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农夫 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
-
>
线辣椒优质高产栽培
-
>
生命的艺术:动物解剖学的神秘历史之旅
-
>
正确使用农药知识问答
-
>
迷你花园:打造你的玻璃生态瓶
-
>
花史左编
-
>
海水抗风浪网箱工程技术
遥感基础与应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40.5¥45.0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43.5¥69.0E林火原理与应用/齐方忠 殷继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30.8¥38.0园林植物基础
¥31.9¥58.0面向生态文明的林业和草原法治
¥60.8¥76.0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874987
- 条形码:9787503874987 ; 978-7-5038-749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 本书特色
盛炜彤编著的《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共分四部分,**部分是中国人工林概况,主要叙述了中国树木栽培与人工林发展历史和主要人工林树种分布、资源、生长量与基地。关于人工林的发展历史,重点讲了杉木人工林的发展历史,因为从人工林发展看,杉木人工林是我国发展历史*早,规模*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明显,杉木造林在我国人工林发展上是*有代表性,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杉木人工林在明末清初,大约距今400年上下已经广泛、大规模种植.形成的产区多,而且已经在栽培制度及产、运、销等方面形成了体系。因此可以认为明末清初时期是我国人工林发展的历史起点。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 内容简介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作者盛炜彤在国内外结合工作需要调研考察了不同人工林培育技术与生长状况,同时参阅了大量有关人工林问题的各种文献资料,并根据长期对人工林发展掌握的情况,我深切地认为中国人工林生产力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培育中未能落实集约育林技术措施,而且不掌握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发展中盲目性较大,发展树种过分单一。有些集约的生态育林技术我国虽然是掌握的,但不能在培育中加以实施。作者还深感到,我国人工林在全国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不少,但缺乏总结,因此我国编写的一些著作和规划、标准等在新的科技应用上仍较滞后,对我国人工林方面新成果反应不足。因此有必要出版一本书,比较系统地结合作者的科学研究,总结我国人工林科技上数十年的研究成就,以此为我国人工林培育科技水平提高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 目录
致谢
**部分 中国人工林概况
**章 中国人工林发展历史
1.1 中国人工林发展概况
1.2 古代
1.3 近代
1.4 现代
第二章 人工林主要树种区域分布、资源、生长量与基地
2.1 主要造林树种区域分布
2.2 人t林资源状况
2.3 人工林的生长量
2.4 速生丰产人工林基地
第二部分 人工林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 人工林分布、生长与气候、地形、土壤的关系
3.1 中国人工林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3.2 中国人工林生长与气候的关系
3.2.1 不同热量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生产力
3.2.2 同一树种人工林不同热量带的生产力
3.3 中国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关系
3.3.1 人工林的土壤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3.3.2 中国人工林土壤的主要问题
3.3.3 人工林生长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人工林森林立地分类
4.1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4.2 立地因子特征及其与森林分布、生长、生产力的关系
4.2.1 物理环境因子
4.2.2 土壤因子
4.2.3 森林植被因子
4.3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第五章 中国人工林森林立地评价
5.1 东北山地林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5.2 华北中原平原混农林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5.3 南方丘陵山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5.4 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
第六章 人工林的生长区
6.1 生长区形成的原理与划分生长区的作用
6.2 人工林生长区区划的依据
6.2.1 人工林生长区水热条件等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
6.2.2 人工林不同生长区生长与生产力有明显不同
6.2.3 人工林生长区遗传上的差异
6.3 人工林生长区(栽培区)的划分
6.3.1 杉木
6.3.2 马尾松
6.3.3 刺槐
6.3.4 杨树
6.3.5 日本落叶松
第七章 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
7.1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及其效率
7.1.1 人工林的能量利用与平衡
7.1.2 能量利用效率
7.2 人工林光合作用
7.2.1 人工林的辐射(光)分布
7.2.2 中国人工林主要树种的光合生产力
7.2.3 人工林光合速率与冠层和叶龄的关系
7.2.4 人工林树种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7.2.5 人工林光合作用与生态因子关系
7.2.6 与树木的遗传性及立地条件的关系
7.2.7 与养分的关系
第八章 人工林养分循环
8.1 速生短周期人工林的养分循环
8.1.1 桉树人工林
8.1.2 马占相思人工林
8.1.3 泡桐人工林
8.2 南方针叶人工林养分循环
8.2.1 杉木人工林
8.2.2 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人工林
8.3 北方针叶林养分循环
8.3.1 油松人工林
8.3.2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8.4 长周期阔叶人工林养分循环
8.4.1 木荷人工林
8.4.2 栓皮栎人工林
8.4.3 刺槐人工林
8.5 人工林微量元素吸收、循环与对人工林生长影响
8.5.1 吸收与循环
8.5.2 微量元素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8.6 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内循环
8.7 关于人工林养分循环的讨论
第九章 人工林群落
9.1 人工林群落类型
9.1.1 杉木人工林群落类型
9.1.2 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群落类型
9.2 人工林群落结构
9.2.1 杉木人工林群落结构
9.2.2 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
9.2.3 油松、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
9.3 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立地的关系
9.3.1 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地带性区域性关系
9.3.2 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局部地形、土壤条件关系
9.4 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林分年龄及密度关系
9.4.1 与林分年龄的关系
9.4.2 林下植被发育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9.5 人工林形成不同群落类型的3种情况及其经营价值
第十章 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生产力
10.1 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
10.1.1 速生树种人工林生长与发育特性
10.1.2 中速树种人工林生长与发育特性
10.1.3 慢生树种人工林林分生长与发育特性
10.1.4 生长速度不同的树种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比较
10.1.5 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形成的5个重要过程
10.2 人工林的生产力
10.2.1 短周期人工林
10.2.2 中长周期培育的人工林
10.2.3 长周期培育的人工林
10.2.4 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的生产力
10.2.5 中国人工林生长潜力分析
第十一章 人工林生态功能
11.1 人工林的理水功能
11.1.1 水土保持作用
11.1.2 人工林的蒸腾与蒸发作用
11.1.3 对降水的分配
11.2 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11.2.1 中长周期培育的人工林纯林
11.2.2 中长周期培育的混交林
11.3 人工林维护地力的功能
11.3.1 非短周期培育人工林纯林的地力维护
11.3.2 人工混交林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
11.4 人工林碳汇功能
11.4.1 集约经营人工林有很强的碳汇能力
11.4.2 人工林土壤的碳储功能
第三部分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
第十二章 提出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12.1 国际国内背景
12.1.1 国际背景
12.1.2 国内背景
12.2 德国今日的森林是200年经典林业的结果
12.3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研究现状
12.3.1 生态系统基本过程的研究
12.3.2 实施人工林后的立地变化研究
12.3.3 森林收获方式对长期土壤肥力的影响
12.3.4 树种本身对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12.3.5 可持续生产力的育林体系
第十三章 育林干扰对土壤养分损耗和土壤功能的影响
13.1 造林阶段的养分损耗
13.1.1 造林过程中的炼山
13.1.2 造林过程中的整地
13.1.3 造林过程中的幼林抚育
13.2 问伐阶段的养分损耗
13.2.1 间伐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13.2.2 间伐对林分养分迁移的影响
13.3 收获阶段的养分损耗
13.3.1 皆伐作业迁移的养分
13.3.2 皆伐炼山养分的损耗
13.4 传统育林措施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损耗的影响
第十四章 人工林地力退化的过程与连作
14.1 人工林土壤与宜林地土壤的差别
14.1.1 桉树人工林
14.1.2 杉木人工林
14.1.3 落叶松人工林
14.2 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质量变化
14.2.1 杉木人工林
14.2.2 落叶松人工林
14.2.3 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变化的主要原因
14.3 连作林地土壤质量变化
14.3.1 杉木人工林的连作
14.3.2 桉树人工林连作
14.3.3 落叶松人工林连作
14.3.4 其他人工林连作
14.4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
14.4.1 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概念
14.4.2 引起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机理
14.4.3 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过程中几个很值得重视的标志性问题
第十五章 人工林与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15.1 人工林易遭病虫袭击
15.1.1 病虫害的例证
15.1.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15.2 人工林与自然灾害
15.2.1 人工林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因
15.2.2 人工林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例证
15.3 人工林与大气污染
15.3.1 人工林与酸雨
15.3.2 酸雨对森林产生危害的机理与原因
15.4 人工林的抗性
第十六章 人工林生产力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分析
16.1 在区域(或景观)尺度上植被配置失衡
16.1.1 梵净山天然林区植被配置与生物多样性
16.1.2 江西分宜大岗山人工林区植被配置与生物多样性
16.2 人工林单作、连作及短周期经营
16.2.1 人工林单作
16.2.2 人工林连作
16.2.3 人工林短周期经营(集约经营)
16.3 针叶人工林比例高
16.4 人工林一些营林措施不当
16.4.1 人工林植被管理未能受到重视
16.4.2 人工林经营中地力损耗大
16.4.3 人工造林尚不能做到适地适树
第四部分 育林体系
第十七章 人工林遗传控制
17.1 概述
17.2 种源选择
17.2.1 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种源研究的基本结论
17.2.2 种子区划分
17.2.3 种源选择效果与选择潜力
17.3 种子园
17.3.1 我国种子园发展现状
17.3.2 种子园改良效果与潜力
17.4 家系、无性系选育与利用
17.4.1 家系选育与利用
17.4.2 无性系选育与利用
第十八章 人工林立地控制
18.1 我国人工林立地控制的概述
18.2 人工林立地控制
18.2.1 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控制
18.2.2 马尾松人工林的立地控制
18.2.3 杨树人工林的立地控制
18.2.4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人工林的立地控制
18.2.5 刺槐人工林立地控制
18.3 我国人工林立地控制基本原理与今后需要提高的方向
18.3.1 人工林立地控制的基本原理
18.3.2 人工林立地控制今后需要提高的方向
第十九章 人工林的密度控制
19.1 速生树种人工林的密度控制
19.1.1 桉树人工林密度控制
19.1.2 杨树人工林密度控制
19.2 中速树种人工林的密度控制
19.2.1 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
19.2.2 杉木人工林产生密度效应的生理生态原因
19.2.3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
19.2.4 刺槐人工林密度控制
19.2.5 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控制
19.3 慢生树种人工林的密度控制
19.3.1 云杉属树种人工林密度控制
19.3.2 云杉属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
19.4 我国人工林密度效应与林分密度控制研究的结果分析
19.4.1 林分密度控制的生态、生理与遗传效应
19.4.2 人工林密度控制的生长效应
19.5 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章 人工林的植被控制
20.1 我国人工林发展中的植被管理问题
20.1.1 造林基地天然林的经营保护未受重视,人工林植被占据优势
20.1.2 造林树种单一化、针叶化
20.1.3 在人工林栽培中忽视当地自然植被的保护
20.1.4 人工林区景观结构简单
20.1.5 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
20.2 人工林植被管理措施
20.2.1 发展多树种造林,尤其要发展阔叶树造林
20.2.2 在发展人工林中要保护天然植被
20.2.3 在人工林培育进程中充分利用天然更新树木
20.2.4 适当降低人工林的密度,促进林下植被的发展
20.2.5 经营混交林
20.2.6 人工林区的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合理布局
第二十一章 人工林的地力控制
21.1 在造林和育林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
21.1.1 育林干扰对水土流失和林地养分损耗的影响
21.1.2 在人工林造林更新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21.2 保留采伐剩余物,保护林下枯落物
21.3 发展林下植被
21.3.1 发展林下自然植被
21.3.2 间种林下植物
21.4 营建和经营混交林
21.4.1 混交林地力控制功能
21.4.2 地力维护能力强的混交林类型
21.5 施肥
21.5.1 人工林施肥的必要性及其依据
21.5.2 人工林养分需求
21.5.3 人工林土壤的养分诊断
第二十二章 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
22.1 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所进行的研究内容——以杉木人工林为例
22.2 杉木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
22.3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
22.3.1 研究内容
22.3.2 马尾松人工林建筑材与纸浆材的优化栽培模式
22.4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
22.5 i一69杨胶合板材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22.6 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22.7 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的问题
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 作者简介
盛炜彤,男,1933年11月出生于江苏海门市;1956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中国林学会生态分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94~2009年任国务院参事;现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常委,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3年受聘);院刊《林业科学研究》主编,《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态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特别是人工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七五”及“八五”期间担任人工林培育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负责人,对我国森林立地分类、人工林培育及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研究。提出的人工林培育上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6个方向和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等5个控制构成的育林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为提高人工林造林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发表论文65篇,编写著作10部,获奖成果9个。其中“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治技术研究”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及“杉木建筑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分别于1995年及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主持编写的《自然科学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林学》一书,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获得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指导性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编写林学学科基金项目的指南和主要依据。国家重点自然科学项目“杉木、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通过验收,获“取得突出进展”的评价,成绩为“A”。1990年被评为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三角梅品种栽培养护应用图鉴
¥36.1¥48 -
红叶石楠繁育与推广
¥39¥69 -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
¥7.4¥15 -
林业碳汇知识读本
¥17¥5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