活动
一、昙摩耶舍与达毗耶舍为一人
二、魏晋南朝佛僧在南海译经弘法
第三节 晋唐佛教传播的社会背景
一、海洋贸易与佛教的传入
二、晋唐南海县的寺庙建设

第三章 南汉宋元佛山周边的佛教传播
**节 南汉的佞佛
一、南汉时期的海洋贸易
二、南汉的佛寺建设活动
第二节 宋元儒学普及下的珠三角佛教
一、宋元儒家思想在珠三角的普及
二、宋元时期佛教的持续发展
三、宋元商业发展对佛教传播的影响

第四章 明清以来佛山的佛教文化
**节 明清佛山商业繁荣与佛教的曲折发展
一、明清佛山社会的商业化
二、明代塔坡寺的被毁与改造
三、清代佛山佛教的再度复兴
第二节 晚清以后佛山佛教发展的艰难历程
一、经堂古寺从劫难到辉煌
二、塔坡寺原址的文化胎记
三、仁寿寺走向鼎盛
四、寺庵丛林的分布
第三节 佛山多神信仰的民间习俗
一、北帝信仰在佛山的流行
二、祖庙周围的佛寺庙宇
三、民间信仰的多元展现
四、迎神赛会中的佛教元素
五、佛山的观音信仰及其他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佛教与佛山文化 节选

  《佛教与佛山文化》:  元代吴莱对王勃所说的“古井”的解释说明,此九口水井肯定不是唐代开凿,而井中的藏品以及佛牙舍利,只能解释为梁朝建寺时即同时开凿了水井。其实,佛教弘法开凿水井在当时颇为流行,现依然保存在佛山塔坡庙门前的一口古井,大约也是如此。笔者于2013年10月21日在佛山塔坡庙调研期间,注意到在塔坡庙前有一口古井,村民传说此井开凿于唐代,是佛山保存至今年代*为久远的历史遗物。1998年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井为一圆形水井,无井栏,井之四周有用条石铺砌的地面。井水明澈清洌,冬暖夏凉,水源丰富。据村中老人说,此井在大旱之年都不干涸。  但我们发现,村民传说的塔坡井开凿于唐代,并无史料依据。因此推测此井为晋代开凿也未尝不可。理由是晋代域外僧人在此弘法时,此处尚为海洲,饮用水是信众和僧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昙摩耶舍为此率领信众开凿了此水井。到了唐代,人们在开发旧经堂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三尊佛像,而且发现了这口古井,于是在建塔坡寺的同时,又清理修复了这口古井,后来古井就被传说为开凿于唐代。  我们的这一推论可从广州开凿水井的历史中得到启示。由于珠三角地区在唐代以前还被广阔的海洋所包围,因而人口聚集较多地区大多会挖掘水井以解决饮用水问题,如达摩井即如此,“按旧经载:会城水多咸卤,萧梁时达摩祖师指此地有黄金,民争挖之,深数丈,遇石穴,泉水迸涌而无金。人谓师诳。师日:是非可以斤两计者也”①。这里的“旧经”何指?不详,但故事说的是达摩初祖引导民众开凿井,前提是广州“水多咸卤”,而比达摩初祖更早到佛山海洲传教的昙摩耶舍时期也是如此。也许这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时的一种手段。据学者研究,自赵佗在番禺建城开始,居民的饮用水就主要依靠井和泉。广州现存水井以九眼井为*古,这是赵佗令人在越秀山麓开凿的,后人称之为越王井、赵佗井。  ……

佛教与佛山文化 作者简介

  刘正刚,1965年生,安徽定远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同时还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政协第九届文史资料委员会特邀委员。已出版《闽粤客家人在四川》、《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广东会馆研究》等专著,编纂及合著著作多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