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
>
DD罗翔作品集 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全2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
>
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
-
>
再审洞穴奇案
-
>
法医追凶:破译犯罪现场的156个冷知识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213144
- 条形码:9787510213144 ; 978-7-5102-131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本书特色
尹立栋编著的《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丛书》立足于市、县(区)两级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职务犯罪线索的初查。本书共分为八章,依次为“初查概述”、“线索的发现和管理”、“初查的基本内容”、“初查的步骤”、“初查的方法”、“线索的长期经营”、“初查的终结”和“线索突破程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基本涵盖了初查工作的所有内容,对于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在实际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内容简介
《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丛书: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立足于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梳理了职务犯罪线索的发现与管理、初查的基本内容、初查的步骤、初查的方法、线索的长期经营、线索的突破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丛书: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结合司法实践强调树立证据观念,尤其是客观、全面地收集初查线索材料,做好初查中的这些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反映案件本来面目,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目录
**章 初查概述
**节 初查的概念
一、初查的沿革
二、初查的概念
第二节 初查的地位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的现状
二、初查的必要性
第三节 初查的原则
一、依法原则
二、保密原则
三、协同原则
四、精细化原则
第二章 线索的发现与管理
**节 线索发现的途径与方法
一、走群众路线,广泛发现线索
二、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发现线索的能力
三、分析各类职务犯罪特点,从中发现线索
四、搭建线索移送平台,巩固内部制度建设
五、完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与外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广泛收集涉案情报信息
六、滚动深挖,拓宽线索来源渠道
七、联想“共性特征”,挖掘行业型、系统型线索
八、发挥想象,主动创造线索
第二节 线索评估管理
一、线索常规性管理
二、线索动态性管理
三、线索处理
第三节 初查信息化建设
一、什么是初查信息化
二、初查信息化的现状
三、初查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四、当前初查信息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应对之策
第三章 初查的基本内容
**节 初查内容概述
一、初查内容的概念
二、初查内容的特征
第二节 初查内容的种类
一、初查内容的分类
二、初查的普遍性内容
三、渎职、侵权类线索初查的专项内容
第三节 拓展性初查内容
一、无形类信息
二、前瞻类信息
三、关联类信息
四、铺垫类信息
五、助推类信息
六、收集“盲点”信息
七、案外背景信息
八、实质性证据材料
第四章 初查的步骤
**节 初查的前期阶段
一、线索评估
二、初查预案
三、确定初查人员
……
第五章 初查的方法
第六章 线索的长期经营
第七章 初查终结
第八章 线索突破程序
结语
后记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节选
《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丛书: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八、发挥想象,主动创造线索 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主动创造,创造犯罪事实本身就是犯罪。所以创造线索初听起来也是玄虚之事。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客观环境影响,或人们对于某些事物认知程度不够,尤其是侦查人员能力水平的限制,造成侦查的死角或犯罪黑数的客观存在。因此,发挥想象,主动创造线索,是消除犯罪黑数,挖掘隐蔽颇深的职务犯罪线索的*有效方法。 (一)清除“盲点”、“盲区”,创造线索 生理上的“盲点”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视神经进入眼珠处的一个凹陷点,此点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此点上不能引起视觉反应。围棋上也有“盲点”的术语,是指轻易不会被引起注意的着子点,而此点往往是正解或妙手。联想到我们的办案实际,这样的“盲点”是否存在呢?是否还会存在更大的“盲区”呢?答案显然是明确的。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产生对某些事情搞不清楚,会产生“走投无路”的感觉。由于对某些事物熟视无睹或根本没有看到、想到而轻易放弃了对重要情报信息的获取,这就是我们在办案中存在的“盲点”或称“盲区”。 主要以下列形式存在: 1.不引人注目的部门、单位。比如某些事业单位既承担着政府某种重要行政职能,又有大量的规费收入。它们从名称上看很不起眼,平时很难进入侦查视线,容易成为侦查工作死角。 2.无行政隶属关系的部门、单位。如国有企业派驻当地的分支机构、联络处;本辖区派驻外地的办事处等。他们既与当地党委、政府没有隶属的直接关系,又易造成上级部门的疏于管理,俗称“三不管地带”,是腐败现象极易发生的区域。比如*近中纪委在中石油系统掀起的反腐高潮,中石油派遣到国外的经营代表和省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成为职务犯罪重灾区。 3.由于初查中保密原则的需要或者侦查人员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初查或侦查的全过程中,也会产生侦查工作死角,有些线索和案件或将永远地灭失。 (二)假定初查目标,制造线索 有些检察院经常会为没有线索而烦恼,没有线索的状况与现阶段腐败现象存在的严峻形势不相符合,其原因有二:一是举报的线索确已全部查结,没有现存的线索可查;二是由于侦查人员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不足造成的。侦查能力强的侦查人员经常讲“没有举报信,那么我们自己写一封举报信不就有线索了吗”。在没有举报线索时,应当更加关注当地实际,假设初查方向和初查目标,开展广泛的信息收集工作,从而发现线索,这一过程就是制造线索的过程。 (三)汇总信息,营造区域型线索 在制造线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发挥想象,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广泛收集和经营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情报信息,从中发现数条涉案线索,从而营造出区域型线索,*大限度地创造线索。 发现线索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始终贯穿于整个侦查工作的始末。侦查初始阶段,尚无线索或线索尚未成形之际,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有助于发现线索,促进线索快速成形;线索初查过程中,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延伸,接二连三地发现新的线索;在立案侦查过程中,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有助于线索的滚动深挖,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一封举报信通常只是明确地针对某人的个案举报,而主动发现线索则往往会发现窝串案线索,甚至发现行业型、系统型、区域型的系列案件线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加强,职务犯罪更加呈现出隐蔽性、反侦查能力强的特点。如何主动发现线索,怎么提高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将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发展的永恒主题。 ……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3.4¥38 -
中国法律思想史
¥20.5¥25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4.9¥49.8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4.4¥32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8.8¥20 -
法律的悖论
¥3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